當前位置:首頁 > 盟員風采 > 專家學者
“三位一體”的錢偉長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06-04-19
開場白
主持人: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面臨著許多次的選擇。絕大多數(shù)人在做這樣選擇的時候,都會以他自身的需求作為出發(fā)點。所以當我們聽到,有的人說他一生當中,所有重大的選擇都是為了這個國家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有一絲的不相信,但是假如您坐下來,靜靜地聽錢偉長講他過去的故事,也許您會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他始終堅持了這樣的選擇,錢偉長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解說]
今年七月,我們來到了上海大學,假期的校園沒有了平時的人來人往,在校園一角有一幢學校招待所,看上去十分的普通,但在二樓長年駐守的警衛(wèi)卻又讓這里顯得不同尋常。我們要采訪的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就住在這里。
[訪談]
記者:其實我采訪您之前,我看了您的很多材料,我對您有種感覺,就似乎你好像沒有那個自我。
錢偉長:我自己不考慮,我到現(xiàn)在也不考慮。我現(xiàn)在不拿工資,我上海大學不拿工資。
記者:在上大不拿工資。
錢偉長:我不拿工資。
記者:我也聽說你在上海連您自己的房子都沒有,自己的家都沒有。
錢偉長:我住在學校。
記者:但我覺得還不是利益上的,我對您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您說我沒有專業(y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
錢偉長:我是搞國家需要,國家需要我干,我是這樣的人。
記者:國家的需要就是您的專業(yè)?
錢偉長:對,我就去干。
[解說]
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fā),這一理念貫穿了錢偉長的一生,因此也才有了周恩來把他和錢學森、錢三強并稱為“三錢”的贊譽。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三錢又一次不期而遇,雖然這時他們才有了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合影,但在二十二年前的1956年,“三錢”,這個科學界的說法早已廣為人知。
[訪談]
記者:“三錢”是怎么提出來的,您記得嗎?
錢偉長:“三錢”是這樣的,那是1956年的事情,那時候搞科學規(guī)劃,上面有周總理有指示,你搞的話要走群眾路線,于是找很多教師來問,應該怎么規(guī)劃。那時候我是清華的教務長,我當然不能不去。我的計劃中間,只有5項是關于學科的,一個是原子能,一個是導彈、航天,還有一個是自動化,還有計算機和自動控制。這個提出來以后,這邊老先生們都不同意,說我這數(shù)學、我的物理到哪兒去了?
記者:就是沒有學科的計劃?
錢偉長:我也沒學科,我自己也不提。
記者:你專業(yè)上,你也沒提。
錢偉長:這都不提,我是國家需要什么搞什么。
記者:您關注的并不是某一個學科,而是說國家整體的科技實力會怎么樣發(fā)展?
錢偉長:對,那么這樣一來以后呢,跟他們吵啊,這邊有400多人呢,吵,只有兩個人支持我了,他們都是剛回來,一個是錢三強,他是搞原子彈,他本身就需要這個東西,一個是錢學森,他是搞航天的。
記者:這“三錢”,就這么出來的?
錢偉長:他們兩個人幫我們談判,吵了一年多了,最后周總理說,“三錢”說的是對的,我們國家需要這個。
記者:不能夠就專業(yè)去談論專業(yè)的發(fā)展,而要看整體的需要。
錢偉長:不能就專業(yè)來分,對,所以叫我們“三錢”。
記者:但是當時您跟這四百多個科學家,在爭論的時候,應該說壓力也很大,因為他們也是各個學科領域的帶頭人。
錢偉長:帶頭人。我怕得罪他們。
記者:也怕得罪他
錢偉長:都是有權的。
記者:您怕得罪他們,為什么還這么堅持?
錢偉長:不過我覺得,我還是要說真話,國家應該怎么辦,不能聽這些話。
[解說]
1931年,錢偉長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七房橋一個清貧的教師之家,但是他卻有個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后來成為我國著名國學大師的錢穆。在錢偉長十六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之后他就一直跟隨四叔生活,錢偉長受其耳濡目染,在十八歲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歷史兩個一百分的成績走進了清華大學的校園。
[訪談]
錢偉長:我這語文是很好的,假如重新考狀元,我就要考狀元對不對?
記者:您還記得當時的語文題目是什么?您怎么答的嗎?
錢偉長:語文題目叫 《夢游清華園記》。
記者:《夢游清華園記》。
錢偉長:就是說你沒到過北京清華的,你怎么曉得要考這個學校?你想象清華是怎么樣的?我寫了一篇賦,四百五十字,四十五分鐘。他們那個出題目的老師想改,改不了,一個字也改不了。后來他給了一百分。
記者:一個字也改不了,那就只能得滿分。
錢偉長:滿分。
記者:然后錢木先生看到,你四叔看到了。
錢偉長:后來看見了,批評我了,他說你年青不要那么厲害。
記者:這個文章很好,他為什么批評你呢?
錢偉長:他批評我寫得太驕傲。
記者:就是因為您太驕傲了批評你?
錢偉長:要不我看到人家沒辦法寫,我一個人,45分鐘寫了一篇賦,我自己很得意對不對?
后來考歷史我也滿分。
記者:那歷史的題目是什么?
錢偉長: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多少卷、解釋人是誰?這樣一個題目,我考了一百分,沒有錯。
記者:當時您知不知道有沒有第二個考一百分?
