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妇搡bbbb搡bbbb,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床上开车疼痛有声音,综合久久高清免费,黄色片在线播放,六姊妹在线阅读,把冰棍放b里会怎么样,久久中文字幕在线播放,老爹很强小说

當前位置:首頁 > 盟員風采 > 專家學者

薪傳唯求是,無憾歸道山
——王玉哲先生授業(yè)垂范二三事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wǎng)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05-12-26

陳生璽

    2005年5月6日,我國著名的先秦史專家、一代學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王玉哲教授因病不幸逝世,享年93歲。玉哲先生的逝世,不僅是中國史學界的損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朝暮求教的良師。正月初二是先生誕日,每年正月初二這天,我必拜訪先生,一則先生是我的老師,二則先生是中國民主同盟中老一代的資深盟員,于公于私都是我的職責。今年春節(jié)前,先生因感冒住院,醫(yī)院以先生年高需要靜養(yǎng)休息,不宜有人打擾,所以家屬對先生住院一事也秘而不宣,我從旁得知這一情況之后,也只往他家里打了個電話,問了一聲好。春節(jié)過后,我總以為先生病愈出院,不料于5月6日突聞病逝,我很后悔沒能最后見先生一面。

    玉哲先生,字維商,1913年1月生,河北深縣人,1936年考入北大史學系,次年抗戰(zhàn)爆發(fā),京津淪陷,北大與清華、南開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他與北大兩三同學,經(jīng)一月多的奔波跋涉,到達長沙。不久長沙臨大又南遷昆明,改名"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他參加了長沙臨大師生組成的"湘、黔、滇步行團",一行三百多人,由長沙步行三千六百余里,經(jīng)七十多天的日日夜夜(1938年2月20日-4月28日)到達昆明,這可說是我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很重要的一頁。1940年他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考入文科研究所,受業(yè)于古文字學家唐蘭。1943年以《獫狁考》一文獲碩士學位畢業(yè),隨之受聘于私立華中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在此期間,他以《鬼方考》一文獲當時教育部1945年度學術(shù)發(fā)明獎??箲?zhàn)勝利后1947年受聘于湖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時年35歲。1948年北歸探親,是年即受聘于南開大學,直至2005年逝世,56年間,為南開的教學事業(yè)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古代史教學和研究人才,先后出版了《中國上古史綱》(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遠古史》(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古史集林》(2002年,中華書局)等著作,又擔任先秦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殷商學會理事等職,是當代海內(nèi)外公認先秦史的權(quán)威學者。

    1952年我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有幸受教于先生門下,幾十年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有數(shù)事對我影響極大而印象極深。

    第一件事,1952年我考大學時第一志愿是醫(yī)學,第二志愿是中文,第三志愿是歷史。當時是我國第一次全國統(tǒng)一招生,報考者六萬余人(或約七萬)錄取了五萬多。許多社會青年也以同等學歷被錄取,所以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當時理工科最熱,被錄取在歷史系者多不是第一志愿,有的就是被分配的,所以入學之后有些同學鬧專業(yè)情緒,認為學歷史沒有前途。在我內(nèi)心,也覺得學歷史不如學中文好,因為我在中學喜歡文學。第一學期王玉哲先生教我們先秦古代史,期末他布置了一個作業(yè)《秦統(tǒng)一中國的原因》,得到王先生的好評,由此便激發(fā)了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了學習歷史的信心。第二學期上秦漢魏晉南北朝史,期中,戴蕃豫先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漢代的科學發(fā)明》,由于第一次得到王先生的鼓勵,第二次作業(yè)我很用心,結(jié)果又獲得了戴先生的好評,此文我經(jīng)過修改,發(fā)表在1954年10月的《新史學通訊》上。由此我便鞏固了專業(yè)思想,下苦功學習歷史。1956年畢業(yè)后,便考取了鄭天挺先生的明清史研究生。后來我雖沒有跟王先生研究古代史,但王先生最初對我的鼓勵卻極為緊要,這體現(xiàn)了王先生對學生的愛護和循循善誘的功效,此事使我終生難忘。

    第二件事,50年代初,院系調(diào)整后,全面學習蘇聯(lián),歷史教學必須按照《聯(lián)共黨史》中關(guān)于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分期: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種生產(chǎn)方式的程序講解。好像歷史是按照某種預定的程序前進的,人們的一切歷史活動都是為了體現(xiàn)和完成這種預定程序的工具。這在中國古代歷史的分期,就產(chǎn)生了嚴重的分歧,關(guān)于原始社會比較好處理,把有文字以前的傳說時代劃歸原始社會,那么何時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當時郭沫若和一些所謂"左派"學者多主張殷商和周代都是奴隸社會,從戰(zhàn)國到秦統(tǒng)一才進入封建社會,教育部規(guī)定,學校歷史教學統(tǒng)一按郭沫若的意見為準,但王玉哲先生根據(jù)自己若干年的研究,認為殷商是奴隸社會而西周是初期封建社會。他在課堂上除了介紹幾種不同的說法而外,仍堅持自己的研究結(jié)果,西周是封建社會,春秋時代的"民"是封建制下的農(nóng)民而不是奴隸,在當時能夠堅持這樣的獨立學術(shù)見解,實屬不易。

