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盟史縱覽 > 史筆春秋
張梅穎:砥礪以行 殫精以思——《馮克熙文選》序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12-04-19
馮老是我敬重與景仰的前輩。雖然他已謝世有年,但他道德的高潔、思想的深刻、肝膽的磊落、文字的犀利,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召著我們。
記得群言出版社出版的《風雨兼程》,是重慶的劉明華同志為馮老寫的傳記。風雨兼程——正是馮老一生踽踽獨行,不畏艱險、執(zhí)著探索的真實寫照。如果一定要給馮老不平凡的人生做個恰如其分的評價,我想,可以用十六個字——有品有守,有膽有識,砥礪以行,殫精以思。
馮老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他從青年時就投身中國的民主事業(yè),是風云激蕩的時代變遷中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民盟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和書寫者。他始終視個人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即使經歷無數坎坷、非難與挫折,都絲毫沒有動搖他對中國共產黨堅定的政治信念,沒有改變他愛祖國、愛人民、愛民盟的熾烈情感,沒有湮沒他基于責任與良知的批判精神和苦心孤詣地獨立思考的天性。他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時代風標,在他身上體現了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推崇的道義、名節(jié)、良知與風骨。
今天,民盟重慶市委將馮老的這些思考——言論、感悟、文章、講話精編成冊由群言出版社納入《民盟歷史文獻》出版,又為民盟的思想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以智慧與敏銳作理性之思考,以膽識與擔當發(fā)時代之心聲,這是通讀馮老《文選》后總的感受。馮老的思考涉及中國政黨政治、統(tǒng)戰(zhàn)理論、民主法治、文化教育、知識分子問題,涉及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涉及如何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光大民盟精神。
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是馮老的秉性與特質,這樣的思想火花在他文章和講話中俯拾即是。在陰霾剛剛過去的1978年,在一個還可能因言獲罪的特殊時期,他以卓越的膽識寫就令人振聾發(fā)聵的《現代中國與中國的現代化》一文,反思慘痛教訓,呼喚思想解放,勾畫現代藍圖。為那個時代“春天的故事”增添篇章。1996年,在羅隆基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他以翔實而令人信服的資料,寫出了《不堪回首 又應當回首》的祭文,實事求是地評價了羅先生對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貢獻,羅先生“要之死日,是非乃定”的絕響,一石激起千層浪,呼喚人們對那段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知識分子沉痛遭遇的同情與反思。2003年7月,他以耄耋之年、病弱之軀,再次提出“以誠相召、以信相守、以情相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精神支柱”的精辟見解,在全盟上下,以至統(tǒng)一戰(zhàn)線各界產生了深遠的反響。
馮老的思考,不只停留在理論上,而是源自他在多黨合作事業(yè)中的長期實踐、探索和總結,因此往往能切中時弊,有的放矢。他提出憂患意識是建設意識,倡導民主黨派要講真話,做諍友,“能言則言,不能言則少言,絕不諂言;能為則為,不能為則少為,絕不胡為。”他十分關心年輕盟員的成長,殷殷寄語要在知識上超越,專業(yè)上精進,人品上拔高。對于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民主黨派成員內存在的功利化、行政化、非知識化的傾向與苗頭,馮老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并指出這已在不同程度上給民主黨派、統(tǒng)戰(zhàn)文明提出了挑戰(zhàn)。
知識分子問題是馮老長期關注的問題。早在1957年春,馮老就提出“知識分子的問題在哪里”,欣欣于知識分子的進步,指出知識分子的問題與前路。他一向強調知識分子的風骨和良知,要求知識分子“使命感超越功利感”,對知識分子良知沉淪現象,他痛心疾首,認為是知識分子的悲哀。他說:“知識分子應當自勉、自重,不能自滿、自沉。”對知識分子良知復蘇,他大聲疾呼:“知識分子不僅是知識上的,更是人格上的;不僅是語言上的,更是操守上的。”“我們可以做一個有缺陷的知識分子,但必須是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其見解之深邃、視野之超前,今天讀來,依然具有警示和教育意義。
馮老的這些觀點、言論,沒有大話空話,都是他一生所堅守的、所追求的和身體力行的,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講話,認認真真干事,他既是這樣諄諄教誨別人的,而首先更是他自律的座右銘。馮老的嘉言懿行就像一面鏡子,不僅在“修身、齊家”中反觀自身,而更多地是在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中、在多黨合作的實踐中讓我們大家深刻地檢討和反思自己。在這些平實而樸素的道理背后,足見馮老有品有守的真正知識分子的風范。
馮老留下的精神財富屬于民盟,也屬于整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思想是永恒和不朽的。正如馮老所說:“人類的全部尊嚴在于思想。”提筆至此,我心中想著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就在昨天,兩會閉幕時,溫家寶總理中外記者會上回答了14位記者提問,向世界傳遞中國信心。最后幾句話更值得深思:“歷史告訴我們,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實踐,都要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并且經受住歷史和實踐的考驗。”我堅信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文化大革命的悲劇絕不會在共和國的土地上重演。
今天我們紀念馮老,就是要像他那樣做改革的促進派,三省吾身、理性謀國、良知鑄魂,成為一名無愧于時代的知識分子。
