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成語叫“南轅北轍”,講的是要向南走,卻駕車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

如今,在一些打著改革旗號的舉措中,也不時可以看到這種南轅北轍的景觀。

比如說,各種各樣的職務消費,過多過濫,存在著揮霍浪費與化公為私的腐敗問題。別的不說,單是公車使用上的每年幾千億元的消費,就黑洞多多。人民群眾對此有強烈反映,順乎民意,有些地方和單位開始了公車改革。這是好的。但如何改革,卻大有講究。一些地方的做法,是在一定級別范圍內取消專用公車,改發(fā)“車貼”,按干部職級高低給予不同的數(shù)額,多的每月可拿到數(shù)千元,高于本人基本工資,這引起群眾的質疑:“每天100多元的車費,是不是每天都要跑長途?”

這個“車貼”名義上是支付辦公需要的車費,實際上部分或大部分轉化為個人收入。這樣,原來灰色的“公車私用”,公然改成了“公款私用”,反而將“私用”漂“白”了,從而獲得了合法的“白色”身份。這樣的車改,盡管如主事者所說,減少了公車費用的總額,但它非但沒有消除潛規(guī)則中的灰色成分,反而將“灰色”東西合法化,這就有些背道而馳。要知道,現(xiàn)在每年幾千億元的公車消費,與實際需要相比,內中的水分太多太多。成功的改革,是要既保證官員的公務用車需要,又要徹底擠掉原有的水分。稍稍擠掉一點水分,就作為改革的成果宣揚,然后在其掩護下將保留下來的更多水分化為官員的個人固定收入,這樣的做法,有違公車改革的本意,與反揮霍反腐敗目的南轅北轍。

近日,??谑械?000套“限價房”變成“特權房”,也引起社會瞠目。限價房由政府投資,作為一種公共福利產品,應該為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戶所享用,不管什么身份,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請,不可僅為某些特定身份的人群獨享。而海口市卻明文規(guī)定,這一“位置好,面積大,價格低”的“五源河公寓”,售房對象限于在職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而對配售對象原來有房無房、住房面積多大、收入多少等,又均未作出明確限制。這樣,原來為了解決低收入者住房困難而推行的保障性住房措施,卻被權力者異化為他們獲得一種新的“福利房”的途徑。如此南轅北轍,不是越來越接近社會公平正義,而是離社會公平正義越來越遠。

與??谑?ldquo;限價房”變?yōu)?ldquo;特權房”差不多時間曝光的,還有大理洱海“填湖”建造別墅事件,杭州西湖風景區(qū)被私人會所擠占事件等等,這些事件反映的都是將社會公共資源私人化,將公共福利變?yōu)槟承┨囟ㄉ矸莸娜巳核毾?,由此加劇了社會的不公與不平。有這樣一個故事:蕭伯納因為長得瘦,被一位胖富翁諷刺說,看見他還以為國家發(fā)生了饑荒。蕭伯納回答說,看見你,我就知道發(fā)生饑荒的原因了。社會資源總是有限的,富翁占據(jù)過多,吃得過“胖”,別人得到的就少了,只能“瘦”了。包括實行“限價房”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是為了更公正合理地分配社會財富,不讓“胖”“瘦”差距過于懸殊,倘若“權力自肥”,藉此謀私,讓胖者得以更胖,瘦者因而更瘦,那就與這些政策措施原本追求的公平和諧的主題,背道而馳了。

羅蘭夫人有句名言:自由,自由,天下有多少罪惡假汝而行。套用一下,如今也有不少“權力自肥”者,假改革、公平、公正一類漂亮的旗號以謀私。人們要警惕這種南轅北轍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