    當時學術(shù)界有一種極為教條主義的研究方法,就是在馬列著作中尋求個別詞句,然后在中國的歷史中尋求實例來進行論證,例如馬克思曾講過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和古代東方?jīng)]有土地私有制,土地都是屬于最高的統(tǒng)治者國家所有的,有的學者連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古代東方指的是什么都沒有弄清楚,就用各種辦法,甚至搜刮枯腸找證據(jù)來證明中國古代是土地國有制,沒有土地私有。然而王玉哲先生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認為中國古代是土地私有,即如周代實行的分封制,被分封的土地是屬于受封的各級封建主諸侯、卿、大夫、士的,他們在實行分封時,還給自己留下一部分土地,讓庶民耕種,收取貢賦。不能把封建貴族的土地所有制和最高國家的主權(quán)混為一談,認為國家的最高主權(quán)屬于君主,從而土地也是屬于君主,這就是土地國有制。后來根據(jù)楊志玖先生的考察,馬克思所說的"亞細亞"、"古代東方"是指土耳其、波斯和印度斯坦,并不包括中國在內(nèi)。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是根據(jù)伯爾尼《大蒙兀兒等國旅行記》而來,楊志玖先生也認為中國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土地國有制,他們兩人都堅持了這一認識。

    第三件事,王玉哲先生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是肯定孔子的,認為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而"禮"乃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和應用,他自己雖然崇拜文、武、周公,有保守的一面,但他的思想客觀效果對社會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所以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應該肯定的。由于他對孔子的這種評價,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認為是有代表性的尊孔派,但在疾風驟雨式的"批林批孔"、"評法批儒"運動當中,王先生并沒有屈服這種政治壓力而放棄自己的觀點,當時全社會都在批判孔子,咒罵孔子是"復辟狂"、"偽君子",等等。沒有讀過《論語》的人,也大寫批孔文章,有些學者本來是尊孔的,但也屈服于"四人幫"的壓力,或是為了取得最高當局的寵信,以便飛黃騰達,丟棄了一個學者應有的良知,筆鋒一轉(zhuǎn),大批孔子,到處巡回演講。王玉哲先生假若稍稍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原有的觀點,也會在一夜之間大紅大紫。但他沒有這樣做,仍頂著尊孔的帽子,心情極端苦寂,表現(xiàn)了一個學者應有的獨立品格和無所畏懼的學術(shù)風范。

    王玉哲先生一生,平易近人,淡泊名利,忠實于學術(shù),堅持實事求是,既不刻意標新立異,以取悅于時尚,又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開展論爭。我記得1957年在歷史系研究生和進修教師的討論班上,他曾作過一次報告,題目是《齊物論的作者》,他說這篇文章是他在1938年大學二年級時所寫的一篇讀書報告,對某一權(quán)威教授(傅斯年)說《齊物論》的作者是慎到而非莊子,提出異議,得到聯(lián)大其他老師(馮友蘭、聞一多、顧頡剛)的好評,卻得罪了這位時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的權(quán)威,他在考研究生時,執(zhí)意不錄取他,經(jīng)別的老師說好話,大力推薦,才被錄取了。從這件事也反映了王先生在學術(shù)上的執(zhí)著求實精神,"吾愛吾師,吾亦愛真理"。

    王玉哲先生不但是一位專心研究學問的專家,也很熱心社會活動,1952年他加入了民主同盟。"文革"結(jié)束后,民盟恢復組織的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從1990年南大民盟組織為年到80歲的盟員組織執(zhí)教五十年暨八十華誕祝壽會,為紀念冊頁題寫書畫,王先生業(yè)余愛好書畫,每次他都熱心題寫。1993年5月28日在校行政樓大會議室為他作執(zhí)教五十年暨八旬華誕祝壽會時,他曾口占二絕,其一:"八秩隆登底事為?一生跌蕩幾安危,文風不懼隨沒轉(zhuǎn),學海滔滔一釣垂。"其二:"虛度韶光八十秋,蕭蕭白發(fā)漸盈頭,前程尚有奔馳日,莫任余暉泛泛流。"抒發(fā)他的心情。2001年他在《古史集林》的跋語中總結(jié)他研究歷史的態(tài)度說:"我總認為學歷史科學,起碼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求其真實,才可以起到借鑒作用。史實不真實,歷史就成為毫無意義的東西了,所以,我的歷史研究,只不過是'實事求是',求其'真'已矣。"

    王先生去了,他安詳?shù)厝チ?。他的道德文章可謂達到富貴壽考的程度。所謂富貴就是他成就豐富,得到學界的尊敬;壽考就是以高年駕鶴,獲得了人生的完美結(jié)局。

    (原載《群言》2005年第12期)

責任編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