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普魯斯海峽

近年來,“土耳其熱”已在旅游界悄然興起,“夢幻土耳其”“浪漫土耳其”的贊嘆聲此起彼伏。土耳其是與地中海、愛琴海、黑海、棉花堡、地下城、熱氣球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還有怎么也看不夠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那是亞洲和歐洲大陸的天然分界線,那里流傳著許多美好神話。在古希臘語中,“博斯(bous)”是“牛”的意思,“普魯斯(phoros)”則是“水墻”。傳說古希臘眾神之王宙斯曾變成一頭神牛,馱著心愛的情人從這片波濤洶涌的海峽游到對岸,海峽因此得名。寬廣的海峽中,碧藍色的波濤映出迷離耀眼的閃閃金光;海峽兩岸,鱗次櫛比的各色古建筑、現(xiàn)代化高樓、別墅,在激蕩的云陣下煥發(fā)出勃勃生氣。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馬爾馬拉海交界的黃金地帶,矗立著著名的老皇宮。建于1478年的老皇宮又名托普卡帕宮,在長達50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權力中心。奧斯曼帝國曾經稱雄世界達數(shù)百年,那是土耳其人最引以為豪的歷史時期。老皇宮的七座城門里,有四座都朝向遼闊的海峽,顯示了主人對海的情有獨鐘、深謀遠慮。老皇宮不同于中國的故宮,沒有中軸線,四個庭院看上去也并不威嚴宏大,點綴其中的樹木給人以別墅群落的舒適感。登高遠望,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馬拉海盡在眼前,令人心馳神往。老皇宮里除了有圣物館、珍寶館、兵器館,還有中國瓷器館,顯示著土耳其與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聯(lián)系。在那一刻,我聯(lián)想到在巴黎參觀雨果故居時發(fā)現(xiàn)的“中式客廳”——墻上陳列的中國瓷器、木雕、佛像都顯示出文豪對中國文化的癡迷,還有中法文化交往的神奇緣分。

出了老皇宮,旁邊就是不久前被改為清真寺的圣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拜占庭帝國時代的輝煌建筑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它幾度重修又被毀。尤其是1453年,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終結了有著千年歷史的拜占庭帝國后,下令將其內所有拜占庭的壁畫全部涂上灰漿,還將其中所有的基督教雕像搬出,改成了清真寺。今天,這座交織著歷史恩怨的清真寺,墻上那大幅的耶穌基督馬賽克像和圣母馬賽克像斑駁殘缺,仿佛在訴說著歷史風云的無情變幻。而那幾塊書寫著伊斯蘭教圣賢名字的圓形巨匾也格外醒目,宣示著毋庸置疑的占領與長存的爭議。而我感興趣的是:當年的穆罕默德二世為什么沒有拆毀它,而只是將其改造成清真寺?是心存某種敬畏,還是知道它的歷史文化價值?由此也使我想到了哈爾濱的圣索菲亞教堂,那也是拜占庭風格建筑,有著富麗堂皇的綠色圓頂,據(jù)說是遠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在革命年代里它曾遭到部分損壞,一度被用作百貨公司的倉庫。改革開放后,經過修繕,教堂才重新煥發(fā)出神圣的光彩。

與其隔街相望的,就是同樣著名的藍色清真寺。這座只用了幾年就建成的清真寺因為內墻全部用藍、白兩色的瓷磚裝飾而得名。它建于1609年,氣勢雄偉。巨大的穹頂周圍那六根高高的宣禮塔顯示著這座清真寺的不同凡響,因為據(jù)說只有伊斯蘭教圣城麥加的清真寺才有六座尖塔。按照提示,進去參觀的人們一律脫鞋,裝在特別提供的薄膜塑料袋中。女性必須戴上頭巾,里面有專供女信徒禱告的場所,以木制的擋板與男信徒祈禱的大堂隔開。這些規(guī)矩都使人感到伊斯蘭教格外肅穆的氛圍。

在離開伊斯坦布爾的前一天,我們還去看了少女塔。出了地鐵,我再次走近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人們或三三兩兩坐在海邊的臺階上閑談,或倚在欄桿上向海鷗喂著面包片,也有小販在大聲推銷著紀念品。海峽中屹立的著名的少女塔已經有800多年歷史,在夕陽的映襯下,這座城堡式燈塔云蒸霞蔚、光芒四射。據(jù)說最初這是一位帝王為保護女兒而建??梢韵胂?,那一定與一個悲情故事有關。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幾百年的浪漫傳說,為這海峽渲染出多少神秘色彩。盡管后來這座少女塔演變成聲名遠播的餐廳,可少女塔的名字一直未變,成為伊斯坦布爾的一處名勝。眺望這座名塔,我想到了長江鄂州段江中的那座觀音閣。那座號稱“萬里長江第一閣”的樓閣建于元代,在幾百年間的滔滔洪水中幾度坍塌,又多次重建,這些年也成為長江上一處有名的風景。

卡帕多西亞的奇觀

卡帕多西亞是夢幻之地,那里的熱氣球飄游吸引了無數(shù)觀光客。只有晴好天氣才適合熱氣球升空飄游,有幸乘上熱氣球的人們常常會發(fā)出情不自禁的贊嘆。隨著數(shù)十個五彩繽紛的熱氣球冉冉升空,一片壯闊的火山地貌展現(xiàn)在面前,如夢如幻。在卡帕多西亞,那樣的火山地貌一望無際,堪稱鬼斧神工,造化神奇。

