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妇搡bbbb搡bbbb,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床上开车疼痛有声音,综合久久高清免费,黄色片在线播放,六姊妹在线阅读,把冰棍放b里会怎么样,久久中文字幕在线播放,老爹很强小说

當前位置:首頁 > 盟員社區(qū) > 盟員心聲

初訪“民主之家”——“特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參觀有感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08-05-26

在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fā)布六十周年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值得“重慶”的日子里,籍著民盟中央十屆三次常委會暨民盟政治交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經驗交流會在重慶召開的機會,在討論政治交接主題學習的氛圍內,在接什么和怎么接的思考中,懷著瞻仰民盟發(fā)祥地的崇敬心情,我們到“特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參觀學習。
特園座落在風光秀美的嘉陵江南岸,“中國民主同盟成立紀念碑”就樹立在特園門前極醒目處,紀念碑身雖不高,但簡潔樸素掩不住歷史的凝重,令人頓生敬意。稱作特園的地方實際上是一座莊園建筑,并沒有“特園”二字作標識,門楣上標有“鮮宅”字樣。這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原民盟中央委員,民盟重慶支部主委鮮英的私宅,因為鮮英號為特生,故名特園。我所看到的也不是特園的全部,龐大而美麗的特園,大部分已毀留給后人的這部分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特園在四十年代曾是中國共產黨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基地和民盟活動的策源地,是在黑暗的國統(tǒng)區(qū)民主運動的營壘。故被董必武等社會賢達譽為“民主之家”。然而,在這個民主之家的稱號背后,有著怎樣的風光與兇險?
1938年底,周恩來與董必武從武漢抵渝與鮮英商議將特園作為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所,特別提到會有風險,鮮英表示一不怕,二愿意。從此,特園開始了在國內民主革命運動里最為風光也充滿風險的崢嶸歲月。特園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住渝辦事處活動的主要場所,社會賢達開始頻頻在特園活動。為了支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鮮英仗義疏財不惜家產。
抗戰(zhàn)勝利前后是特園活動最為繁忙和發(fā)揮作用最為輝煌的頂點。1945年毛澤東參加國共談判時曾三訪特園。一訪特園是在1945年8月30日,由周恩來陪同毛澤東第一次來到了特園,看到匾額上書寫“民主之家”,上款是“特生先生”,落款是馮玉祥。毛澤東說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了。鮮英解釋說因為表老住在這里,民盟總部設在這里,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國是常借這里,所以董必武贈此徽號,馮將軍做客時親筆題寫,兩旁楹聯(lián)是表老所撰。毛澤東說“董老起名,馮玉祥將軍題字,表老的楹聯(lián),也堪稱三絕了。”他又說,今天我們聚會在民主之家,今后我們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國。毛澤東二訪特園是在9月2日,張瀾和鮮英以中國民主同盟的名義,在特園宴請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毛澤東在紀念冊上親筆寫下“勝利在望”四個字。三訪特園是在9月15日下午,毛澤東與張瀾和鮮英就國共和平談判的情況和問題長談了三個小時,并接受了張瀾的相關建議。解放后,毛澤東沒有忘記特園和鮮英為中國革命所作出的貢獻,1950年他在懷仁堂宴請各界人士時還對鮮英提及此事。
實際上,特園在解放前夕一直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特園一直被國民黨視為心腹大患,抗戰(zhàn)勝利時,軍統(tǒng)頭目戴笠就曾在特園門外安置喬裝打扮的特務監(jiān)視特園民主人士的活動。臨近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還在上清寺廣播電臺大樓上架設機關槍對準特園。鮮英等也被列入軍統(tǒng)黑名單。
特園在中國共產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上發(fā)揮了重大作用,董必武曾充分肯定特園“在中國民主革命斗爭中起了重要作用”。郭沫若還特別賦詩一首:“嘉陵江上有一叟,銀髯長可一尺九。其氏姓鮮其名英,全力為民事奔走。以國為家家為國,家集人民之戰(zhàn)友。反對封建法西斯,打倒獨裁打走狗。有堂專為民主開,有酒專為民主壽。召集民主見曙光,民主之家永不朽。”
在中國民主同盟發(fā)展歷史上,特園幾乎和民盟每一件值得載入史冊的歷史事件緊密相關,特園見證了在民主革命時期民盟的許多重大事件。
1941年3月19日,在抗日與投降,民主與獨裁兩種勢力的激烈斗爭中,“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特園秘密成立。同年9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特園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批準黃炎培辭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改選張瀾為主席,通過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對時局主張的綱領十條》(后簡稱十大綱領)以及“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宣言”,至此民盟組織由秘密轉為公開;
1944年9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特園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并通過了《中國民主同盟綱領草案》。同年10月10日,中國民主同盟在特園發(fā)表聲明,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呼吁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聯(lián)合政府;