錢偉長:沒有,好多人考零分。這樣一個怪題目,當然零分了。
錢偉長:其它四門課,數(shù)、理、化、英文,我一共考了25分。
記者:一共?
錢偉長:一共考了25分。
記者:也就是這數(shù)、理、化、英文四門課,分數(shù)非常低?
錢偉長:很低,我的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我根本沒有學過,所以沒分。
記者:當時很多人都認定,您要不上中文系,要不上歷史系?
錢偉長:是啊,都等著我。
[解說]
就在錢偉長決定進入歷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 1931年的9月18號,日本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而蔣介石卻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時間,全國青年學生紛紛舉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錢偉長當天也從收音機里聽到了這個震驚中外的消息,他決定棄文從理。
[訪談]
錢偉長:我聽了以后就火了,年輕嘛。我說沒飛機大炮,我們自己造嘛,所以我下決心,我說我不學這玩意兒,我要學飛機大炮。有老同學告訴我,你進物理系吧。但是物理系主任吳有訓他怎么也不肯。
記者:當時他知道您物理只考了5分?
錢偉長:我這物理是一塌糊涂,5分考的。怎么辦呢?我說堅決要學物理。有人告訴我,說你跟那個系主任泡,軟磨硬泡,天天去。
記者:你怎么泡的呢?
錢偉長:同學說讓他辦公,你就去,他一到你就跟他說,我要進物理系,我天天這樣,跑了一個禮拜,他辦公都沒法兒辦。他因為8點鐘去上課,我6點三刻就到了。
記者:等著他。
錢偉長:跟他泡。
記者:他不生氣嗎?
錢偉長:后來他沒辦法,他說這樣,你那么堅決,可以??梢幸粋€限制,因為現(xiàn)在想進物理系太多了。所以他得限制人家,說在一年中,這三門課,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shù)學這三門課,你要能考70分,先讓你試讀。
記者:能考70分才收你。
錢偉長:那么我當然要答應了,先學了再說。對不對。
記者:但是當時有沒有擔心過,您長處在文史方面,如果你放棄了長處,去學一個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那將來一旦學不好怎么辦?
錢偉長:我這些都沒有考慮。
記者:可是當時您的家庭支持你上大學,是因為希望您將來有一個好的工作,能夠很好地養(yǎng)家。
錢偉長:我反正是要學這個,我將來造坦克,就是這樣的思想。
記者:就自己下了這么一個決心。那上學之后,物理學得怎么樣?
錢偉長:物理上了七個禮拜,測驗一塌糊涂。
記者:連續(xù)七周,您的考試測驗都不及格?
錢偉長:都不及格。
記者:那你是不是很著急?
錢偉長:也不著急,我年輕嘛。
記者:還不著急?
錢偉長:我當時也有點害怕,我怕學不好,學不好就不行了。那拼命,拼命學。
記者:那個時候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比你更刻苦?
錢偉長:有啊,那時候跟我同時去的,是華羅庚。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點到科學館去背書去,可是華羅庚已經背完了。
記者:您到那兒的時候,他已經背完了。
錢偉長:已經背完了。
錢偉長:所以我和華羅庚是很熟的,我們同時學。
記者:就是兩個人比著看,看誰更用功。
錢偉長:后來,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我物理學得很好,變成全班最好的學生。
[解說]
當時和錢偉長一起而改學物理的學生共有五名,但是最后只有錢偉長一人堅持到畢業(yè),1939年他考取了中英庚款會公費生留學生,但是留學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錢偉長的留學計劃也被迫中止,但是三個月后,當中英庚款會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時,他卻和同學們一起選擇了放棄。
[訪談]
錢偉長:第二次是在年底,我們不用去英國,可以去加拿大。因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還有名教授,都逃難逃到加拿大去了。所以讓我們到加拿大去,說是中英庚款的負責人在上海英租界等你們。船到了,那是俄國皇后五號,早上八點上船了,中英庚款的負責人就把護照給我們,他倒是好意,說你們過日本的時候啊,息船三天,沒事,你可以到橫濱去玩玩。
記者:也就說,護照上面有日本的簽證,可以在日本玩三天。
錢偉長:可是日本那時候占領了全國了,還沒占領香港,還沒占領上海租界。那么一看簽證我們就不干了,當場有好多人,把護照扔在黃浦江里去了,21個人全下來了。
記者:但是我想作為你們這21個人,當時去加拿大讀書,應該說對你們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
錢偉長:是啊,我們不干,我們不干。它占領我們全國領土,我們受了那么多苦,還簽證跑那干什么?!結果中英庚款的管理負責人,是個英國人,他自己承認錯了。他說我們不懂得你們中國人的愛國心,他自己那么說,你們先回去再說。
記者:所以第三次的時候,就沒有再讓您經過日本。
錢偉長:第三次沒有了。
[解說]
1940年的8月,錢偉長終于第三次出發(fā),赴加拿大留學,在“俄國皇后號”郵船的甲板上,留學生們?yōu)檫@次不同尋常的經歷留下紀念,之后他們共同進入多倫多大學學習,其中錢偉長主攻彈性力學,不久他就和他的老師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這是世界第一篇有關板殼內稟的理論,幾十年來深受國際間的重視。這篇論文和愛因斯坦等著名學者的文章共同發(fā)表在一本文集里,而那時錢偉長到加拿大還不到一年。
1942年他博士畢業(yè)后來到了美國,師從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門下,在1946年,他與馮·卡門合作發(fā)表了《變扭率的扭轉》一文。馮·卡門曾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彈性力學論文。然而正當錢偉長在美國的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回國,在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訪談]
錢偉長:我46年回來,我是想回家,培養(yǎng)更好的學生,我一個禮拜講十幾次,誰也沒上這么多,一般教授一個禮拜上六堂課,我講17堂課。我沒有怨言。48年錢學森從美國回來了,他回來是結婚來了。他回來看我,看我很可憐。那時工資是15萬金圓券,只能買兩個暖瓶,叫我怎么過日子?