2012年3月15日
于北京
責任編輯:馮鵬飛
張梅穎:砥礪以行 殫精以思——《馮克熙文選》序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12-04-19
馮老是我敬重與景仰的前輩。雖然他已謝世有年,但他道德的高潔、思想的深刻、肝膽的磊落、文字的犀利,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召著我們。
記得群言出版社出版的《風雨兼程》,是重慶的劉明華同志為馮老寫的傳記。風雨兼程——正是馮老一生踽踽獨行,不畏艱險、執(zhí)著探索的真實寫照。如果一定要給馮老不平凡的人生做個恰如其分的評價,我想,可以用十六個字——有品有守,有膽有識,砥礪以行,殫精以思。
馮老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他從青年時就投身中國的民主事業(yè),是風云激蕩的時代變遷中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民盟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和書寫者。他始終視個人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即使經歷無數坎坷、非難與挫折,都絲毫沒有動搖他對中國共產黨堅定的政治信念,沒有改變他愛祖國、愛人民、愛民盟的熾烈情感,沒有湮沒他基于責任與良知的批判精神和苦心孤詣地獨立思考的天性。他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時代風標,在他身上體現了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推崇的道義、名節(jié)、良知與風骨。
今天,民盟重慶市委將馮老的這些思考——言論、感悟、文章、講話精編成冊由群言出版社納入《民盟歷史文獻》出版,又為民盟的思想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以智慧與敏銳作理性之思考,以膽識與擔當發(fā)時代之心聲,這是通讀馮老《文選》后總的感受。馮老的思考涉及中國政黨政治、統(tǒng)戰(zhàn)理論、民主法治、文化教育、知識分子問題,涉及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涉及如何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光大民盟精神。
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是馮老的秉性與特質,這樣的思想火花在他文章和講話中俯拾即是。在陰霾剛剛過去的1978年,在一個還可能因言獲罪的特殊時期,他以卓越的膽識寫就令人振聾發(fā)聵的《現代中國與中國的現代化》一文,反思慘痛教訓,呼喚思想解放,勾畫現代藍圖。為那個時代“春天的故事”增添篇章。1996年,在羅隆基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他以翔實而令人信服的資料,寫出了《不堪回首 又應當回首》的祭文,實事求是地評價了羅先生對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貢獻,羅先生“要之死日,是非乃定”的絕響,一石激起千層浪,呼喚人們對那段特殊歷史環(huán)境下知識分子沉痛遭遇的同情與反思。2003年7月,他以耄耋之年、病弱之軀,再次提出“以誠相召、以信相守、以情相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精神支柱”的精辟見解,在全盟上下,以至統(tǒng)一戰(zhàn)線各界產生了深遠的反響。
馮老的思考,不只停留在理論上,而是源自他在多黨合作事業(yè)中的長期實踐、探索和總結,因此往往能切中時弊,有的放矢。他提出憂患意識是建設意識,倡導民主黨派要講真話,做諍友,“能言則言,不能言則少言,絕不諂言;能為則為,不能為則少為,絕不胡為。”他十分關心年輕盟員的成長,殷殷寄語要在知識上超越,專業(yè)上精進,人品上拔高。對于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民主黨派成員內存在的功利化、行政化、非知識化的傾向與苗頭,馮老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并指出這已在不同程度上給民主黨派、統(tǒng)戰(zhàn)文明提出了挑戰(zhàn)。
知識分子問題是馮老長期關注的問題。早在1957年春,馮老就提出“知識分子的問題在哪里”,欣欣于知識分子的進步,指出知識分子的問題與前路。他一向強調知識分子的風骨和良知,要求知識分子“使命感超越功利感”,對知識分子良知沉淪現象,他痛心疾首,認為是知識分子的悲哀。他說:“知識分子應當自勉、自重,不能自滿、自沉。”對知識分子良知復蘇,他大聲疾呼:“知識分子不僅是知識上的,更是人格上的;不僅是語言上的,更是操守上的。”“我們可以做一個有缺陷的知識分子,但必須是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其見解之深邃、視野之超前,今天讀來,依然具有警示和教育意義。
馮老的這些觀點、言論,沒有大話空話,都是他一生所堅守的、所追求的和身體力行的,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講話,認認真真干事,他既是這樣諄諄教誨別人的,而首先更是他自律的座右銘。馮老的嘉言懿行就像一面鏡子,不僅在“修身、齊家”中反觀自身,而更多地是在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中、在多黨合作的實踐中讓我們大家深刻地檢討和反思自己。在這些平實而樸素的道理背后,足見馮老有品有守的真正知識分子的風范。
馮老留下的精神財富屬于民盟,也屬于整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思想是永恒和不朽的。正如馮老所說:“人類的全部尊嚴在于思想。”提筆至此,我心中想著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就在昨天,兩會閉幕時,溫家寶總理中外記者會上回答了14位記者提問,向世界傳遞中國信心。最后幾句話更值得深思:“歷史告訴我們,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實踐,都要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并且經受住歷史和實踐的考驗。”我堅信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文化大革命的悲劇絕不會在共和國的土地上重演。
今天我們紀念馮老,就是要像他那樣做改革的促進派,三省吾身、理性謀國、良知鑄魂,成為一名無愧于時代的知識分子。
2012年3月15日
于北京
責任編輯:馮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