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盟史縱覽 > 史筆春秋
父親在周恩來總理逝世期間留下的日記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wǎng)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06-03-13
張燕妮
2006-01-05
1976年的1月,天氣格外寒冷。
已屆83高齡的父親張申府,由于“文革”的摧殘磨難,原有的冠心病和高血壓癥愈發(fā)嚴重了,血壓動輒升高,心絞痛時常發(fā)作,但他并不以此為意。他與書為伴,以文為樂,雖然深居簡出,但仍以哲學家的深邃目光觀察著時事變化,探索著哲學和人生問題。
我們住在西城的一個四合院里,住房沒有暖氣,冬天房間里生了幾個煤火爐子,晚上有的用煤封上,有的滅了,第二天再重新生。母親患半身不遂,生活尚能自理,但已無力支撐家務了。每天清晨我都是生著火后,再去上學。9日那天,像往常一樣,我早早起了床,接著就生火、收拾爐灰。母親也起了床,一邊做點零碎事,一邊和我說著話兒。父親靠在床上聽著收音機,干活時鐵器的碰擊聲和說話聲攪在一起,我根本沒有聽到廣播中說的什么。突然,父親大吼一聲:“別說了!”我和母親被這突如其來的喊聲嚇了一跳,回過身來看父親,只見他面色蒼白,嘴唇顫抖,一時房間里靜極了。接著從收音機里傳出一陣陣哀樂聲,播音員用沉痛的語調(diào)宣布,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于1976年1月8日 去世。霎時,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母親忍不住哭了起來,再看父親,已經(jīng)是老淚縱橫了。
這一天,父親幾乎沒有說什么話,白天他一直在寫著。我下學后,父親拿出一封寫給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的信,讓我馬上送到朱蘊山先生家,請他代為轉呈。信中一是表達了對周總理去世的哀悼,二是希望有機會參加國家舉行的吊唁活動。
朱蘊山先生時任全國人大常委,也是父親的老朋友,當我到石碑胡同朱蘊山先生的家,哭著向朱老訴說了父親的請求后,朱老一邊不住地拍著我的肩膀,一邊嘆著氣。當時正是“四人幫”猖獗之時,“文革”強加給父親的“反動學術權威”、“里通外國”和“摘帽右派”等等問題還沒有平反,父親能出來參加政治活動嗎?
父親在當日及以后幾天的日記中表達了對周總理辭世的悲痛之情和深深懷念。
一月九日 (星期五)
晴有云有風寒劣 一日未照常廣播天氣!
昨夜八點就寢,不久入睡,一夜大半尚安較好。早約七點前(或六點半)醒聽廣播,突聞周翔宇故友(恩來總理),已于昨早九時因癌病醫(yī)治無效不起!七點多起床后,一直感到震動悲傷,心神不安!初擬去訪朱蘊山與季方兩老,因天寒,身又不適,不能如愿!擬寫一信致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表示傷慟,并希望得參與追悼。數(shù)寫,因心神不寧,數(shù)誤!直至夕,方得寫好,交小妮代為送去。肯否答復,或答復如何,聽之而已!
早起即擬一挽聯(lián)。上聯(lián):“為人類為革命奮斗一生”,下聯(lián):“無名心無私情當今完人”。自信全屬事實,決無諛詞。上款擬作“翔宇總理同志兄萬古不朽”。
一月十日 (星期六)
早起后仍不甚適,或心緒不寧之故,懶于事事!
看今日小報,國外美英德各國政界人物都對翔宇總理有盛譽,表傾倒,申哀悼!我從而更感深慟,如此人材,何以不能多活幾年,幫著領導著置國家世界于磐石之安!傷哉!
一月十一日 (星期日)
午前寫好唁鄧穎超大姐長信,并由彭瑞夫代為謄清,由陳維博代為送郵局掛號寄翔宇治喪委員會轉交。
一月十三日 (星期二)
一日除理報、理日來信稿外,不能事事!午后看參考消息,看國外報紙對翔宇故人的輿論。因擬在所擬挽聯(lián)兩末句各加一字。即:上聯(lián)“奮斗終生”改為“奮斗終一生”,下聯(lián)“當今完人”改為“當今最完人”。夕又再思又覺可以不必了。因“完人”也就是全無挑了!