1945年5月上旬,張瀾在特園發(fā)表《對目前時局的看法與主張》,抨擊國民黨法西斯統(tǒng)治,強調“中國必須成為一個十足道地的民主國家”。同年8月3日,張瀾在特園以民盟主席名義招待外國記者,介紹民盟的基本政治主張是“民主、團結、抗戰(zhàn)”,得到國際輿論的重視與支持。同年8月12日,張瀾在特園向新聞界發(fā)表談話,呼吁“立即召開黨派會議,從事團結商談”,以尋求“民主統(tǒng)一、和平建國”的途徑。同月15日,張瀾又在特園向新聞界發(fā)表《在抗戰(zhàn)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進一步闡明這一主張。于同年9月4日,民盟在特園召開慶??谷諔?zhàn)爭勝利大會,并于同月14日邀請共國兩黨談判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張群、邵力子到特園,進行停戰(zhàn)斡旋性商談;
1945年10月1日,民盟在特園召開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解放后追認為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民主同盟政治綱領》、《政治報告》、《大會宣言》和《中國民主同盟組織規(guī)程》,產生了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張瀾連任主席。同年11月11日,張瀾、沈鈞儒等接受共國雙方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張群、王世杰和邵力子的邀請在特園舉行會議,商談政治協(xié)商會議和國民大會召開的時間以及停止軍事沖突問題;
1946年1月10日舊政協(xié)會議召開前,張瀾和周恩來在特園進行會前商議,達成“君子協(xié)議”——即在會議期間雙方在重大政治主張或有什么重大行動,事先交換意見,采取一致步驟,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最終迫使蔣介石同意并通過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綱領草案”等五項決議;
1946年2月,中國民主同盟機關報《民主報》在特園決定創(chuàng)辦,《民主報》和《新華日報》密切配合,成為蔣管區(qū)真正的人民喉舌,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戰(zhàn)斗作用;
在民盟總部自1946年5月由重慶遷往南京后,特園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946年10月11日,張瀾在特園向記者發(fā)表對時局的看法;在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民盟重慶支部在特園迎接經民盟組織營救從白公館、渣滓洞出獄的21位民盟盟員和中共黨員;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特園完成了作為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發(fā)展的“民主之家”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現在的特園,已經被辟為“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特園見證了中國民主同盟在中國民主革命歷史進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作為民主黨派的歷史博物館,再沒有比特園更合適的選擇了。特園作為“民主之家”當之無愧!翔實的歷史圖片,簡單明了的文字,記載了在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民主同盟從成立、到發(fā)展、到鞏固和壯大的風雨歷程,特園見證了中國民主同盟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為了民族獨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人民民主的新中國的誕生榮辱與共,共同戰(zhàn)斗的光輝歷史。
今天我們開展政治交接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特園的崢嶸歲月、特園的不平常的歷史給我們以深刻啟迪,民盟老一輩以民族獨立,建設民主富強的國家為己任,在血雨腥風的年代里,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這份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是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號召下,民盟“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六十年前的莊嚴承諾,開創(chuàng)了中國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肝膽相照的壯麗篇章,具有及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六十年前的莊嚴承諾也具有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在民盟十屆三次中常會上指出:“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fā)布六十周年,當前我國正處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共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國的各項事業(yè)保持著蓬勃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zhàn)。作為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我們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今天我們回顧歷史,重溫“五一口號”以及民盟老一輩的莊嚴承諾,為的是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民盟的光榮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加自覺的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好地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更加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政治發(fā)展道路,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人民的富裕安康,為了社會的民主、團結與和諧,作出更大的貢獻。
謹以此文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fā)布六十周年!
李 竟 先
20080510

責任編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