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天津市委會建議:加強對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的篩查和應對
4月2日,人民政協(xié)網刊登民盟市委會關于加強對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的篩查和應對的建議。該建議由天津醫(yī)科大學盟員專家撰寫,已經民盟市委會報送民盟中央、中共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政協(xié)等相關部門。
人民政協(xié)網刊登全文如下:
.jpg)
加強對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的篩查和應對
“無癥狀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出現,使我們的防控難度陡然升高。應加強篩查積極應對。”民盟天津市委會日前調研后提出。
民盟天津醫(yī)科大學委員會專家告訴記者,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規(guī)定,無癥狀感染者是指無臨床癥狀(如發(fā)熱、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標本的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理論上講,之所以無癥狀,是因為感染者自身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在病毒攻擊下不能出現“細胞因子風暴”,所以也就不會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這也解釋了之前普遍認為兒童不宜感染的原因,因為兒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
“盡管WHO認為基于現有的數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癥狀的患者傳播的,但無癥狀感染者仍然是疫情蔓延的潛在風險。”民盟天津市委會建議,要對敏感人群廣泛開展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驗。因為核酸檢測雖然作為檢測病毒感染的病原學金標準,但這種檢測方式對環(huán)境、操作等要求很高,特性強但靈敏度弱,實踐證明其對病毒檢測的準確度不足50%。而血清學的抗體檢測準確度相應較高,而且一旦感染病毒,2-3天內就可以有血清抗體的改變,因此比較敏感。把其作為對疑似病例和健康人群篩查手段可行性較好。
“對已明確的無癥狀感染者要堅決實行14天隔離觀察。因為有些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有可能出現癥狀,即可轉入確診病例進行治療。”民盟天津醫(yī)科大學委員會專家認為,最新研究表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6.3%,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4.1%,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無癥狀感染者建議應按照確診病例對待,并加強對密切接觸者的篩查隔離。
“武漢的經驗表明,有些患者即使核酸檢測陰性,或檢測陽性癥狀不明顯者,其胸部CT檢查已有陽性體征,即肺部的病理改變。”民盟專家同時建議,要對無癥狀患者除加強血清學、病毒學監(jiān)測外,施行CT影像學篩查;要繼續(xù)執(zhí)行在人員密集區(qū)佩戴口罩、勤洗手、人際間保持一定距離以及不聚集等防護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