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天。日軍為了挽救在太平洋戰(zhàn)爭的失利,發(fā)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瘋狂進攻。湖南省的長沙、衡陽相繼落入日寇之手。廣西省府桂林危在旦夕。
8月以來,中共中央南方局為了確保愛國文化人士及團體的安全,派出李亞群兩次奔赴桂林,秘密部署有關疏散事宜。南方局黨員張錫昌、周匡人、狄超白、邵荃麟等同志接受了任務負責具體的疏散工作。與此同時,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駐桂林辦公廳主任的李濟深也在策劃文化人士和民主黨派的疏散事宜。此前,蔣介石曾三次來電催促他到重慶任職。李濟深召集李任仁、梁漱溟、陳邵先、陳此生、萬仲文、甘介侯六人在廣西建設研究會八桂廳召開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后決定:李濟深先生以養(yǎng)病為名,返回蒼梧老家,準備以桂南和廣東南路為活動范圍,組織抗日武裝、開展武裝斗爭。會上還作出了立即將抗日反蔣民主運動的重點從桂林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決定。
9月,日軍進攻桂林前夕,國民黨廣西省政府在黃旭初帶領下,倉惶向桂西撤退。李濟深先生等一行按原計劃撤回蒼梧了。在中共南方局黨員文化工作小組成員張錫昌等人動員下,省直機關部分團體單位和一批文化人士順桂江而下,來到昭平縣城。
9月24日,在何香凝等民主人士的倡議下,縣長韋瑞霖和民主人士以及地方愛國人士,奮起組織“抗日自衛(wèi)工作委員會”。主任嚴直方,韋瑞霖、何?;I為副主任。何香凝為顧問。陳邵先為政治部主任,負責聯(lián)絡各方面抗日力量的工作;歐陽予倩為宣傳部主任,負責宣傳發(fā)動及慰問等工作;李卓賢(陸軍大學少將教官)為軍事部主任,負責督訓縣鄉(xiāng)抗日自衛(wèi)隊,查看地形,制定對敵攻防計劃等工作;千家駒為經濟部主任,負責廣開生活物資來源、穩(wěn)定市場物價、開辦平民商店工作。
10月10日,桂林淪陷了。11月24日南寧第二次淪陷。(第一次曾在1939年11月24日,1940年10月29日收復)
桂林失守后,蒙山、荔浦、平樂、鐘山相繼陷落。昭平面臨日寇的入侵。
1944年底,日軍入侵昭平縣城前夕。陳邵先率領的廣西建設研究會,其中隨行的有陳此生、盧兵等人;萬仲文領導的廣西文化供應社,其中有萬一民、覃展等人;陳邵先、萬仲文率領的廣西建設印刷廠,其中有經理黃洪年等人;歐陽予倩率領的廣西省立藝術館三十多人;張錫昌、千家駒、徐寅初率領的中國工業(yè)合作社桂林分社;民主政團同盟的梁漱溟等人;《廣西日報》社主編莫乃群和一批文化工作者;國民黨左派元老何香凝、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等人亦同時從昭平縣城撤退到黃姚鎮(zhèn)。何香凝、梁漱溟、陳此生等人在黃姚稍作停留就到了賀縣八步。
千家駒祖籍河南武陟,高祖時遷至浙江武義縣,1909年8月生,17歲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1932年畢業(yè),曾任北京大學經濟系講師。1937年應邀到廣西大學任經濟系教授,并兼任廣西建設研究會經濟部副主任。
黃姚距離縣城約70公里,距離賀縣八步約60公里,距離鐘山縣城約55公里,是賀、鐘、昭三縣交界最繁華的農貿、商業(yè)中心。黃姚鎮(zhèn)三條清溪環(huán)繞,四面青山環(huán)抱,奇峰聳立,依山傍水,鐘靈毓秀,景色宜人。這里的街巷用青石板鑲成。民居都是古香古色的明清風格。區(qū)區(qū)小鎮(zhèn)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人口。突然,接納了從各地疏散來的七、八千人。頓時,黃姚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熱鬧和繁榮的景象。
1945年元月,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的錢興以商人李先生的身份,在莊炎林陪同下,從鐘山縣燕塘鄉(xiāng)黃寶村出發(fā),風塵仆仆地來到昭平縣的黃姚鎮(zhèn)。經莊炎林介紹,錢興認識了張錫昌、周匡人、徐寅初等南方局的地下黨員。他們多次會面,共同討論了國內外形勢,還對成立中國民主同盟東南總支部、開展抗日救亡和敵后民主運動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元月27日,《廣西日報》(昭平版)從縣城遷到黃姚鎮(zhèn)黃姚街,2月21日復刊。
1945年春,中共南方局派到廣西工作的狄超白同志由重慶到達昭平黃姚鎮(zhèn),在歐陽予倩住所,向張錫昌、周匡人、徐寅初、歐陽予倩、千家駒、莫乃群等人傳達了周恩來同志的指示。隨后,又到八步向梁漱溟轉達了民盟總部會議精神和籌建民盟東南總支部的意見。當月,民盟黃姚支部、八步支部相繼成立。
