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民盟在行動】抗擊疫情撫順民盟在行動系列(一)
民盟撫順市委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積極響應民盟中央、民盟省委的號召行動起來。1月26日,在基層組織負責人微信工作群內發(fā)布公告,要求廣大盟員積極應對疫情,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6日上午,民盟撫礦總醫(yī)院支部盟員、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一病房副主任、副主任醫(yī)師王麗微作為華潤遼健集團撫礦總醫(yī)院4名首批馳援武漢的醫(yī)療救援隊隊員之一,舍棄與家人團聚,奔赴武漢,直面危情。抵達武漢后,來不及休息,救援醫(yī)療隊立即進入工作狀態(tài)。經(jīng)過系列的國家級專業(yè)培訓及個人刻苦的理論學習和操作練習后,1月29日下午5點多鐘,王麗微來到武漢市蔡甸區(qū)婦嬰醫(yī)院普通治療組第5組開始了救援工作。她早早來到病房,更換完隔離衣后與隊員們一起,協(xié)助當?shù)蒯t(yī)護人員整理病房,晚上8點正式投入工作。王麗微主要負責書寫病歷、為患者下醫(yī)囑等工作。到30日凌晨3點半,一共接診了17名前來住院的患者。雖然醫(yī)生們每個班次的值班時間是8小時,但厚重的醫(yī)療裝備、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所處的悶熱環(huán)境,使他們體能消耗很大,即便到了下班時間,算上交接班人員穿脫防護衣的時間、等車回住處的時間,他們每個人每個班次在醫(yī)院停留時間都在10個小時左右。脫下防護衣時,衣衫都被汗水浸透,臉上留下了口罩的壓痕,非常辛苦。王麗微通過微信回復:“從1月31日開始值班、倒班,處理臨床患者存在的問題,跟平時上班是一樣的。只是要穿厚重的隔離服,呼吸非常不暢快。為了有效節(jié)省醫(yī)療防護物資,堅持少吃飯、少喝水,避免如廁。”盡管工作壓力很大,但王麗微依舊非常樂觀,她說 :“我還好”,并對時刻關注關心她的民盟組織和各位盟員表示感謝。
26日上午,當大多數(shù)人在家休息,享受家人歡聚的休閑時光,在撫順市衛(wèi)生健康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80后新盟員李竺軒、祝琳秉承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疾控精神,為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至今連續(xù)一周奮戰(zhàn)在工作崗位上。盟員李竺軒臨危受命到撫順市防控中心小組負責接聽24小時熱線咨詢電話。李竺軒的丈夫是一名警察,在大年初二也同時被調回工作崗位,并且一個月不能回家。她把2歲的女兒交給老人,一直堅守工作一線。每天接聽80個左右來電,認真、耐心地解答市民關心的疫情問題。為準確上報疫情,科學普及專業(yè)知識,熱情耐心疏導市民緊張情緒,為做好疫情防控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她放棄休假,日夜堅守崗位。
盟員祝琳在撫順市衛(wèi)生健康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分屬于細菌檢驗組。疾控預防中心作為撫順市疫情第一道有力的防線,事關全市人民的健康,微生物檢驗科更是承擔起全市的新冠病毒監(jiān)測工作。在新冠病毒戰(zhàn)“疫”來臨之時,自遼寧省啟動一級響應以來,她被充實到病毒組中工作,每天都堅守在崗位上,積極參與戰(zhàn)“疫”,疫情就是命令,她已充分做好準備,隨時聽任領導調遣。由于每天早出晚歸,孩子沒醒她已離家,等她歸家孩子卻又睡了,年僅17個月的女兒連續(xù)一周沒有見到她,哭鬧著要媽媽。盡管心中舍不得孩子,但在嚴峻復雜的疫情面前,她更深知人民健康安全高于一切,克服孩子小的困難,依舊堅守崗位,無怨無悔。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還在緊張地進行,王麗微正全力奮戰(zhàn)在抗擊疫情前線,克服重重困難,揮灑著汗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首個“中國醫(yī)師節(jié)”的重要指示:“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做出新貢獻”。李竺軒、祝琳兩位年輕的新盟員,以老盟員為榜樣,在危難之時,勇挑重擔,與同事一起堅守崗位,共同戰(zhàn)“疫”。她們堅信只有舍小家才能保大家,只有克服自己的小困難,才能積極配合國家解決大問題。她們身上閃耀著民盟盟員關注民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書寫著最美的青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