記者:可是在回國之前,您在美國的收入已經很不錯了?
錢偉長:很不錯。那是8萬美金一年。錢學森說這樣吧,美國特區(qū)研究所,就是美國的GPL,還希望我回去。
記者:當時您想回去嗎?
錢偉長:我當然不想回去,可是那時艱苦了。
記者:所以當時您在這樣的情況下,您就選擇了說我還是回去吧。
錢偉長:于是要到外國大使館,去申請注冊,美國大使館注冊,好多問題,我都無所謂,你信什么教?我說我沒教,他說不行啊,沒教在美國人看來,你是無教之徒,是野蠻人。后來他說這樣,你填孔教,我是孔教。最后一條,我填不下去了,講中國和美國打仗的時候,您是中國還是忠于美國?那我說,我說當然忠于中國了,我是中國人,我不能忠于美國人。我就填了一個NO,我絕不賣國。結果就因為這個,他不讓我去了。
記者:填這個NO的同時,就意味著你跟美國人講,我不去你美國了。你心里很清楚這一點。
錢偉長:是啊,我總不能忠于美國人,我是中國人。
記者:所以在這個簽NO的時候,您毫不猶豫。
錢偉長:我毫不猶豫,我這一點是毫不猶豫。我是忠于我祖國的。
[解說]
1957年6月,反右派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猛展開,已經被任命為清華大學副校長的錢偉長成了備受攻擊的對象,事情源于5個月前,他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高等工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問題”一文,對當時清華大學照搬蘇聯(lián)模式的教學思想提出了意見。但是這些主張,與清華園內外的時潮相背,并引發(fā)了一場歷時三個月的大辯論。隨著反右運動的愈演愈烈,清華報刊上開始長篇累牘地刊登批斗錢偉長的文章,最終他被打成了右派,惟一幸運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話使他保留了教授資格。
[訪談]
錢偉長:毛主席說,他是好教師,所以要保留教授,就是說我還能講課的,所以我還給工資的。
我這右派,是保留教授的右派。假如沒有這個右派,我到北大荒去了。那時候所有教師是右派都要到北大荒去。
記者:也就是說,當時您還算是一個受優(yōu)待的右派?
錢偉長:這是毛主席保的。
記者:可是當時把您打成右派之后,您的生活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錢偉長:那很大變化,那無所謂。我告訴你,右派連兒子上大學都不許,我的兒子女兒都沒上大學。
記者:當時學校已經沒有工作機會了,所以您在做些什么呢?
錢偉長:我右派做我該做的工作。
記者:您都做了一些什么?
錢偉長:我做了很多奇怪的事。
記者:您給我們講講,有多奇怪,這個事情?
錢偉長:有一個事就是,我國在跟前蘇聯(lián)打仗,珍寶島戰(zhàn)役。我們開始俘虜了一個坦克,給我們拉走了,我們這個解放軍很厲害的,用這個步槍把坦克拉下來了,后來陳列了出來,我一看,我說這個坦克設計的很笨啊,你們迎頭打,打不壞它,你們讓它過去的時候,從側面打,側面打它有一塊,這一塊打中,就一直打到里頭去了,它很薄這個防護板,我一看就曉得。
記者:您從它的結構上,做了一個分析?
錢偉長:所以后來,第二天,他們又帶了兩個坦克來,也陳列在蘇聯(lián)展覽館里頭,我再去看,就打的那個地方,所以我說話是很有效的。我還曉得,我們的坦克只能走幾十公里頂多了,再遠走不了,因為我們的坦克電瓶啊,用鉛酸電瓶,坦克啟動的時候,需要電力很大的,需要四個電瓶,只能啟動15次,這個電就不夠了。所以坦克打打停停是經常的事情。
記者:在那個時候,您想到了要給坦克搞一個更有效的電池。
錢偉長:我們想法子自己做高能電池,叫高能電池。
記者:這些東西都不是您原來學的力學的那個專業(yè)?
錢偉長:都不是,我就找化學系,普通化學的教師,他們都同意和我一起搞。
記者:后來這個做的結果怎么樣?
錢偉長:一樣大的一個電瓶,就是足夠兩千回發(fā)動。
記者:兩千次。
錢偉長:我們把這個放在汽車后頭,架子后頭,就可以從清華開汽車到天安門再回來,它這個能量很高,所以我們叫高能電池。
記者:那您當時有沒有擔心,我并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我也并不了解,我可能做不成?
錢偉長:我這個人是搞什么學什么,我有這個能力。
記者:你不擔心做不成?