千家駒和歐陽予倩等愛國人士一起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并擔任了民盟東南總支部籌委會委員。從此,他與廣大盟員一道繼續(xù)為抗日民主運動不斷奮斗。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昭平縣僅有一所設在縣城的兩年制的國民中學。黃姚鎮(zhèn)和廣大農村一樣,有許多高小畢業(yè)生沒有條件到縣城讀書。家長們早已有辦一所初級中學的愿望。
2~3月間,歐陽予倩、張錫昌、千家駒和莫乃群,在群眾的要求下,在黃姚鎮(zhèn)政府提供校舍和幾百擔谷子做辦學基金的前提下。事情就水道渠成了。歐陽予倩、千家駒、張錫昌、莫乃群等文化人士認為這個意見很好。既幫助群眾解決失學小學生讀初中問題又解決了疏散到來的文化人士的生活費用來源,算得上是兩全其美的大好事。于是成立了以文化人士歐陽予倩、張錫昌、千家駒、莫乃群等人和黃姚區(qū)長黃興漢、黃姚鎮(zhèn)長李尚權、地方紳士黃中峙等二十多人的校董會。董事會決定向昭平縣政府駐黃姚辦事處提出辦學申請。不久,昭平縣駐黃姚辦事處批復同意開辦。校董會推薦千家駒先生擔任校長。原桂林逸仙中學校長劉彥邦擔任教導主任。4月1日,“臨江中學黃姚分校”掛牌開學。校址設在原黃姚鎮(zhèn)公所駐地的寶珠觀。千家駒親自題寫“臨江中學分校”六個大字。開學伊始開設兩個班,由于招生標準嚴格,故人數不足兩個班,所以合班上課。
為了更好地建立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民主黨派、愛國文化人士并肩戰(zhàn)斗,經過考察,中共廣西省工委書記錢興派出黨員以疏散來的文化人士身份到黃姚。這批黨員經歐陽予倩、張錫昌舉薦進入黃姚中學。省工委的行動十分秘密。千家駒校長在回憶錄中說,他根本不知道教職工有共產黨員。
開學時,錢興夫人鄒冰化名陳美賢任教務處干事,桂東北游擊縱隊臨陽聯(lián)隊轉移來的陳大良(化名陳偉東)和楊漢成、姚大年等同志,在工業(yè)合作社桂林分社的植人同志,省工委機關的黃醒宗、陳景陽等同志任教師,桂東南抗日自衛(wèi)隊轉移來的江宣武化名江清、師生叫他老宋任炊事員,黎陽、范友昌(原名范克武)兩同志當學生。不久,錢興就把省工委機關從鐘山燕塘鄉(xiāng)黃寶村轉移來到黃姚。
千家駒既要到廣西工業(yè)合作社上班,又要到《廣西日報》(昭平版)報社安排人寫社論和時事評論,還要過問中學管理,同時還兼語文課教學。千家駒校長治學嚴謹。星期一早上,按照國民政府的規(guī)定,舉行“總理紀念周”儀式,總結上周的學習、生活情況,布置本周的要求,還講國家大事和國際時事。他強調學生們要養(yǎng)成天天讀書看報的習慣,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學校經常對學生進行時事測驗。千家駒校長和老師經常到學生家里串門,關心他們的疾苦。師生關系十分融洽,民主氣氛十分濃厚。
學校每周進行一次專題比賽,如時事、作文、英語、數學、音樂、書法等,給優(yōu)勝者頒發(fā)獎品獎狀。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高漲。
星期六下午,學校定期舉辦“青年講座”,聘請社會名流、學者主講。當時應邀輪流到校主講的有歐陽予倩、張錫昌、莫乃群和徐寅初等人。
千家駒的語文教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嚴肅認真又幽默風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他批改作業(yè)認真細心,每一段有眉批,然后有總評,因此,發(fā)下的作業(yè),同學們都抱著極大的興趣,一氣讀完所有評語。在他的教導下,學生進步很快。
黃姚街和新寨村的群眾出現(xiàn)山林糾紛。械斗一觸即發(fā)。千家駒和歐陽予倩到鎮(zhèn)公所、村公所斡旋,勸說雙方群眾:抗戰(zhàn)時期,槍口一致對外,群眾糾紛,要大義為重,團結為上。兩位知名人士的積極奔走,流血事件平息了。事后,千家駒寫了一篇題為《和為貴》的文章在《廣西日報》(昭平版)發(fā)表。千家駒在文中勸誡百姓和睦相處,友善鄰邦的話語,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千家駒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他和歐陽予倩等人積極籌辦黃姚圖書館。沒有圖書,就和中心校青年教師古祖良等人挑著籮筐,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戶募捐。從此,“黃姚圖書館”成了傳播文化傳播文明的好陣地之一。遺憾的是,圖書館改為文化站,文化大革命開始,沒人管,書被盜,圖書館消失了。
1945年8月15日,抗戰(zhàn)勝利。9月,千家駒經廣州到香港。1986年8月28日應邀回到黃姚中學一次?,F(xiàn)在的校名是他的筆跡。2002年9月3日,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千家駒逝世,享年93歲。
千家駒先生在黃姚工作和生活的時間才短短幾個月。但是,他留下了許許多多后人傳頌的佳話。黃姚的人民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