一月十四日 (星期三)
但看參考消息,主關于周翔宇的評論,一致贊揚不置!我曾能介紹這樣一位卓越人物首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1年初在巴黎),又自慰,又自慚!
父親與周總理相識于1920年。
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推動了許多進步團體的發(fā)展和交流。1920年8月,天津覺悟社的周恩來、鄧穎超、劉清揚等人來到北京,與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人道社等團體的代表,借座陶然亭的慈悲庵,商議采取共同行動,改造舊的中國。父親和李大釗等作為少年中國學會的代表出席了座談會。就是在這次聚會上,父親和周恩來相識了。其實在此之前,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的父親,已經(jīng)多次聽李大釗介紹過活躍于天津學界的周恩來,而周恩來也從李大釗的談話中早就知道了父親。
第一次見面,周恩來就給父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親說,周恩來卓越超群,氣度非凡,頭腦冷靜,思維縝密,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學生領袖。
1920年底,父親被聘為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教授,和劉清揚等同船赴法。在巴黎父親再一次見到已先期到法的周恩來。異國相逢,彼此十分興奮,他們各自談了對今后學習工作的設想和計劃,共同的志向使三人來往非常密切。
出國前,父親受陳獨秀委托,在國外繼續(xù)發(fā)展中共黨組織。于是,1921年2月左右,父親在介紹劉清揚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又一同作了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
1924年,父親回國后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他力薦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任職。在此后的愛國民主運動中,父親作為民盟的負責人之一,與周恩來等共產(chǎn)黨人同心同德,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經(jīng)過反復思考,親自安排父親到北京圖書館作研究工作,并親批了住房。
由于過度悲傷,父親的冠心病發(fā)作了。一陣陣絞痛撕扯著父親的心臟。躺在病床上,父親緩緩地講述著最后一次見到周總理的情景:"1973年,著名的愛國人士章士釗先生去世了,那時我很少有機會參加社會活動,經(jīng)給有關領導寫信,獲準參加章士釗先生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我見到了周總理。當時很多人爭著問候總理,我沒有和周總理說話,但周總理卻委托羅青長過來招呼我……"說到這里,父親禁不住潸然淚下。
父親最終沒能參加官方的吊唁活動,只有在家中默默地向周總理告別。
在親友的勸慰下,父親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他著手撰寫回憶總理的文章,盡力收集國內(nèi)外有關總理的報道和文字資料,并不顧抱病之軀搬出家中收藏了兩年的幾份報紙,一頁頁翻檢著,搜尋刊有總理照片的報紙。在父親以下幾篇日記中,記下了當時的情形。
一月十九日 (星期一)
今早起后精神稍復。早醒時又思寫一篇"我所認識的周恩來"。開頭幾句當作"我所認識的周恩來總理與現(xiàn)在全世界共同哀悼共同認識的完全一樣"。"首先他是溫文爾雅,平易近人。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其次他就是委曲求全,天下為公"。還想到一些話,一時又想不起來了!大概是說他為革命為人類為國家的具體功勛。
午前及午自覺精神益見爽,心情或心思已見安定!可以事事了。昨夜起已開始把這些天(十來天)的報紙稍加整理。幾于一周內(nèi)因心緒不安,為翔宇喪失,日記許多失記!補也為難了!已盡可能補了些!
一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
午看今日參消小報各國有的對周翔宇仍有悼辭。當在報端寫了這樣幾句:嗚呼翔宇!哀哉翔宇!可歌哉翔宇,可頌哉翔宇!信乎飛翔于宇域!將永遠結伍而稱豪于宙間??!
一月二十六日 (星期一)
自昨夕以來查近兩年周翔宇接見外賓時在各報所登照像。在他住醫(yī)院后所照像,概屬側面像,記得后期照有一正面像,約在去年七八月間。今天又找了一整天,所仿佛見過的那一像,仍未能得,也因所存人民日報去年七八月的,已不全了,正面像是找到三張,只有一張,仿佛是所記的,也不能肯定,日期也不對(是去年三月中的)。另有去年八月的兩全身集體像,卻不記得見過!