錢偉長:我不管,我什么都敢做。所以我學的東西多,我回國以后,就干過十幾樁事情,我就是這樣。
記者:而且專業(yè)有時候并不是一樣?
錢偉長:不同專業(yè),奇奇怪怪的專業(yè),所以有人罵我說,錢偉長是萬能科學家。
記者:萬能科學家。
錢偉長:這樣罵我。
記者:那您怎么反應呢?
錢偉長:我不理,他愛罵我就罵吧。
記者:您還是堅持?
錢偉長:我還是堅持。我是這樣的人,我覺得國家需要的,我都干。
[解說]
從錢偉長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八年間,這位被困在清華園里的科學家為各方提供咨詢、解決技術難題的事例總共有一百多件。沒多久這些校園內的地下科研活動被迫停止。1968年,這位已經五十五歲的科學家被分配到首都特鋼做了一名爐前工。
[訪談]
錢偉長:爐前工很苦的,那個鐵棒是52公斤,曉得不?一般人拿不起來,我就拿不起來,那么我就想,我無論如何把這個爐前工這個鐵條拿起來。我是學力學的,那我把一頭放在地下,一頭拿起來,不是省了26公斤嗎?
記者:這時候把力學的原理用上了。
錢偉長:我就一頭拿起來,放在一個架子,一個鐵架子,再到另一頭去,把它拿起來,這個高度跟爐子高度一樣,就只有一個往前捅,這不很省事?工人說很好,誰都沒想到這個。好家伙,十個爐子,三班倒很多人,每個爐子前面做一個這個,大家都舒服。我變成一個發(fā)明家了。
記者:您一定還記得首鋼,那些和您一塊兒勞動的工人?
錢偉長:這些工人還在,大概還在。
記者:我們前段時間,專門去找了一下這些老工人。我給你讀幾個名字看你記不記得。他們有叫張洪鵬的。
錢偉長:對。
記者:還有閆德信
錢偉長:對。
記者:富守忠
錢偉長:對。
記者:都記得吧?
錢偉長:他是我那小組的。
記者:是您一個小組的,當時他跟你一塊,做過液壓機是嗎?
錢偉長:對。
記者:還有一個劉生貴的。
錢偉長:劉生貴是干部。
記者:他們幾個都特意向您問好!
錢偉長:呦。
記者:他們到現(xiàn)在,對您在那段生活都記得非常的清楚。
錢偉長:他們都很歡迎。
[解說]
三十多年過去了,許多和錢老一起工作過的特鋼工人都已經退休,但是直到現(xiàn)在,錢老對于他們來說,仍是一段無法忘懷的記憶。
[同期]
記者:其實您現(xiàn)在也很少能夠看到錢老了,偶爾在電視上看到。
工人閆德信:在電視上我看見,政協(xié)副主席啊。
記者:您看到之后你心里面是什么樣的感受?
閆:挺親近的 ,挺親熱。還是當年那個勁兒,我看錢老怎么樣,嘿!還挺精神!我心里頭就特別高興。
[解說]
對于閆師傅和其他工友來說,他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他們一起白手起家建造的熱處理車間。
[同期]
工人石金鐸:從開始挖那個坑,從那邊到這邊,挖那么一大坑,大著吶,咱一塊勞動。就拿鐵锨在那兒,就跟我們一塊勞動。所謂的勞動,主要就是挖那大坑,有五米深吧。
記者:錢老跟你們一塊挖?
工人閆德信:一塊挖 ,一塊勞動。
記者:那時候他五十多歲,您是三十多歲?
工人閆德信:對 。他說那個杠桿,拿鐵掀杠桿捅爐鼓那個,省力啊,就是在這兒。
工人富守忠:這個當時什么東西都沒有
記者:全部都是由你們自己來弄的?
工人富守忠:對 。這個整個都是咱們干的。
[解說]
除了熱處理車間,錢偉長和工人們還設計建成了當時北京最好的液壓機。
[同期]
工人富守忠:作用大!大齒輪都上這兒來,還有甚至于外單位的,都上這兒來壓。大噸位的,壓不了就上這兒來壓。
[解說]
當時還有一批清華年輕的教師和錢偉長一起來到特鋼,他們是為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教學水平。那時作為右派的錢偉長教授已經不能再上講臺,但就在這個車間里,工人們們卻破了一次例。
[同期]
工人閆德信:就是我們師傅讓他講課,他特別感動啊!不容易??!我也能給師傅們講課了。那是感動得痛哭流涕,那哭啊, 感動的。好像是當時來說,有的教師不同意他站講臺,因為他那時候是右派。所以他感動得不得了。
[訪談]
記者:您后來,我聽說有一段時間,學校讓你到南方去參加勞動改造,結果首鋼的工人把您給留下了?
錢偉長:清華教授全部到江西鯉魚州,江西鯉魚州是血吸蟲很厲害的這么一個地方。清華去了八百人,北大去了八百人。周恩來根本不知道,結果去了以后,死了五六百人。
記者:當時首鋼的工人是怎么留下您的?
錢偉長:他們說你們不是說他沒改造,不讓回去嗎?沒改造好,不讓我回去,不放!
