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煙臺市委主委、煙臺大學副校長 江林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江林昌教授用以自勉的格言。作為一名大學副校長、歷史學教授,市級政協(xié)副主席和民盟領導,他做學問孜孜以求,永不滿足;做人誠實可信,耿直正派;為官勤政務實,清正廉潔。是一位深受人們尊敬的“儒雅型領導”。
情懷五千年
江林昌教授一直視治學為其終身奮斗的目標,對專業(yè)的摯愛與激情是他取得一系列學術成就不可或缺的因素。1988年至1994年,江林昌教授在浙江大學師從我國著名文史學家姜亮夫先生從事文獻學研究,先后獲文獻學碩士、博士學位。1994年,他來到煙臺大學執(zhí)教,在兩年的時間內以出眾的科研成果被破格評為副教授、教授。1996年,他前往北京,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師從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進行歷史學博士后科研工作。在名家云集的歷史研究所,他更是謙遜求教,潛心研讀,在歷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研究領域中深受鍛煉。期間,國務院正在實施以追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為目標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他的導師李學勤先生為該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江林昌教授因此有幸參加了這項空前的學術盛事,擔任工程專家組暨辦公室學術秘書,負責工程某專題研究,并參與了“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總報告”的起草工作。因工作出色,江林昌教授還作為工程中青年專家的代表,在包括院士在內的500多位全國知名專家參加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成果總結大會”上作匯報發(fā)言。
江林昌教授在多年的學術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利用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研究古代文明史與學術史、文學史的研究思路,已出版《楚辭與上古歷史文化研究》、《夏商周文明新探》、《中國上古文明考論》等學術專著3部,完成待版專著《考古發(fā)現(xiàn)與先秦兩漢文史新證》、《<殷本紀>訂補與商代人物徵》(合作)兩部,計200余萬字;并在《歷史研究》、《新華文摘》、《考古》、《文史哲》、《中原文物》等多種國家級重要學術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已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4項;獲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30余次。
情定煙臺
2000年,江林昌教授圓滿地完成了博士后科研,順利出站。由于其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出色表現(xiàn),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盛情挽留并破例分配了一套住房。但由于煙臺大學的堅請,他忍痛放棄了北京的優(yōu)厚待遇和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毅然回到了原來執(zhí)教的煙臺大學。他說:“是煙臺大學的培養(yǎng),使我得到深造的機會,我不能忘本。發(fā)展中的煙臺大學需要我。”
回到煙臺大學后,江林昌教授即投身到學科建設中,他在導師李學勤先生的幫助下,在煙臺大學創(chuàng)辦了中國學術研究所,順應國學研究發(fā)展新趨勢,利用考古發(fā)現(xiàn)以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史與學術史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中國學術研究所現(xiàn)在已建立了一支科研實力雄厚的學科梯隊,取得了豐碩的科研與教學成果。建所以來,在高層次課題申報、出版專著、發(fā)表學術論文、獲省部級獎項等方面都碩果累累。目前,已成功申報歷史學專門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兩個碩士點,填補了煙臺大學歷史學碩士專業(yè)的空白,為進一步申報博士點打下了良好基礎。
如果說科學研究是江林昌教授終身奮斗的目標,那么,教書育人則是他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行為準則。在當今社會不少文化人追求物質利益,學風浮躁的情況下,江林昌教授始終倡導并秉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力倡科學研究的嚴謹踏實精神、刻苦求真精神,利用課堂,言傳身教,對年青一代寄予了厚望。
2002年,鑒于江林昌教授多年來取得的出色成績,由學校推薦,中共山東省委決定,山東省人民政府任命其為煙臺大學副校長,同年又被推選為全國十屆人大代表、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煙臺市委主委。面對如此巨大的信任與重托,江林昌教授更加感到了自身對煙臺大學師生、煙臺市人民所肩負的重大責任,深感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與推脫,于是將原來充足的學術研究時間擠到了閑暇假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煙臺大學發(fā)展、煙臺市人大工作及全國人大代表工作之中。