更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據(jù)說建于公元前4世紀的卡帕多西亞地下城。那是1963年偶然發(fā)現(xiàn)的歷史奇觀:低矮、逼仄的洞穴連著洞穴,上上下下,曲里拐彎,像迷宮,深入地下數(shù)十米,而且分為幾層,可容納上萬人隱居。那是古希臘人在基督教興起時,為了躲過古羅馬人的宗教迫害,而悄悄興建的地下生活設施,臥室、廚房、軍械庫甚至酒窖等,應有盡有。為了防備敵人入侵,重要的通道口都有巨大的圓形石盤,可以通過機關控制,抵擋一時。我彎腰穿行其間,很自然想到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地道戰(zhàn)。地下城和地道,都是人類堅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和生存智慧的體現(xiàn)。這座地下城中曾經發(fā)生過怎樣的傳奇?后來,在那里生活的人們又如何走出地下城,之后又去向何方?有多少歷史就這樣悄然湮滅在神秘的煙云中,從亞洲的吳哥窟之謎、三星堆之謎到美洲的瑪雅之謎、復活節(jié)島之謎……

離地下城不遠,還有一片火山灰塑造的奇觀——格萊美露天博物館。遠遠望去,火山灰?guī)r塑造出的巨型酷似蘑菇、煙囪、城堡、碉樓的奇?zhèn)ピ煨?,蔚為壯觀。走近才知道,那一處處密集排列的洞穴原來是早期的基督教教堂。這些教堂多為幾米寬窄的洞天,最大的分作九層,是當年的修道院所在地。墻上的赭色壁畫以粗樸的筆觸勾勒出耶穌基督和圣母的形象,透出悠遠的肅穆意味,惹人遐想??梢韵胂螽斈甑幕酵皆诰执俚目臻g里作畫、禱告、沉思默想的情形,不難體會到他們的虔誠、艱難與倔強。導游特別告訴我們,壁畫上被有意剜去的部分是后來的異教徒所為。我也由此想到了中國的敦煌莫高窟,那里燦爛輝煌的壁畫、經卷與神秘傳說為什么會戛然而止,沉寂千年后才重見天日?值得深思。

在離開之際,我的腦海里掠過一絲感悟: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這個地震頻發(fā)、火山熔巖覆蓋的地方,也造就了地下城、洞穴教堂這樣的奇觀,真應了中國那句古話:“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從地下城到地道戰(zhàn),從洞穴教堂到敦煌莫高窟,從“少女塔”到觀音閣……在土耳其古跡與中國名勝之間,竟然有這么多神似之處,世界如此神奇!

孔亞:心靈之城

孔亞是一座古城。這里一直是土耳其的宗教文化圣地,因為這里是圣人梅芙拉納生活過的地方,也是他的墓地所在。梅芙拉納博物館也是一座清真寺,那綠色瓷片裝飾的圓頂在燦爛陽光的映襯下十分引人注目。因此,此寺亦被稱作“綠色清真寺”,與伊斯坦布爾那座藍色清真寺遙相呼應。梅芙拉納是阿富汗人,隨父親來到土耳其。他富有智慧與才華,寫過很多書,對世界懷有博愛之心。作為詩人、哲學家和宗教領袖,他特別倡導寬容。他的名言是:“來吧,不管你是誰。”導游告訴我們,梅芙拉納不僅是伊斯蘭教的圣人,還是世界著名的旋轉舞的創(chuàng)立者。據(jù)傳,創(chuàng)立此舞的靈感來自鐵鋪里敲打鐵器的聲音,他從中感悟到某種神秘力量的召喚,就情不自禁地旋轉起來。這與中國禪宗的頓悟傳統(tǒng)也頗為神似,智慧來自天啟。這一舞蹈就漸漸流行開來,為信仰增添了藝術的激情,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這里每年12月都會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旋轉舞會。在土耳其,頭戴咖啡色高帽、身穿白色長袍、跳著旋轉舞的人像和明信片到處可見,顯示著梅芙拉納的精神長存,也于肅穆的情感之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進入博物館,很快就可以感到館中那些文物的獨特風格:既有古代開本最大的和最小的《古蘭經》,也有據(jù)說保存了先知穆罕默德一根頭發(fā)的鑲嵌滿寶石的神秘寶盒,還有引人注目的一座座巨大石棺。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梅芙拉納的石棺,石棺上的巨大綠色包頭也明顯大于其他石棺上的白色包頭,凸顯出他的尊貴。石棺上銘刻著他的信念,“不要在地球上尋找我們的墳墓——我們的墳墓在開化者的心中”。這句銘言再好不過地詮釋了“心靈之城”的雋永意義。出了存放石棺和各種文物的大堂,經過一段通道,就到了禱告大廳。就這樣,圣跡、文物和禮拜渾然成為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整體,而那些圣人與圣徒一起議事的蠟像也栩栩如生,令人遙想當年,往事并不如煙。這里每年至少有150萬人造訪,梅芙拉納的精神也代代相傳、歲歲常青。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