一月二十八日 (星期三)
午前仍繼續(xù)查75年五六月份報紙,找出若干登有翔宇照像的,均在接見外賓時,有側面的,也有半正面的。
父親對周總理的崇高愛戴和深厚感情躍然紙上。
今年是周總理逝世30周年,也是父親逝世第20個年頭,謹以此文作為對敬愛的周總理的懷念,以及對父親的不盡思念。
責任編輯:管理員
父親在周恩來總理逝世期間留下的日記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wǎng)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06-03-13
張燕妮
1976年的1月,天氣格外寒冷。
已屆83高齡的父親張申府,由于“文革”的摧殘磨難,原有的冠心病和高血壓癥愈發(fā)嚴重了,血壓動輒升高,心絞痛時常發(fā)作,但他并不以此為意。他與書為伴,以文為樂,雖然深居簡出,但仍以哲學家的深邃目光觀察著時事變化,探索著哲學和人生問題。
我們住在西城的一個四合院里,住房沒有暖氣,冬天房間里生了幾個煤火爐子,晚上有的用煤封上,有的滅了,第二天再重新生。母親患半身不遂,生活尚能自理,但已無力支撐家務了。每天清晨我都是生著火后,再去上學。9日那天,像往常一樣,我早早起了床,接著就生火、收拾爐灰。母親也起了床,一邊做點零碎事,一邊和我說著話兒。父親靠在床上聽著收音機,干活時鐵器的碰擊聲和說話聲攪在一起,我根本沒有聽到廣播中說的什么。突然,父親大吼一聲:“別說了!”我和母親被這突如其來的喊聲嚇了一跳,回過身來看父親,只見他面色蒼白,嘴唇顫抖,一時房間里靜極了。接著從收音機里傳出一陣陣哀樂聲,播音員用沉痛的語調(diào)宣布,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于
這一天,父親幾乎沒有說什么話,白天他一直在寫著。我下學后,父親拿出一封寫給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的信,讓我馬上送到朱蘊山先生家,請他代為轉呈。信中一是表達了對周總理去世的哀悼,二是希望有機會參加國家舉行的吊唁活動。
朱蘊山先生時任全國人大常委,也是父親的老朋友,當我到石碑胡同朱蘊山先生的家,哭著向朱老訴說了父親的請求后,朱老一邊不住地拍著我的肩膀,一邊嘆著氣。當時正是“四人幫”猖獗之時,“文革”強加給父親的“反動學術權威”、“里通外國”和“摘帽右派”等等問題還沒有平反,父親能出來參加政治活動嗎?
父親在當日及以后幾天的日記中表達了對周總理辭世的悲痛之情和深深懷念。
晴有云有風寒劣 一日未照常廣播天氣!
昨夜八點就寢,不久入睡,一夜大半尚安較好。早約七點前(或六點半)醒聽廣播,突聞周翔宇故友(恩來總理),已于昨早九時因癌病醫(yī)治無效不起!七點多起床后,一直感到震動悲傷,心神不安!初擬去訪朱蘊山與季方兩老,因天寒,身又不適,不能如愿!擬寫一信致國務院副秘書長羅青長,表示傷慟,并希望得參與追悼。數(shù)寫,因心神不寧,數(shù)誤!直至夕,方得寫好,交小妮代為送去。肯否答復,或答復如何,聽之而已!
早起即擬一挽聯(lián)。上聯(lián):“為人類為革命奮斗一生”,下聯(lián):“無名心無私情當今完人”。自信全屬事實,決無諛詞。上款擬作“翔宇總理同志兄萬古不朽”。
早起后仍不甚適,或心緒不寧之故,懶于事事!
看今日小報,國外美英德各國政界人物都對翔宇總理有盛譽,表傾倒,申哀悼!我從而更感深慟,如此人材,何以不能多活幾年,幫著領導著置國家世界于磐石之安!傷哉!
午前寫好唁鄧穎超大姐長信,并由彭瑞夫代為謄清,由陳維博代為送郵局掛號寄翔宇治喪委員會轉交。
一日除理報、理日來信稿外,不能事事!午后看參考消息,看國外報紙對翔宇故人的輿論。因擬在所擬挽聯(lián)兩末句各加一字。即:上聯(lián)“奮斗終生”改為“奮斗終一生”,下聯(lián)“當今完人”改為“當今最完人”。夕又再思又覺可以不必了。因“完人”也就是全無挑了!