江林昌教授在煙臺大學先后主持過多項工作,但“北大、清華名師講堂”則是他用心最多、反響最大的工作之一。北大、清華的各學科領域幾十位著名專家、院士被邀請到煙大作精彩的學術演講,為煙臺大學帶來了一股又一股清新的學術春風。正如江林昌教授在《弘揚北大、清華傳統(tǒng),努力培育大學文化與精神》一文中所指出的,要汲取北大、清華的文化精華,創(chuàng)造煙臺大學自己富有特色的大學文化和精神,使煙臺大學真正成為煙臺的精神家園。“北大、清華名師演講錄”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后,使煙臺大學的“名師講堂”成為全國高校羨慕的佳話。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江林昌教授總是勤勤懇懇,從未忘記自己的職責。他積極參加省、市人大代表參觀活動,認真帶領駐煙全國人大代表在本地進行考察,借鑒各地發(fā)展經驗,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為煙臺市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提供自己獨到的建議;對來訪人員和來訪信件,他從不推諉,再忙也要悉心了解,詳細回復;每年從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歸來之后,他都要認真準備一份匯報材料,將會議內容、見聞和感想向全校師生一一介紹。對于分管的煙臺市人大、政協(xié)的工作,江林昌教授也同樣傾心盡力。他在工作中注重學習政府理論政策綱領,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從而認真地履行了人民賦予的職責。
情注民盟
江林昌教授1995年入盟,歷任民盟煙臺市委委員、民盟煙臺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民盟煙臺市委副主委。2002年補選為民盟煙臺市第四屆委員會主委,2007年1月當選為民盟煙臺市第五屆委員會主委,2011年10月再次當選為民盟煙臺市第六屆委員會主委。他熱愛民盟,關心盟的事業(yè),為了民盟的發(fā)展傾注了滿腔熱血。特別是任主委以來,盡管在科研工作、學校管理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占去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然而,他對煙臺民盟的工作仍然是精心策劃,兢兢業(yè)業(yè)。
他在上任后很快提出了“遵循一個宗旨,樹立四種觀念,通過五個步驟”,達到“煙臺市民盟工作,一年后有起色,三年之后有成效,五年之后,成為煙臺市委、市政府最為滿意的參政黨,而且在山東省民盟中有重要影響,在全國民盟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的目標的工作思路。
他在全市盟員中提出的“愛盟敬黨”的政治理念,在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中,被盟市委上升到新時期“煙臺民盟精神”的高度來發(fā)揚,同時被中共煙臺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作為典型在全市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加以推廣。
他抓制度建設,提出“要以健全的制度管理民盟的工作,做到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針對一些不合理、不科學和不完善的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和修訂。三年來建立健全了10多個規(guī)章制度,在煙臺市各民主黨派中樹立了榜樣,并受到中共煙臺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的贊肯。
他堅持用人制度上的公平、公正,弘揚正氣。他借用原中共煙臺市委焉榮竹書記的“三讓”、“三不讓”作為民盟的用人標準。堅持“讓想干事、肯干事的人能干成事;讓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讓不干事、搗亂事的人沒市場。不讓那些政績突出的人吃虧;不讓那些埋頭苦干的人寒心;不讓那些投機取巧、做表面文章的人占便宜。”在機關和盟的干部隊伍中大膽使那些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人,樹立了正氣。
他以自身人格的力量和正派的工作作風團結著全體盟員。他說:“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從‘德’上嚴于律己。身為民盟的領導,只有有了這樣的思想境界,才能有寬廣的胸懷,這是一種政治覺悟、人格魅力、道德節(jié)操,是感召力和凝聚力。”他的這種人格魅力無時無刻不在感召和凝聚著民盟的上上下下。他尊重老干部、老盟員,每年都要邀請盟的老干部、老盟員進行座談,虛心聽取他們對民盟工作的意見。他親自到老盟員的家里、病榻前走訪、慰問。他關心年輕同志的成長,經常勉勵他們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他把常委會開到基層,親自問計于盟員,如何把民盟的工作做得更好。他為民盟工作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因勞累過度而于2003年的一次民盟常委會上暈倒了。
他帶領民盟煙臺市委,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幾年來,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先后形成了“關于煙臺市芝罘區(qū)西部工業(yè)區(qū)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調查報告”“進一步加大監(jiān)管力度,確保居民食品安全”和“煙臺文化和中華民族凝聚力”等調研成果。有的形成提案,被列為政協(xié)主席重點督辦提案。“關于煙臺市芝罘區(qū)西部工業(yè)區(qū)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調查報告”2005年獲得了“山東省民主黨派優(yōu)秀提案”。以盟市委名義向市政協(xié)十一屆一次全會上提交的《關于編撰<膠東通史>的建議》,是他通過對膠東地區(qū)歷史在當今煙臺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進行大量調研后,形成的一份分量很重的建議。這份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共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作出重要批示,由市委副書記齊秀生協(xié)調,成立以他為組長的編撰《膠東通史》課題組,并把這項工程作為煙臺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江林昌教授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學術專家,也是一位深負責任感與管理才能的領導者與教育工作者。他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不畏勞苦地攀登,在民主黨派這塊園地里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永無止境地為社會奉獻著他的智慧和才情。
責任編輯: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