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民盟自覺 擔當責任 薪火相傳
——中國民主同盟貴州省第十屆委員會工作報告
來源:民盟貴州省委
日期:2012-12-03
民盟貴州省第十屆委員會,一直努力提煉、倡導并不斷豐富民盟自身的文化,致力于民盟自覺,忠于職守,勇于擔當?,F總結已往,展望未來,擬成報告,請各位代表予以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勤修內明,不斷完善自我
中國民主同盟作為參政黨,主體是中高級知識分子,結合這個群體和社會角色,本屆委員會就如何確定民盟定位、找準民盟話語、形成民盟特色,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不斷發(fā)展和豐富民盟自覺,并通過相應的社會實踐,擔當責任,薪火相傳,力求不辱使命。
首先,本屆委員會在組織發(fā)展方面一直不斷努力:2007年成立民盟畢節(jié)地區(qū)工委,2010年成立民盟省直綜合支部,2011年成立民盟省直黔東南支部,2012年在原民盟畢節(jié)地區(qū)工委基礎上建立民盟畢節(jié)市委。迄今為止,貴州民盟共有地方委員會六個,基層委員會兩個,總支委員會六個,基層支部128個,小組4個。五年來,共增加一個總支委員會、13個基層支部,盟員總數增加789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省盟員總數為4196人。其中,教育界2903人,占69.18%;科技醫(yī)衛(wèi)界522人,占12.44%;文化藝術界216人,占5.15%;公有制經濟105人,占2.50%;新的社會階層人士103人,占2.45%;政府機構308人,占7.34%;副高以上職稱1818人,占43.33%;中級職稱1768人,占42.14%;中上層人士3718人,占88.61%;離退休盟員1568人,占37.37%。盟員平均年齡55.2歲。本屆委員會的組織發(fā)展仍然保持民盟以教育界為主要界別的特色,并呈年輕化趨勢。在此項工作中,如民盟畢節(jié)市委,從成立畢節(jié)地區(qū)工委以來僅4年多時間,現有盟員286人。
全省各地盟組織中現共有各級人大代表33人、政協委員180人。五年來,全省各地民盟組織及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提交議案、提案1259件。
其次,本屆委員會一直不懈地完善自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把原來報紙形式的《貴州盟訊》擴版為內部雜志,開設了近二十個欄目,形式上有利于保存,容量上得到了提升。建成了民盟貴州省委網站(www.mmgzsw.com),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加強了與各方的溝通互動,加大了對外宣傳的力度。
2. 開展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本屆委員會制定并下發(fā)了《民盟貴州省委關于開展政治交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組織盟員有重點地學習盟史、盟章和黨盟合作的優(yōu)良傳統,學習多黨合作的歷史和理論、學習形勢政策和基本國情省情等。在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中,把活動開展與創(chuàng)新理念結合起來,與履行職能統籌起來,與樹立形象緊扣起來,增強學習效果,不斷夯實政治思想基礎。
3. 加強參政黨理論研究。本屆委員會于2009年4月成立“民盟貴州省委參政黨理論研究小組”,開展多黨合作理論、參政黨建設理論的研究。五年來,共撰寫有關多黨合作與參政黨建設的理論研究文章數十篇,取得較好的研究成果。在盟內形成了良好的理論研究氛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論研究水平。
4. 不忘歷史,堅持傳統。本屆委員會通過“知溟講壇”、報告會等形式,先后數次舉辦以“貴州文化”、“中國知識分子”等為內容主題的講座,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盟內外知識分子應擔當的責任與使命進行論述。結合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00周年,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筆會,并編輯完成了紀念費孝通先生文集。2009年,全省各級盟組織相繼開展了紀念新中國、人民政協、多黨合作制度60周年的活動,如民盟遵義市委舉辦的“風雨同舟六十年”文藝演出。2011年是民盟成立七十周年,也是貴州民盟成立六十周年,我們舉辦了“永遠的精神,不渝的傳承”主題慶祝大會,并組織編輯《貴州民盟六十年》,既為了紀念,也為了提醒:不忘歷史,堅守傳統。
5. 構建和諧機關。為推動全省民盟機關建設,提高機關專職盟務工作者辦文辦事辦會能力,民盟省委專門召開民盟貴州省機關建設研討會,培養(yǎng)善學習、勤思考、會相處、有追求、具特色的機關干部素質。如民盟六盤水市委在辦會能力方面,體現出良好的會風會紀、會容會貌,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在加強機關建設方面,除了著力提升水平,盟省委還著眼于建章立制,強化管理,轉變作風,在推進機關專職人員由單純事務服務型向參謀助手服務型轉變、從封閉管理型向開放管理型轉變、從被動服務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等方面不斷努力,在盟內樹立了良好形象。