但看參考消息,主關于周翔宇的評論,一致贊揚不置!我曾能介紹這樣一位卓越人物首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1年初在巴黎),又自慰,又自慚!
父親與周總理相識于1920年。
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推動了許多進步團體的發(fā)展和交流。1920年8月,天津覺悟社的周恩來、鄧穎超、劉清揚等人來到北京,與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人道社等團體的代表,借座陶然亭的慈悲庵,商議采取共同行動,改造舊的中國。父親和李大釗等作為少年中國學會的代表出席了座談會。就是在這次聚會上,父親和周恩來相識了。其實在此之前,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的父親,已經(jīng)多次聽李大釗介紹過活躍于天津學界的周恩來,而周恩來也從李大釗的談話中早就知道了父親。
第一次見面,周恩來就給父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親說,周恩來卓越超群,氣度非凡,頭腦冷靜,思維縝密,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學生領袖。
1920年底,父親被聘為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教授,和劉清揚等同船赴法。在巴黎父親再一次見到已先期到法的周恩來。異國相逢,彼此十分興奮,他們各自談了對今后學習工作的設想和計劃,共同的志向使三人來往非常密切。
出國前,父親受陳獨秀委托,在國外繼續(xù)發(fā)展中共黨組織。于是,1921年2月左右,父親在介紹劉清揚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又一同作了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
1924年,父親回國后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他力薦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任職。在此后的愛國民主運動中,父親作為民盟的負責人之一,與周恩來等共產(chǎn)黨人同心同德,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經(jīng)過反復思考,親自安排父親到北京圖書館作研究工作,并親批了住房。
由于過度悲傷,父親的冠心病發(fā)作了。一陣陣絞痛撕扯著父親的心臟。躺在病床上,父親緩緩地講述著最后一次見到周總理的情景:"1973年,著名的愛國人士章士釗先生去世了,那時我很少有機會參加社會活動,經(jīng)給有關領導寫信,獲準參加章士釗先生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我見到了周總理。當時很多人爭著問候總理,我沒有和周總理說話,但周總理卻委托羅青長過來招呼我……"說到這里,父親禁不住潸然淚下。
父親最終沒能參加官方的吊唁活動,只有在家中默默地向周總理告別。
在親友的勸慰下,父親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他著手撰寫回憶總理的文章,盡力收集國內(nèi)外有關總理的報道和文字資料,并不顧抱病之軀搬出家中收藏了兩年的幾份報紙,一頁頁翻檢著,搜尋刊有總理照片的報紙。在父親以下幾篇日記中,記下了當時的情形。
今早起后精神稍復。早醒時又思寫一篇"我所認識的周恩來"。開頭幾句當作"我所認識的周恩來總理與現(xiàn)在全世界共同哀悼共同認識的完全一樣"。"首先他是溫文爾雅,平易近人。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其次他就是委曲求全,天下為公"。還想到一些話,一時又想不起來了!大概是說他為革命為人類為國家的具體功勛。
午前及午自覺精神益見爽,心情或心思已見安定!可以事事了。昨夜起已開始把這些天(十來天)的報紙稍加整理。幾于一周內(nèi)因心緒不安,為翔宇喪失,日記許多失記!補也為難了!已盡可能補了些!
午看今日參消小報各國有的對周翔宇仍有悼辭。當在報端寫了這樣幾句:嗚呼翔宇!哀哉翔宇!可歌哉翔宇,可頌哉翔宇!信乎飛翔于宇域!將永遠結伍而稱豪于宙間??!
自昨夕以來查近兩年周翔宇接見外賓時在各報所登照像。在他住醫(yī)院后所照像,概屬側面像,記得后期照有一正面像,約在去年七八月間。今天又找了一整天,所仿佛見過的那一像,仍未能得,也因所存人民日報去年七八月的,已不全了,正面像是找到三張,只有一張,仿佛是所記的,也不能肯定,日期也不對(是去年三月中的)。另有去年八月的兩全身集體像,卻不記得見過!
午前仍繼續(xù)查75年五六月份報紙,找出若干登有翔宇照像的,均在接見外賓時,有側面的,也有半正面的。
父親對周總理的崇高愛戴和深厚感情躍然紙上。
今年是周總理逝世30周年,也是父親逝世第20個年頭,謹以此文作為對敬愛的周總理的懷念,以及對父親的不盡思念。
責任編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