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陽春三月,又迎盛會召開。帶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的新期待,帶著建“幸福中國”的新謀劃,兩會代表委員匯聚北京,為新的一年,為下一個五年繪制藍圖。
兔年春天,幸福成為最熱的詞匯。“幸福北京”、“幸福廣東”、“幸福重慶”……無論是各地“十二五”規(guī)劃,還是地方兩會,都紛紛把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列為主要目標。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成為衡量小康社會最切近、最直觀、最有溫度的一項指標。
“幸福是我們尋找的最好的東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要追求怎樣的幸福,又該怎樣追求幸福?
人民是“幸福中國”的主人。建設“幸福中國”,群眾最有發(fā)言權。為人民謀幸福,要尊重人民意愿,及時回應人民的新期待、新訴求。為人民謀幸福,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建設“幸福中國”,作為民眾幸福的代言人,代表委員肩上的擔子不輕。
建設“幸福中國”,需要尋找幸福的“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地實現最多數人的幸福。“幸福中國”的藍圖中,有住房、醫(yī)療、就業(yè)、教育、養(yǎng)老等民生問題,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有人們的舒心、安心、放心和信心,也有國家更加繁榮富強、社會更加公正和諧的遠景。協(xié)調和整合多種利益,最大限度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凝聚共同奮斗的強大合力,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同樣是代表委員須臾不忘的考量。
“只有偉大的勞動成果才能把人提升為天使”,建設“幸福中國”,靠我們每一個人奮力打拼。幸福是個人幸福和國家強盛的統(tǒng)一,是自我實現與無私奉獻的統(tǒng)一。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為他人、為社會的幸福做貢獻。創(chuàng)造幸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思考,怎樣建立合理的“幸福期望值”,克服急躁、冒進情緒,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謀劃,怎樣通過文化道德建設,防止物質主義等現代社會病的蔓延,警惕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潮的泛濫?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幸福起來”,一代代前人的發(fā)憤圖強,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華麗轉身”,但發(fā)展未有窮期,中國仍需努力。這不只是兩會代表委員的心聲,也是每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的共識。
全國兩會的大幕已經開啟。在“春天的盛會”上,人民的心聲,將轉化為推動科學發(fā)展的共同意志;在未來的5年中,13億人民將共同書寫“十二五”的鴻篇巨制,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幸福中國”加油!
責任編輯:馮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