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注意過,很多人每天要下意識地看無數(shù)回手機,哪怕是在工作中、會議上、培訓時,都難以擺脫手機的魔力。如今全國手機用戶已經(jīng)超過十億,加上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快手這些新崛起的手機應(yīng)用軟件,使人們成了整日不得空閑的“低頭族”。

手機的便捷使用,顛覆了人們以往的很多習慣,如看書、研究學問、鉆研技藝等,更重要的是,它把人們的專注力壓縮到很小的區(qū)域。很多人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都要把手機放在旁邊,不時地關(guān)注一下。而一旦忘記帶手機,就會六神無主、坐立不安,不惜跑很遠的路回家去取。

專注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專注力如今似乎成了國人最缺少的。

每個人一睜眼,就會掉進信息世界的汪洋大海之中。即使在上班途中擁擠不堪的地鐵里、公共汽車上,人們都習慣打開手機,瀏覽著看不完的新聞和各類消息。而到了單位,各類報表、郵件、電話、會議、會談等弄得人們手忙腳亂,根本無法安靜下來。

的確,日新月異的智能手機,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購物。而如今很多在職場打拼的人都有好幾部智能手機。有時我不大樂意和這類所謂的成功人士、精英人士打交道。因為他們在和你溝通時,似乎有一半精力都在手機上,不時地看手機,生怕漏掉一個信息。擺在面前的手機似乎在時刻提醒:“別說太多,我很忙,趕緊吧。”于是,我也很知趣地很快談完,絕不打攪這些精英人士太多的時間,以免遭受白眼。

一項調(diào)查顯示,僅有6%的中國職員表示對工作“很投入”,而美國職員全情投入工作的人數(shù)也不到30%。另有研究表明,企業(yè)職員在日常工作中平均每3.05分就會被打斷一次,要重新進入工作狀態(tài)需要25分鐘左右的時間,而這被打斷的原因很多來自手機的信息干擾。

其實,沒有對一件工作、一項事情持久的專注,就很難有收獲幸福、收獲工作成就的喜悅。專注需要持之以恒,排除一切干擾。人的一生中大腦能夠處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那么我們就需要對自己要專注的事情有所選擇。專注力就像是一個門衛(wèi),可以對進入我們意識的內(nèi)容進行把關(guān),挑選出最值得關(guān)注的部分,剔除無關(guān)緊要的部分。只有有所選擇,才能聚焦于某個方面,精耕細作,成為真正的行家里手。

大家都知道,馬克思為了追求真理,顛沛流離而初心不改,貧病交加而矢志不渝,他經(jīng)常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為完成《資本論》,他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做讀書筆記400多本;為了能夠查閱第一手資料,他50歲時開始學習俄文。他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是何等的專注。

再看作家路遙。他創(chuàng)作《平凡的世界》可謂嘔心瀝血、九死一生。稍有常識的人都清楚,要想完成一篇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鴻篇巨制,準備工作是十分龐大繁雜的。路遙從讀書和體驗生活兩方面為作品的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chǔ)。據(jù)他說,“真正的小說還沒寫一個字,已經(jīng)把人折磨得半死不活”。他閱讀或重讀了近百部中外長篇小說,以及政治、哲學、經(jīng)濟、歷史、農(nóng)業(yè)、工商業(yè),甚至養(yǎng)魚、養(yǎng)蜂、氣象、風俗等各類書籍。他還持久地深入生活,詳細記錄了民風民俗、植物作物、家禽牲畜等情況,以補充生活素材。“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現(xiàn)生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會越大。”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以生命為代價完成的鴻篇巨制,其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而這個重大成就的獲得,正是源于作者對人生無比的熱愛、對文學無比的執(zhí)著,是一種高度的專注。

專注力是人們一項重要的能力,是一個人在生活和事業(yè)上生活收獲幸福、收獲希望、收獲果實、收獲奇跡的一個法寶。即使一個人再聰明,如果缺乏對工作的熱情和高度投入的專注力,缺乏對生活的熱愛,也很難收獲幸福和歡樂。

看來,想收獲生活與工作的精彩,就得加大對專注力的培養(yǎng),因為專注力是一個人重要的能力之一,只有專注,才有可能贏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