二、盡職不懈,著眼后人點頭
中國知識分子向來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與擔當,民盟作為知識分子群體,應當帶著一種公共視野與公共關懷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本屆民盟省委會主要致力于以下幾方面:
我們關注老齡事業(yè)和老齡產業(yè):老齡化社會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現實。關注并積極為國家應對老齡化社會建言獻策,是本屆委員會堅持不懈并著力推動的一項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參政議政工作。2008年1月,本屆委員會向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的石宗源同志遞交了《充分利用貴州自然資源優(yōu)勢,將貴州建成中華養(yǎng)老基地的建議》,受到石書記的高度重視并作了重要批示;2008年下半年組織召開“中國民主同盟發(fā)展老齡事業(yè)、產業(yè)研討會”,省內外八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收到論文40余篇并編輯成冊。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9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作題為《發(fā)展家政服務職業(yè)教育,滿足老齡度假產業(yè)和社會需求》的大會發(fā)言;2010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作題為《關于將大力發(fā)展家政服務和養(yǎng)老服務產業(yè)納入我省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建議》的大會發(fā)言;在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和十屆四次會議上,關于發(fā)展老齡產業(yè),連續(xù)兩次民盟貴州省委與民革貴州省委聯名遞交提案;2010年10月下旬,在中共貴州省委組織召開的民主協商會上,就《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征求意見稿)》,民盟省委提出了將發(fā)展家政服務和老齡休閑度假產業(yè)納入我省“十二五”規(guī)劃的建議,中共貴州省委予以采納;2012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遞交題為《關于加快推進我省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的黨派提案。在推動我省老齡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民盟省委還開展了諸如整合老齡人才資源,發(fā)揮老齡人才作用服務社會、關注民辦養(yǎng)老機構生存與發(fā)展等工作與活動,積極倡導并呼吁政府支持我省廣大老齡知識分子發(fā)揮余熱,服務社會。民盟省委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同時也在感動著社會。如今,凡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熱心于老齡事業(yè)和老齡產業(yè)的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人士,乃至眾多的老年群體,往往會念及民盟貴州省委會。
我們關注農民工,關注農民工子女:2007年遞交題為《我省進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狀況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2008年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作題為《讓更多農民工子女同享藍天下的陽光》的大會發(fā)言;2010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遞交題為《開展農民工就業(yè)培訓應尊重農民主體意愿》的黨派提案;2010年遞交題為《關于我省農民工基本權利保障的調研報告》、《貴陽市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受教育情況調查》兩篇調研報告;2010年舉辦“貴陽是我家”主題活動,貴陽市一百九十多所農民工子弟學校參與其中,并于“六·一”兒童節(jié)在貴州電視臺舉行“陽光照亮夢想”文藝匯演,給農民工子女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2011年遞交題為《城市中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狀況調查——以貴州省貴陽市為例》的調研報告;2012年初的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遞交黨派提案題為《關于有效解決城市中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的對策建議》。