記者:首鋼工人想了這么一個辦法。
錢偉長:他們叮囑這樣,沒改造不讓回去。我說好了,才讓你回去。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三位一體”的錢偉長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06-04-19
開場白
主持人: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面臨著許多次的選擇。絕大多數(shù)人在做這樣選擇的時候,都會以他自身的需求作為出發(fā)點。所以當我們聽到,有的人說他一生當中,所有重大的選擇都是為了這個國家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有一絲的不相信,但是假如您坐下來,靜靜地聽錢偉長講他過去的故事,也許您會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他始終堅持了這樣的選擇,錢偉長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 | |
[解說]
今年七月,我們來到了上海大學,假期的校園沒有了平時的人來人往,在校園一角有一幢學校招待所,看上去十分的普通,但在二樓長年駐守的警衛(wèi)卻又讓這里顯得不同尋常。我們要采訪的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我國著名的力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就住在這里。
[訪談]
記者:其實我采訪您之前,我看了您的很多材料,我對您有種感覺,就似乎你好像沒有那個自我。
錢偉長:我自己不考慮,我到現(xiàn)在也不考慮。我現(xiàn)在不拿工資,我上海大學不拿工資。
記者:在上大不拿工資。
錢偉長:我不拿工資。
記者:我也聽說你在上海連您自己的房子都沒有,自己的家都沒有。
錢偉長:我住在學校。
記者:但我覺得還不是利益上的,我對您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您說我沒有專業(y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
錢偉長:我是搞國家需要,國家需要我干,我是這樣的人。
記者:國家的需要就是您的專業(yè)?
錢偉長:對,我就去干。
[解說]
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fā),這一理念貫穿了錢偉長的一生,因此也才有了周恩來把他和錢學森、錢三強并稱為“三錢”的贊譽。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三錢又一次不期而遇,雖然這時他們才有了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合影,但在二十二年前的1956年,“三錢”,這個科學界的說法早已廣為人知。
[訪談]
記者:“三錢”是怎么提出來的,您記得嗎?
錢偉長:“三錢”是這樣的,那是1956年的事情,那時候搞科學規(guī)劃,上面有周總理有指示,你搞的話要走群眾路線,于是找很多教師來問,應該怎么規(guī)劃。那時候我是清華的教務長,我當然不能不去。我的計劃中間,只有5項是關于學科的,一個是原子能,一個是導彈、航天,還有一個是自動化,還有計算機和自動控制。這個提出來以后,這邊老先生們都不同意,說我這數(shù)學、我的物理到哪兒去了?
記者:就是沒有學科的計劃?
錢偉長:我也沒學科,我自己也不提。
記者:你專業(yè)上,你也沒提。
錢偉長:這都不提,我是國家需要什么搞什么。
記者:您關注的并不是某一個學科,而是說國家整體的科技實力會怎么樣發(fā)展?
錢偉長:對,那么這樣一來以后呢,跟他們吵啊,這邊有400多人呢,吵,只有兩個人支持我了,他們都是剛回來,一個是錢三強,他是搞原子彈,他本身就需要這個東西,一個是錢學森,他是搞航天的。
記者:這“三錢”,就這么出來的?
錢偉長:他們兩個人幫我們談判,吵了一年多了,最后周總理說,“三錢”說的是對的,我們國家需要這個。
記者:不能夠就專業(yè)去談論專業(yè)的發(fā)展,而要看整體的需要。
錢偉長:不能就專業(yè)來分,對,所以叫我們“三錢”。
記者:但是當時您跟這四百多個科學家,在爭論的時候,應該說壓力也很大,因為他們也是各個學科領域的帶頭人。
錢偉長:帶頭人。我怕得罪他們。
記者:也怕得罪他
錢偉長:都是有權的。
記者:您怕得罪他們,為什么還這么堅持?
錢偉長:不過我覺得,我還是要說真話,國家應該怎么辦,不能聽這些話。
[解說]
1931年,錢偉長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七房橋一個清貧的教師之家,但是他卻有個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后來成為我國著名國學大師的錢穆。在錢偉長十六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之后他就一直跟隨四叔生活,錢偉長受其耳濡目染,在十八歲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歷史兩個一百分的成績走進了清華大學的校園。
[訪談]
錢偉長:我這語文是很好的,假如重新考狀元,我就要考狀元對不對?
記者:您還記得當時的語文題目是什么?您怎么答的嗎?
錢偉長:語文題目叫 《夢游清華園記》。
記者:《夢游清華園記》。
錢偉長:就是說你沒到過北京清華的,你怎么曉得要考這個學校?你想象清華是怎么樣的?我寫了一篇賦,四百五十字,四十五分鐘。他們那個出題目的老師想改,改不了,一個字也改不了。后來他給了一百分。
記者:一個字也改不了,那就只能得滿分。
錢偉長:滿分。
記者:然后錢木先生看到,你四叔看到了。
錢偉長:后來看見了,批評我了,他說你年青不要那么厲害。
記者:這個文章很好,他為什么批評你呢?
錢偉長:他批評我寫得太驕傲。
記者:就是因為您太驕傲了批評你?
錢偉長:要不我看到人家沒辦法寫,我一個人,45分鐘寫了一篇賦,我自己很得意對不對?
后來考歷史我也滿分。
記者:那歷史的題目是什么?
錢偉長: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多少卷、解釋人是誰?這樣一個題目,我考了一百分,沒有錯。
記者:當時您知不知道有沒有第二個考一百分?
