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盟員社區(qū) > 盟員心聲
重學·寬容·感恩——感悟《沈鈞儒家書》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wǎng)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10-10-08
猶如陽光的力量,真摯的情感、樸素的文字最能溫暖人、感動人。由嘉興沈鈞儒紀念館編輯、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沈鈞儒家書》,既是一位民盟領袖的情感史篇,也是一部仁者必讀的至愛家書。該書匯集了沈鈞儒兩百多封寫給妻子、兒女和其他親人的家信,時間從1901年至建國后,跨度近60年,分“在陜西時(1901~1902)”、“赴日留學期間(1905~1908)”、“護法運動期間(1917~1920)”、“沈謙、沈誠留學德國期間(1920~1924)”、“大革命前后(1925~1936)”、“‘七君子’事件期間(1936~1937)”、“抗日戰(zhàn)爭期間(1937~1945)”、“解放戰(zhàn)爭至建國初期(1946~1957)”、“沈鈞儒大事年表”等章節(jié),共25萬余字,真實反映了不同時期沈鈞儒 先生的活動軌跡,透露出作為一位民主愛國領袖所具有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兒女情長,生動表現(xiàn)了他至仁至愛的品格風范。家書中體現(xiàn)出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規(guī)矩,即使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那雋永的文筆,又讓讀者得到了難得的藝術享受和文化熏陶??梢哉f,該書不僅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也有一定的藝術收藏價值。
沈老一生走的是一條向往民主和平的愛國救國之路。但他同時又是一位有著豐富情感的人,是一位有著至仁至愛的人,是“愛的化身”。對于這部家書,有人評價:“是他心聲的流露,人格的體現(xiàn),處處滲透著一個愛字,讀來感人至深。”也有人評價:“可以看出一個偉人作為普通人的另外一面,沈老對自己長輩非常孝順,對他的夫人也有浪漫的一面,更有非常鐘情的一面,他對子女的舐犢情深,他對志同道合的同志們的無私幫助,無不躍然紙上。”還有人評價:“沈鈞儒是不朽的。他從至仁至愛的精神出發(fā),沒有什么個人的目的,成就很大。的確,讀《沈鈞儒家書》,就像面對一位仁慈、智慧的長者,諄諄教導我們怎樣做人、如何處世,簡直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我讀后,除感動之外,還觸摸到了家書里的三個“關鍵詞”,那就是:重學、寬容、感恩。
重學?!渡蜮x儒家書》讓我感悟到,我們要重視學習,學會讀書。星云大師在《包容的智慧》一書中提到世人要“建設書香人生”。沈老的一生就是飄滿書香的一生。他愛書如命,勤讀書、好讀書,哪怕身陷牢獄也不忘讀書——“我下半日細看昨日買來三種報紙,看得極細,又看《天臺小止觀》半本”;“時局一時不易解決,我頗有一面將就做個議員,一面閉門讀書之意”;“等飯開不出來,氣得止好讀書”;“《家庭新論》要十本,盼寄來”;“我腰痛完全好了,寫字亦不敢多寫,看書興致大好。在外邊的時候,白天事情太忙,往往到臨睡,坐在被窩里看十幾張,那里有現(xiàn)在這樣舒服,一口氣看八九十張不放手”;“汝謂在此殊感生活單調,我意必須物色好友及獲得愿看且好看之書籍,極為重要”。他叮囑妻兒、親友要好學,并為之或操心或欣喜——“無論讀書閱歷,大家皆有進境,離別亦不冤枉”;“小菊(注:沈老長子沈謙)能寫英文,要看書,我聞之喜歡”。同時,他對如何求學、如何讀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問求之不盡”;“只要學得好,無論何種,皆可產(chǎn)生人物”;“自來大學問家未必都出身于學校。終之一靠天資,一靠自己之奮勉”。
寬容。《沈鈞儒家書》讓我感悟到,我們要開闊心胸,學會寬容。沈老寬容對人,哪怕對待“下人”,也給人以寬容、尊重和尊嚴——“兄以為不拘老少巧笨,只要肯做事,說的起,即屬可用,不可過于苛求,須要曲加體諒”;“待下人終不可涉于苛刻”。他極力主張凡事要“看得開”——“所以凡事終要看得透,看得開,提得起,放得下,方是有志氣人,有作為人”;“如‘看得開’、‘對于各事、對于自己前途常常樂觀’,亦為卻除疾病增強體魄之要法”。
感恩?!渡蜮x儒家書》讓我感悟到,我們要感激他人,學會感恩。對于幫助過自己的人,沈老總是記在心頭,常懷感激之情——“我受岳父深恩,在蘇州時不知用了岳父多少錢,從來沒有回復過一次,從來沒有半句話。其時適父親多病,賴是以安,我至今想來為之感泣。……至于愛我之心,是報答不盡的”;“叔范我感激之至,有一口氣在,必有以報”。
