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心得感悟
雖經九轉而未悔 猶抱初心何曾變
——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fā)布70周年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站
日期:2018-04-17
什么是初心?“責在人先,利居人后”,這是張瀾的初心;“創(chuàng)造民主中國,永做自由人”,這是李公樸的初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的初心……自1941年民盟成立起,自70年前“五一口號”發(fā)布起,一代又一代的民盟人用他們的所作所為詮釋并踐行著自己的初心。作為后輩,我們深知這份初心是多么的難能可貴,而我們能做的,也唯有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不忘的是做人的初心。人生百年,“路漫漫其修遠兮”,能夠一直堅守初衷,不忘初心,這并非是一樁容易的事。就我而言,工作六年多,我有了對于柴米油鹽的考量,也學會了計算供溫飽的存款和車房,人生在世,不避茍且,我們逃不過路人甲乙的審視目光,甩不掉或多或少的里短家常,若以外仍有不忘初心的余力和堅持,盡管打馬上路,高歌歡唱,路上的百里荊棘和萬里陽光,那些,在我看來,就是詩與遠方。就像歌里唱的:“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xiàn)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
不忘初心,不忘的是入盟的初心。猶記當年,意氣風發(fā),備受民盟組織活力影響而向往之至;曾幾何時,幾多羞澀,甚感自己在民盟前輩面前備顯稚嫩。然而一年多的民盟生活中,從多黨合作到新時期參政黨作用,在各類理論教學面前,我對民盟的發(fā)展歷程及實踐探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堅定了繼承發(fā)揚民盟組織當好中國共產黨“左膀右臂”光榮傳統(tǒng)的信心與勇氣;從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到盟務骨干培訓班,接觸了太多民盟杰出分子,看到了太多各類優(yōu)秀人才,聽述了太多先進典型事跡,我愈發(fā)加深了對盟員肩負的神圣使命與重大責任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牢記入盟初心,積極參政議政,努力投身盟務,竭盡己所能,不辜負民盟成員和青年干部的雙重身份,做好中國共產黨的同心人、群眾的貼心人。
不忘初心,不忘的是攜手的初心。“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就是民盟的初心。為此,在“兩會”上、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民主協(xié)商會、座談會上,民盟對宏觀性、前瞻性、專業(yè)性的重大課題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跨入新世紀后,民盟整合全黨資源,形成參政議政的重點領域。在三農、教育改革等重大問題上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民盟中央到基層委員會,從民盟主席到民盟盟員,每一個層級每一位盟員,都在積極踐行著“向政府進諍言,為百姓謀利益”的黨派使命,真正把“長期共存、相互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一攜手初心貫穿到民盟生活的方方面面。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星星不畏太陽的萬丈光芒,在亙古的夜空中依舊閃耀著那一點微光,指引方向;水滴不畏磐石的阻擋,在時間的長河中執(zhí)著那一份信念,終于穿石;我們不忘初心,恒定著那一份美麗的夢想,終將夢想花開。身為新一代民盟人,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守住初心,與十五萬盟員一起,與全國八千多萬共產黨員一道,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需要吃苦的年紀選擇奮斗,才會不負韶華,不負盛世!
責任編輯:曹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