錢偉長:沒有,好多人考零分。這樣一個怪題目,當然零分了。
錢偉長:其它四門課,數(shù)、理、化、英文,我一共考了25分。
記者:一共?
錢偉長:一共考了25分。
記者:也就是這數(shù)、理、化、英文四門課,分數(shù)非常低?
錢偉長:很低,我的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我根本沒有學過,所以沒分。
記者:當時很多人都認定,您要不上中文系,要不上歷史系?
錢偉長:是啊,都等著我。
[解說]
就在錢偉長決定進入歷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 1931年的9月18號,日本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而蔣介石卻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時間,全國青年學生紛紛舉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錢偉長當天也從收音機里聽到了這個震驚中外的消息,他決定棄文從理。
[訪談]
錢偉長:我聽了以后就火了,年輕嘛。我說沒飛機大炮,我們自己造嘛,所以我下決心,我說我不學這玩意兒,我要學飛機大炮。有老同學告訴我,你進物理系吧。但是物理系主任吳有訓他怎么也不肯。
記者:當時他知道您物理只考了5分?
錢偉長:我這物理是一塌糊涂,5分考的。怎么辦呢?我說堅決要學物理。有人告訴我,說你跟那個系主任泡,軟磨硬泡,天天去。
記者:你怎么泡的呢?
錢偉長:同學說讓他辦公,你就去,他一到你就跟他說,我要進物理系,我天天這樣,跑了一個禮拜,他辦公都沒法兒辦。他因為8點鐘去上課,我6點三刻就到了。
記者:等著他。
錢偉長:跟他泡。
記者:他不生氣嗎?
錢偉長:后來他沒辦法,他說這樣,你那么堅決,可以??梢幸粋€限制,因為現(xiàn)在想進物理系太多了。所以他得限制人家,說在一年中,這三門課,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shù)學這三門課,你要能考70分,先讓你試讀。
記者:能考70分才收你。
錢偉長:那么我當然要答應了,先學了再說。對不對。
記者:但是當時有沒有擔心過,您長處在文史方面,如果你放棄了長處,去學一個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那將來一旦學不好怎么辦?
錢偉長:我這些都沒有考慮。
記者:可是當時您的家庭支持你上大學,是因為希望您將來有一個好的工作,能夠很好地養(yǎng)家。
錢偉長:我反正是要學這個,我將來造坦克,就是這樣的思想。
記者:就自己下了這么一個決心。那上學之后,物理學得怎么樣?
錢偉長:物理上了七個禮拜,測驗一塌糊涂。
記者:連續(xù)七周,您的考試測驗都不及格?
錢偉長:都不及格。
記者:那你是不是很著急?
錢偉長:也不著急,我年輕嘛。
記者:還不著急?
錢偉長:我當時也有點害怕,我怕學不好,學不好就不行了。那拼命,拼命學。
記者:那個時候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比你更刻苦?
錢偉長:有啊,那時候跟我同時去的,是華羅庚。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點到科學館去背書去,可是華羅庚已經背完了。
記者:您到那兒的時候,他已經背完了。
錢偉長:已經背完了。
錢偉長:所以我和華羅庚是很熟的,我們同時學。
記者:就是兩個人比著看,看誰更用功。
錢偉長:后來,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我物理學得很好,變成全班最好的學生。
[解說]
當時和錢偉長一起而改學物理的學生共有五名,但是最后只有錢偉長一人堅持到畢業(yè),1939年他考取了中英庚款會公費生留學生,但是留學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錢偉長的留學計劃也被迫中止,但是三個月后,當中英庚款會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時,他卻和同學們一起選擇了放棄。
[訪談]
錢偉長:第二次是在年底,我們不用去英國,可以去加拿大。因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還有名教授,都逃難逃到加拿大去了。所以讓我們到加拿大去,說是中英庚款的負責人在上海英租界等你們。船到了,那是俄國皇后五號,早上八點上船了,中英庚款的負責人就把護照給我們,他倒是好意,說你們過日本的時候啊,息船三天,沒事,你可以到橫濱去玩玩。
記者:也就說,護照上面有日本的簽證,可以在日本玩三天。
錢偉長:可是日本那時候占領了全國了,還沒占領香港,還沒占領上海租界。那么一看簽證我們就不干了,當場有好多人,把護照扔在黃浦江里去了,21個人全下來了。
記者:但是我想作為你們這21個人,當時去加拿大讀書,應該說對你們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
錢偉長:是啊,我們不干,我們不干。它占領我們全國領土,我們受了那么多苦,還簽證跑那干什么?!結果中英庚款的管理負責人,是個英國人,他自己承認錯了。他說我們不懂得你們中國人的愛國心,他自己那么說,你們先回去再說。
記者:所以第三次的時候,就沒有再讓您經過日本。
錢偉長:第三次沒有了。
[解說]
1940年的8月,錢偉長終于第三次出發(fā),赴加拿大留學,在“俄國皇后號”郵船的甲板上,留學生們?yōu)檫@次不同尋常的經歷留下紀念,之后他們共同進入多倫多大學學習,其中錢偉長主攻彈性力學,不久他就和他的老師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這是世界第一篇有關板殼內稟的理論,幾十年來深受國際間的重視。這篇論文和愛因斯坦等著名學者的文章共同發(fā)表在一本文集里,而那時錢偉長到加拿大還不到一年。
1942年他博士畢業(yè)后來到了美國,師從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門下,在1946年,他與馮·卡門合作發(fā)表了《變扭率的扭轉》一文。馮·卡門曾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彈性力學論文。然而正當錢偉長在美國的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回國,在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訪談]
錢偉長:我46年回來,我是想回家,培養(yǎng)更好的學生,我一個禮拜講十幾次,誰也沒上這么多,一般教授一個禮拜上六堂課,我講17堂課。我沒有怨言。48年錢學森從美國回來了,他回來是結婚來了。他回來看我,看我很可憐。那時工資是15萬金圓券,只能買兩個暖瓶,叫我怎么過日子?