我們關注農村教育:2007年,民盟貴州省委籌備成立了貴州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以此為平臺團結各方面社會力量共同支持農村教育發(fā)展;2007年遞交了題為《貴州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 2008年舉辦了“大山的脊梁——感動貴州的教師們”評選活動,并舉行了頒獎典禮。此次活動有一千多所學校三萬多師生參與推薦評選,讓貧困山區(qū)感人的教師與事跡走向了公眾視線;2009年舉辦<“陶行知教育思想與西部農村教育發(fā)展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為發(fā)展西部農村教育事業(yè)獻計獻策,并將參會論文編輯成冊;2010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遞交題為《農村學前教育存在問題及其對策建議》的黨派提案;2010年遞交了題為《創(chuàng)新思路、推進西部基礎教育軟件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以普九后貴州農村基礎教育軟件建設為例》的調研報告;2011年遞交調研報告題為《貴州武陵山地區(qū)中小學生午餐問題的調查報告》。此外,自2007年民盟貴州省委承辦民盟社會服務暨新農村建設研討會起,盟省委響應民盟中央關于在全盟開展農村教育燭光行動的號召,每年以“燭光行動”為主題開展多形式的支教工作,面向農村教師培訓。盟省委先后在畢節(jié)、雷山、安順等地開展了三十多個培訓班,培訓人數達三千多人次;2011年聯合《黔中早報》等部門共同發(fā)起為畢節(jié)試驗區(qū)貧困小學生免費午餐募捐活動;民盟安順市委開辦的行知高中一貫堅持低收費、高質量和為農村貧困學生、下崗職工子女服務的辦學宗旨;民盟貴陽市委幾年來開展農業(yè)技能培訓二十九期,參與培訓三千多人次;2010年起盟省委在小碧鄉(xiāng)林海中學試點踐行平民教育,力爭在行動上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2011年,林海中學被中國陶研會批準為“中國陶研會實驗學校”。
我們關注新農村建設:2007年遞交調研報告題為《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調查報告》;2008年遞交題為《貴州省農村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建設現狀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2010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遞交黨派提案《關于我省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具體建議》;2011年初在貴州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遞交題為《新農村建設的鄉(xiāng)村規(guī)劃與土地集約使用應予重視》的黨派提案。此外,本屆民盟省委近五年來參與配合民盟中央及各省市民盟組織在貴州的考察、扶貧、支教助學項目三十余項;在黔西南綠蔭河村開展種養(yǎng)殖業(yè)科技培訓;在雷山縣進行葡萄種植培訓,幫助農民提高農產品質量;在凱里腳里村開展轉變產業(yè)結構的示范培訓,協調資金維修通村公路;在民盟畢節(jié)工委會同志們的協助下,盟省委幫助畢節(jié)上小河村開展農村建設,修公路、建衛(wèi)生室、改造民居,扶持萊茵鵝養(yǎng)殖和蔬菜種植,協調資金進行村容改造,上小河村已成為畢節(jié)新農村建設的一道風景,無愧于中共畢節(jié)市委在上小河村石碑上“中國民主同盟共建試點村”的碑文。
我們關注社會的公平與和諧:2010年,受民盟中央委托,民盟省委承擔了“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課題調研。在民盟各地方委員會的積極配合與協助下,民盟省委如期向民盟中央提交了我省不同階層的收入情況、詳實數據和分析報告,為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提交有關建議提供了重要依據。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遞交的《關于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高度重視,并分別作了重要批示。是年10月,由國家發(fā)改委牽頭,10多個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召開會議,對民盟中央的《建議》和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批示予以研究、部署和落實。