以上這簡單的三個“關鍵詞”,凝結在《沈鈞儒家書》的字里行間,很值得我們?nèi)ビ眯捏w會,努力踐行。最后,我建議大家百忙之中都能抽空來讀一下《沈鈞儒家書》——因為,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品讀的好書。 (民盟杭州市委 潘崇輝)
責任編輯:馮鵬飛
重學·寬容·感恩——感悟《沈鈞儒家書》
來源:中國民主同盟網(wǎng)站 http://www.itjx.net [大] [小] 2010-10-08
猶如陽光的力量,真摯的情感、樸素的文字最能溫暖人、感動人。由嘉興沈鈞儒紀念館編輯、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沈鈞儒家書》,既是一位民盟領袖的情感史篇,也是一部仁者必讀的至愛家書。該書匯集了沈鈞儒兩百多封寫給妻子、兒女和其他親人的家信,時間從1901年至建國后,跨度近60年,分“在陜西時(1901~1902)”、“赴日留學期間(1905~1908)”、“護法運動期間(1917~1920)”、“沈謙、沈誠留學德國期間(1920~1924)”、“大革命前后(1925~1936)”、“‘七君子’事件期間(1936~1937)”、“抗日戰(zhàn)爭期間(1937~1945)”、“解放戰(zhàn)爭至建國初期(1946~1957)”、“沈鈞儒大事年表”等章節(jié),共25萬余字,真實反映了不同時期
沈老一生走的是一條向往民主和平的愛國救國之路。但他同時又是一位有著豐富情感的人,是一位有著至仁至愛的人,是“愛的化身”。對于這部家書,有人評價:“是他心聲的流露,人格的體現(xiàn),處處滲透著一個愛字,讀來感人至深。”也有人評價:“可以看出一個偉人作為普通人的另外一面,沈老對自己長輩非常孝順,對他的夫人也有浪漫的一面,更有非常鐘情的一面,他對子女的舐犢情深,他對志同道合的同志們的無私幫助,無不躍然紙上。”還有人評價:“沈鈞儒是不朽的。他從至仁至愛的精神出發(fā),沒有什么個人的目的,成就很大。的確,讀《沈鈞儒家書》,就像面對一位仁慈、智慧的長者,諄諄教導我們怎樣做人、如何處世,簡直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我讀后,除感動之外,還觸摸到了家書里的三個“關鍵詞”,那就是:重學、寬容、感恩。
重學?!渡蜮x儒家書》讓我感悟到,我們要重視學習,學會讀書。星云大師在《包容的智慧》一書中提到世人要“建設書香人生”。沈老的一生就是飄滿書香的一生。他愛書如命,勤讀書、好讀書,哪怕身陷牢獄也不忘讀書——“我下半日細看昨日買來三種報紙,看得極細,又看《天臺小止觀》半本”;“時局一時不易解決,我頗有一面將就做個議員,一面閉門讀書之意”;“等飯開不出來,氣得止好讀書”;“《家庭新論》要十本,盼寄來”;“我腰痛完全好了,寫字亦不敢多寫,看書興致大好。在外邊的時候,白天事情太忙,往往到臨睡,坐在被窩里看十幾張,那里有現(xiàn)在這樣舒服,一口氣看八九十張不放手”;“汝謂在此殊感生活單調,我意必須物色好友及獲得愿看且好看之書籍,極為重要”。他叮囑妻兒、親友要好學,并為之或操心或欣喜——“無論讀書閱歷,大家皆有進境,離別亦不冤枉”;“小菊(注:沈老長子沈謙)能寫英文,要看書,我聞之喜歡”。同時,他對如何求學、如何讀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問求之不盡”;“只要學得好,無論何種,皆可產(chǎn)生人物”;“自來大學問家未必都出身于學校。終之一靠天資,一靠自己之奮勉”。
寬容。《沈鈞儒家書》讓我感悟到,我們要開闊心胸,學會寬容。沈老寬容對人,哪怕對待“下人”,也給人以寬容、尊重和尊嚴——“兄以為不拘老少巧笨,只要肯做事,說的起,即屬可用,不可過于苛求,須要曲加體諒”;“待下人終不可涉于苛刻”。他極力主張凡事要“看得開”——“所以凡事終要看得透,看得開,提得起,放得下,方是有志氣人,有作為人”;“如‘看得開’、‘對于各事、對于自己前途常常樂觀’,亦為卻除疾病增強體魄之要法”。
感恩?!渡蜮x儒家書》讓我感悟到,我們要感激他人,學會感恩。對于幫助過自己的人,沈老總是記在心頭,常懷感激之情——“我受岳父深恩,在蘇州時不知用了岳父多少錢,從來沒有回復過一次,從來沒有半句話。其時適父親多病,賴是以安,我至今想來為之感泣。……至于愛我之心,是報答不盡的”;“叔范我感激之至,有一口氣在,必有以報”。
以上這簡單的三個“關鍵詞”,凝結在《沈鈞儒家書》的字里行間,很值得我們?nèi)ビ眯捏w會,努力踐行。最后,我建議大家百忙之中都能抽空來讀一下《沈鈞儒家書》——因為,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品讀的好書。 (民盟杭州市委 潘崇輝)
責任編輯:馮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