記者:可是在回國之前,您在美國的收入已經很不錯了?
錢偉長:很不錯。那是8萬美金一年。錢學森說這樣吧,美國特區(qū)研究所,就是美國的GPL,還希望我回去。
記者:當時您想回去嗎?
錢偉長:我當然不想回去,可是那時艱苦了。
記者:所以當時您在這樣的情況下,您就選擇了說我還是回去吧。
錢偉長:于是要到外國大使館,去申請注冊,美國大使館注冊,好多問題,我都無所謂,你信什么教?我說我沒教,他說不行啊,沒教在美國人看來,你是無教之徒,是野蠻人。后來他說這樣,你填孔教,我是孔教。最后一條,我填不下去了,講中國和美國打仗的時候,您是中國還是忠于美國?那我說,我說當然忠于中國了,我是中國人,我不能忠于美國人。我就填了一個NO,我絕不賣國。結果就因為這個,他不讓我去了。
記者:填這個NO的同時,就意味著你跟美國人講,我不去你美國了。你心里很清楚這一點。
錢偉長:是啊,我總不能忠于美國人,我是中國人。
記者:所以在這個簽NO的時候,您毫不猶豫。
錢偉長:我毫不猶豫,我這一點是毫不猶豫。我是忠于我祖國的。
[解說]
1957年6月,反右派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猛展開,已經被任命為清華大學副校長的錢偉長成了備受攻擊的對象,事情源于5個月前,他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高等工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問題”一文,對當時清華大學照搬蘇聯(lián)模式的教學思想提出了意見。但是這些主張,與清華園內外的時潮相背,并引發(fā)了一場歷時三個月的大辯論。隨著反右運動的愈演愈烈,清華報刊上開始長篇累牘地刊登批斗錢偉長的文章,最終他被打成了右派,惟一幸運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話使他保留了教授資格。
[訪談]
錢偉長:毛主席說,他是好教師,所以要保留教授,就是說我還能講課的,所以我還給工資的。
我這右派,是保留教授的右派。假如沒有這個右派,我到北大荒去了。那時候所有教師是右派都要到北大荒去。
記者:也就是說,當時您還算是一個受優(yōu)待的右派?
錢偉長:這是毛主席保的。
記者:可是當時把您打成右派之后,您的生活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錢偉長:那很大變化,那無所謂。我告訴你,右派連兒子上大學都不許,我的兒子女兒都沒上大學。
記者:當時學校已經沒有工作機會了,所以您在做些什么呢?
錢偉長:我右派做我該做的工作。
記者:您都做了一些什么?
錢偉長:我做了很多奇怪的事。
記者:您給我們講講,有多奇怪,這個事情?
錢偉長:有一個事就是,我國在跟前蘇聯(lián)打仗,珍寶島戰(zhàn)役。我們開始俘虜了一個坦克,給我們拉走了,我們這個解放軍很厲害的,用這個步槍把坦克拉下來了,后來陳列了出來,我一看,我說這個坦克設計的很笨啊,你們迎頭打,打不壞它,你們讓它過去的時候,從側面打,側面打它有一塊,這一塊打中,就一直打到里頭去了,它很薄這個防護板,我一看就曉得。
記者:您從它的結構上,做了一個分析?
錢偉長:所以后來,第二天,他們又帶了兩個坦克來,也陳列在蘇聯(lián)展覽館里頭,我再去看,就打的那個地方,所以我說話是很有效的。我還曉得,我們的坦克只能走幾十公里頂多了,再遠走不了,因為我們的坦克電瓶啊,用鉛酸電瓶,坦克啟動的時候,需要電力很大的,需要四個電瓶,只能啟動15次,這個電就不夠了。所以坦克打打停停是經常的事情。
記者:在那個時候,您想到了要給坦克搞一個更有效的電池。
錢偉長:我們想法子自己做高能電池,叫高能電池。
記者:這些東西都不是您原來學的力學的那個專業(yè)?
錢偉長:都不是,我就找化學系,普通化學的教師,他們都同意和我一起搞。
記者:后來這個做的結果怎么樣?
錢偉長:一樣大的一個電瓶,就是足夠兩千回發(fā)動。
記者:兩千次。
錢偉長:我們把這個放在汽車后頭,架子后頭,就可以從清華開汽車到天安門再回來,它這個能量很高,所以我們叫高能電池。
記者:那您當時有沒有擔心,我并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我也并不了解,我可能做不成?
錢偉長:我這個人是搞什么學什么,我有這個能力。
記者:你不擔心做不成?