此外,我們關注職業(yè)教育,關注特殊教育,關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關注青少年犯罪現象,關注生態(tài)保護、石漠化治理,等等。2009年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盟省委以“共克時艱促發(fā)展”為主題,先后召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三次座談研討,并將座談研討成果報有關部門決策參考。我們積極做好民盟“明眸工程”、“健康心動畢節(jié)行” 活動在畢節(jié)實施的協調工作,落實東部十省市民盟組織幫扶畢節(jié)會議成果,積極參與貴州省各黨派專家服務團到農村開展多學科的咨詢、培訓活動,全省各級盟組織長期堅持開展智力支邊與扶貧工作,并初步嘗試開展幫教工作。在貴州凝凍、貴州大旱、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省內外災害面前,全省各級盟組織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全省各市、州民盟組織,特別是民盟黔西南州委,積極為當地民眾做實事,做好事,得到民眾和干部的好評。
在作出上述努力的同時,我們一直在嘗試怎樣才能做到更好。民主監(jiān)督一直是民主黨派的傳統弱項。近年來,貴州民盟寓民主監(jiān)督與參政議政之中,通過調研報告、大會發(fā)言、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不斷履行監(jiān)督職責并取得一定成績。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年召開的協商會、通報會、座談會中,貴州民盟的真誠坦蕩與直言不諱已經廣為外界熟知,此類事例不勝枚舉。民盟貴州省第十屆委員會成立以來,充實了專委會人才隊伍,專委會人員由原來的61人增加到現在的103人,出臺了《民盟貴州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專門委員會工作的意見》。成立了70人的社情民意信息員隊伍,并請民盟中央派專人進行社情民意信息員培訓。在民盟中央大力支持下,“知溟書屋”落戶青巖。幾年來,貴州民盟正在逐步面向全國,展示形象。2007年7月,全國民盟社會服務暨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在貴州貴陽、畢節(jié)召開,2011年,全國民盟參政議政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東部十省市民盟組織參與畢節(jié)試驗區(qū)建設研討會在畢節(jié)召開,均取得很好反響。
在以上各個方面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各地方委員會積極配合,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五年來,全省盟員立足本職,以優(yōu)異的工作成績彰顯了盟員風采、擴大了民盟影響。如:崔文玉副主委主持推出的多彩貴州已經成為唱響貴州的音樂品牌、丁貴杰老師于201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盟員張明富于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張肅老師于2011年獲得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等,全省共38人獲得國家級表彰,不一一列舉。在這里,民盟省委會向他們和所有盟員取得的成績表示衷心的祝賀!
三、獨立思考,豐富民盟自覺
宏觀來講,本屆委員會努力的方向是讓人平視民盟,讓民盟具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為此,應該“頂天”——具有理論高度,力求登高望遠,高素質地參政議政;應該“立地”——具有民眾情懷,努力深入民眾,服務民生。民盟應有自己的價值觀:立場上處其“中”——中則正,中則直,中才能堅持進步性、實現廣泛性;方法上用其“和”——和而不同,找準主旋律,找準民盟腔調,唱“和聲”不唱“齊唱”;方式上用其“協”——采用協商式的民主方式,有序反映所聯系群體的意愿;態(tài)度上守其“誠”——誠實、誠懇、真誠坦蕩,這是民盟的品質;本性上取其“直”——正道直行,直言不諱,保持民盟的傳統。
具體來講,本屆委員會努力的方向是打造民盟文化。注重五個字:新、深、高、真、實。新:新時代的要求賦予新的任務;深:深層次的思考折射理論深度;高:多維度的視角成就民盟尊嚴;真:做真人的要求體現民盟品格;實:做實事的教誨源于民盟傳統。
各位代表,民盟省委會五年來的工作,離不開中共貴州省委,尤其是省委統戰(zhàn)部的指導、支持與寬容,離不開民盟中央的領導、幫助與關懷,離不開全省地方盟組織的理解、配合與相互尊重。對此,我謹代表民盟省委會,向中共貴州省委、向民盟中央、向省委統戰(zhàn)部,以及相關單位和部門,致以深深的敬意!向為民盟作出貢獻的歷屆老領導和老盟員,向全省各級盟組織和所有盟員同志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本屆委員會在作出上述努力的同時,也深感存在不足:參政黨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全面,“頂天”不高;尚未形成深入調查研究的能力和習慣,參政議政的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立地”不深;與有民盟界別特色的代表性才俊聯系溝通還較為欠缺,高等院校民盟基層組織發(fā)揮作用有待加強,部分基層支部活動缺乏活力,根基不牢;全省民盟機關服務水平仍需提高,建設學習型政黨理念還未深入各級機關與廣大盟員心中,實現民盟“自覺”不足;社會形象離本屆省委會追求的目標尚存距離,“平視”目標尚需努力。
為此,對下一屆的工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希望:
