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句小孩才說的話。這句話會喚起許多的記憶。

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游戲,好好地,又跑又跳,突然,這群孩子對著一個孩子說:“不同你玩了,就不同你玩了。”那孩子半張著嘴,想說什么,沒有說出來,眼淚卻流下來了,他用牙咬著下嘴唇,轉身離開了這群孩子,那些孩子啊啊地笑著跳著,好像歡呼著一場比賽的勝利。

我覺得這個場景就在昨天,我該是他們的爺爺了,但就是那一句“我不同你玩了!”讓我感到這個世界最早的寒意。我認為,游戲是人生最重要的課堂,孩子們在游戲中長大,學會與人交往,懂得友愛與友誼,明白互助與互利,同時也會知道爭斗,知道羨慕和妒忌,知道委屈與孤立。

一群孩子呼嘯而來,我是他們中的一員,也許因為我做得不好沒有讓“孩子王”滿意,也許因為我的出眾,讓比我更有威望的孩子丟了面子跌了份,“不同你玩了!”為什么?沒有為什么,就是不同你玩了。我在人群中用目光搜索我的“鐵哥們”,而我的好朋友害怕也被孤立,把臉扭到一邊,一只腳在地上不由自主地蹭來蹭去。這時,我感覺這個世界真的太讓人失望了。我忍住眼淚,跑回家,媽媽一眼就明白出事了:“怎么啦?誰惹我的寶貝兒子了。”話音未落,我會委屈得放聲大哭,小胸脯像風箱一樣起伏,抽搐哽咽得一句話都不成句子。

為什么委屈?因為我們生下來就是家里的寶貝,爹媽捧著哄著供著。游戲是孩子們的事,而孩子的游戲規(guī)則也有“潛規(guī)則”,有等級,有頭目,而等級和頭目,有多種因素形成,父母的地位,老朋友和新人,歲數(shù)和體格等,如果這個孩子的爸爸是這個單位的一把手,那么在院里沒人敢惹他,當然如果另一個孩子膀大腰粗能打架,也有機會當孩子王。

“不同你玩了!”是我從游戲中體會到的群體生活中重要的懲罰?,F(xiàn)在的孩子不僅是獨生子女,也缺乏孩子間游戲所進行的“社會演習”,特別是那些坐在電腦前打游戲的孩子,不會知道這句話的分量。

“不同你玩了!”這是一個群體對你個人宣示的懲罰。人是社會動物,渴求交往,追求他人的理解和承認,這是孩童時代就會顯露的天性。當別人向你說這句話不一定是你的錯。最徹底讓我明白這個道理是在讀高中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里有了紅衛(wèi)兵,我是共青團員還被選為學生會的學習部長,突然一下子變成黑幫子女了,官方正式說法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戴著紅袖章的過去的同學和朋友,一起對我說:“不同你玩了!你玩完了!”我第一次懂得罵人不帶臟字:“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沒有一個貶義詞,但不明明白白在說:“你現(xiàn)在不是個好東西”嗎!我被激怒了,我想明白了,我扭頭就做自己的事,找到3個還認可我的同學,組織了一個長征隊,在紅衛(wèi)兵們坐著火車大串連時,我們走了6700里路,從四川走到北京,干了人生一件無用但值得記住的事,就這樣走進了社會生活……

參加工作后,常常感受到榮辱無端,毀譽無定。一段時期像中了頭彩,好事接著好事,領導重視,同事支持,群眾滿意,榮譽無數(shù)。另一段時期好像噩夢纏身,倒霉事接著冤枉事,領導不滿,流言不斷,冷板凳伺候。所謂寵辱不驚,難的還是后者,熱乎乎的臉貼上冷屁股,熱乎乎的屁股坐上冷板凳。

“不同你玩了!”老板跟你說,換一種說法:“請另謀高就。”領導跟你說,用另一種語調:“組織上考慮根據(jù)(下面任選一詞組填空:群眾反映、工作需要、政策規(guī)定、集體研究)決定你……”

以我的經(jīng)驗,遇到這種情況,光委屈沒用,學秋菊要個說法更傻(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證明老板或領導的一個小失誤,絕對是對自我生命的浪費)!自己需要很快地將官話或光鮮辭藻轉譯回那句話:“不同你玩了!”早早地想自己的轍。我覺得這一生最重要的人生體驗之一,就是能夠領會聽懂這句話的各種變調,盡快說服自己適應新境遇:走人換場子或者耐下性子坐冷板凳。

走人換場子,是找另一撥人一起玩,結束走下坡路的日子,企穩(wěn)向上,這點誰都懂。

坐冷板凳,也是常事,有時換不了場子,只有坐冷板凳。前提是不想當秋菊不覺得自己是竇娥,就能坐得住。常有人說:葉延濱呀,你寫了幾十本書,哪來那么多時間呀!說真的,一半是坐在冷板凳上寫出來的。冷板凳不可怕,不就是沒人理你嗎?不就是讓你干不了該你或你想干的事嗎?然而,誰能讓你,眼讀不了書,手寫不了字,腦子想不了問題呢?中國會越來越民主,社會將越來越開明,不該再有文字獄了,不會有老虎凳了,但恐怕在可預想的日子里,坐冷板凳,老板和領導客氣地對你說出那句話的各種版本,完全仍有可能!

“不同你玩了!”一群孩子對著那孩子叫。那孩子突然轉身大聲回答:“我自己玩!誰怕誰呀!” 

啊,這就是今天的孩子,我那時也該這么大喊一聲:你以為你是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