錢偉長:我不管,我什么都敢做。所以我學的東西多,我回國以后,就干過十幾樁事情,我就是這樣。
記者:而且專業(yè)有時候并不是一樣?
錢偉長:不同專業(yè),奇奇怪怪的專業(yè),所以有人罵我說,錢偉長是萬能科學家。
記者:萬能科學家。
錢偉長:這樣罵我。
記者:那您怎么反應呢?
錢偉長:我不理,他愛罵我就罵吧。
記者:您還是堅持?
錢偉長:我還是堅持。我是這樣的人,我覺得國家需要的,我都干。
[解說]
從錢偉長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八年間,這位被困在清華園里的科學家為各方提供咨詢、解決技術難題的事例總共有一百多件。沒多久這些校園內的地下科研活動被迫停止。1968年,這位已經五十五歲的科學家被分配到首都特鋼做了一名爐前工。
[訪談]
錢偉長:爐前工很苦的,那個鐵棒是52公斤,曉得不?一般人拿不起來,我就拿不起來,那么我就想,我無論如何把這個爐前工這個鐵條拿起來。我是學力學的,那我把一頭放在地下,一頭拿起來,不是省了26公斤嗎?
記者:這時候把力學的原理用上了。
錢偉長:我就一頭拿起來,放在一個架子,一個鐵架子,再到另一頭去,把它拿起來,這個高度跟爐子高度一樣,就只有一個往前捅,這不很省事?工人說很好,誰都沒想到這個。好家伙,十個爐子,三班倒很多人,每個爐子前面做一個這個,大家都舒服。我變成一個發(fā)明家了。
記者:您一定還記得首鋼,那些和您一塊兒勞動的工人?
錢偉長:這些工人還在,大概還在。
記者:我們前段時間,專門去找了一下這些老工人。我給你讀幾個名字看你記不記得。他們有叫張洪鵬的。
錢偉長:對。
記者:還有閆德信
錢偉長:對。
記者:富守忠
錢偉長:對。
記者:都記得吧?
錢偉長:他是我那小組的。
記者:是您一個小組的,當時他跟你一塊,做過液壓機是嗎?
錢偉長:對。
記者:還有一個劉生貴的。
錢偉長:劉生貴是干部。
記者:他們幾個都特意向您問好!
錢偉長:呦。
記者:他們到現(xiàn)在,對您在那段生活都記得非常的清楚。
錢偉長:他們都很歡迎。
[解說]
三十多年過去了,許多和錢老一起工作過的特鋼工人都已經退休,但是直到現(xiàn)在,錢老對于他們來說,仍是一段無法忘懷的記憶。
[同期]
記者:其實您現(xiàn)在也很少能夠看到錢老了,偶爾在電視上看到。
工人閆德信:在電視上我看見,政協(xié)副主席啊。
記者:您看到之后你心里面是什么樣的感受?
閆:挺親近的 ,挺親熱。還是當年那個勁兒,我看錢老怎么樣,嘿!還挺精神!我心里頭就特別高興。
[解說]
對于閆師傅和其他工友來說,他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他們一起白手起家建造的熱處理車間。
[同期]
工人石金鐸:從開始挖那個坑,從那邊到這邊,挖那么一大坑,大著吶,咱一塊勞動。就拿鐵锨在那兒,就跟我們一塊勞動。所謂的勞動,主要就是挖那大坑,有五米深吧。
記者:錢老跟你們一塊挖?
工人閆德信:一塊挖 ,一塊勞動。
記者:那時候他五十多歲,您是三十多歲?
工人閆德信:對 。他說那個杠桿,拿鐵掀杠桿捅爐鼓那個,省力啊,就是在這兒。
工人富守忠:這個當時什么東西都沒有
記者:全部都是由你們自己來弄的?
工人富守忠:對 。這個整個都是咱們干的。
[解說]
除了熱處理車間,錢偉長和工人們還設計建成了當時北京最好的液壓機。
[同期]
工人富守忠:作用大!大齒輪都上這兒來,還有甚至于外單位的,都上這兒來壓。大噸位的,壓不了就上這兒來壓。
[解說]
當時還有一批清華年輕的教師和錢偉長一起來到特鋼,他們是為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教學水平。那時作為右派的錢偉長教授已經不能再上講臺,但就在這個車間里,工人們們卻破了一次例。
[同期]
工人閆德信:就是我們師傅讓他講課,他特別感動啊!不容易??!我也能給師傅們講課了。那是感動得痛哭流涕,那哭啊, 感動的。好像是當時來說,有的教師不同意他站講臺,因為他那時候是右派。所以他感動得不得了。
[訪談]
記者:您后來,我聽說有一段時間,學校讓你到南方去參加勞動改造,結果首鋼的工人把您給留下了?
錢偉長:清華教授全部到江西鯉魚州,江西鯉魚州是血吸蟲很厲害的這么一個地方。清華去了八百人,北大去了八百人。周恩來根本不知道,結果去了以后,死了五六百人。
記者:當時首鋼的工人是怎么留下您的?
錢偉長:他們說你們不是說他沒改造,不讓回去嗎?沒改造好,不讓我回去,不放!
記者:首鋼工人想了這么一個辦法。
錢偉長:他們叮囑這樣,沒改造不讓回去。我說好了,才讓你回去。
責任編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