一、加強學習。學習的實質不在閱讀字面,徒走形式,而在于“走進心靈”,領略風騷,從而達到勤修內明。要努力學習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中共貴州省委會十一次大會的文件精神為主的各文件精神,努力走進執(zhí)政黨的心靈,領略共產黨人的偉大目標、高尚風范和具體部署,從而真正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情省情、形勢政策等的認識和體認。同時,認真學習全國民盟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精神,以紀念張瀾、李公樸、童第周、蘇步青、錢偉長等民盟主要領導人誕辰為契機,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緬懷民盟先賢,敬畏民盟歷史,賦予優(yōu)良傳統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盟事業(yè)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保持參政黨的參政的歷史合理性。保證民盟事業(yè)的薪火相傳,興盛不衰。
二、履職突出特色。參政議政工作作為民盟工作的重中之重,還需進一步加強。民盟中央多次強調,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安身立命之本。應在健全參政議政機制與加大相關投入的基礎上,帶動盟員廣泛參與其中,調研力求深入,立意務求高遠,建議注重具有可操作性。在發(fā)展文化方面,應發(fā)出具有民盟特色的聲音;在改善教育方面,應保持民盟界別的優(yōu)勢。社會服務方面,認真貫徹“同心思想”精神,動員全省盟內力量,圍繞“同心五大工程”,辦實事,做好事。同時應加大對地方委員會的指導協調力度,充分調動廣大盟員和基層組織的積極性,發(fā)揮各類優(yōu)勢,集中各方力量,便于更好開展智力支邊和社會服務工作。
三、加強機關建設。機關是民盟開展工作的樞紐。進一步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在原有基礎上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系統規(guī)范、操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項工作有規(guī)可依、有章可循,并努力確保制度的貫徹落實,為更好履行參政黨職能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提高政治素質和服務能力,形成機制,搭建平臺,加強交流,結合工作,長期堅持,上下聯動,形成氛圍,不斷提高機關干部素質和工作效率。另外,需要加強參政黨理論研究。目前,參政黨的實踐已經走在理論之前,稍顯無緒和盲目,缺乏適應新形勢的理論指導,應及時總結提煉,便于理論指導實踐。
四、基層組織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是民盟開展工作的基石。應通過各種活動或調研逐步加強基層組織凝聚力,尤其高?;鶎咏M織作用的發(fā)揮還需進一步加強。從思想觀念、工作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面探索基層組織活動的新形式。開展各項活動應著眼于加強盟員的政黨意識,參政議政意識,自尊,自信,自覺。另外,從盟員組成來看,非重點界別方面人才缺乏,后備人才儲備不足,應在保持重點界別優(yōu)勢的同時,注意發(fā)展非重點界別的代表性人士,并注重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
五、以人為本,通過我省盟員風采展示民盟形象,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民盟作為一個政黨幾十年來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為國家的和平民主,為民族的富強崛起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梁漱溟、陶行知、錢偉長、費孝通、張伯駒等一大批學者、科學家和社會名流以他們自身的學識、觀點和人格魅力影響了民盟、影響了社會,在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同時,彰顯了民盟風采。我省民盟盟員中一大批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受讀者或觀眾喜愛的作家和文藝工作者、保障著百姓健康的醫(yī)衛(wèi)工作者,他們同樣用自身的風采贏得了社會的尊敬,為民盟贏得了榮譽。民盟的這種優(yōu)良傳統也要通過我們的廣大盟員不懈努力,以期薪火相傳。
各位代表: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堅持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尚需民盟同志們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眼光與智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胸襟與堅守、“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的清醒與憂患,戮力同心,矢志不渝地堅定民盟的立場:堅持方向,服務大局,獨立思考,真誠坦蕩。
責任編輯:馮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