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什么?是韻律的心聲,是吟唱的情思。歲月蹉跎,萬物變幻,詩歌書寫著人們的生活,為平淡的生活增添無盡的色彩。詩意的生活中,除了人類自己,也有與人類朝夕相伴、親如家人的貓兒。人們喜愛貓兒的聰慧、溫柔和善解人意,寫下了許多情趣與睿智兼?zhèn)涞脑佖堅(jiān)姼琛?o:p>

詠貓?jiān)姼璧陌l(fā)展軌跡與貓兒的角色演變緊密相連。隋唐以前,貓兒被視為神物,原因是它擅長捕鼠,因而守護(hù)了莊稼,《詩經(jīng)·韓奕》中有“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的詩句。唐代人喜歡用文章記述貓兒的故事,卻很少以詩歌去吟誦它?!度莆摹分杏邪似獙懾埖奈恼拢珥n愈《貓相乳說》、楊夔《蓄貍說》等;《全唐詩》中卻只有數(shù)首詩提到貓兒。到了宋代,人們畜養(yǎng)貓兒蔚然成風(fēng),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寵物貓?!度卧姟分杏?84首詩寫到貓,有40余首專門的詠貓?jiān)姡缑穲虺?、黃庭堅(jiān)、陸游、楊萬里等著名詩人都有寫貓的詩篇。明清以后,文人們嘗試以各種文學(xué)體裁記述貓兒的故事?!度逶~》中僅順康、雍乾四朝就有50余首各詞牌的詠貓?jiān)~,其中以“雪獅兒”詞牌的詠貓?jiān)~最多。

在愛貓的詩人眼中,貓兒如同自己的兒女,一切都是美好的。古人給貓起了許多動聽的別名,如貍奴、銜蟬、烏圓等。貓有矯健的外形,“大貓斑斑虎豹姿,小貓白白如狻猊”;有華麗柔軟的皮毛,“銜蟬毛色白勝酥,搦絮堆綿亦不如”;有“猙猛貍奴乳虎同,菊邊高臥飽霜風(fēng)”的威猛豪邁,更有“亡卻花奴似子同,三年伴我寂寥中”的溫情撫慰。陸游堪稱“貓奴”詩人,一生寫了12首詠貓?jiān)姟?ldquo;服役無人自炷香,貍奴乃肯伴禪房。書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聞漏鼓長。”他孤寂時(shí)只有“貍奴伴寂寥”;貧困時(shí),貓兒也不會嫌棄“寒無氈坐食無魚”;詩人枕書而眠,貓兒早已將床被敷暖;徹夜難眠時(shí),貓兒相伴到天明。類似的愛貓?jiān)娙诉€有很多,貓兒受到人們的呵護(hù),“時(shí)時(shí)繞膝鳴,夜夜壓衾睡”。夜深雨驟,貓兒未歸,詩人心急如焚,惦念“饑貓避誰屋,竟夜不能歸”。呂本中是南宋江西詩派的領(lǐng)袖人物,他養(yǎng)過一只名叫“師奴”的貓。“師奴”病死后,詩人非常悲傷,寫下《師奴病化》二首,其中兩句曰:“能與兒童較幾許,賢于臧獲便相忘。他生尚欲隨吾在,要奉香爐漉水囊。”講的是貓兒堪比自己的孩子,德行勝過家仆,真希望下輩子貓兒還能相隨相伴??梢娫娙伺c貓的情感之深。

古人的生活中,貓的主要職責(zé)是捕鼠,黃庭堅(jiān)《乞貓》詩云:“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鼠輩擾鬧不停,詩人聽說鄰居家的貓生了幾只小貓,趕快備禮去聘一只貓兒回家。古代極為重視畜養(yǎng)貓兒的禮儀,“買魚穿柳”便是向別人求乞貓兒的習(xí)俗。隨著寵物貓的繁育,一些貓兒漸漸失去了捕鼠的本領(lǐng),清代女詩人王樨影有《懶貓》詩:“山齋空豢小貍奴,性懶應(yīng)慚守敝廬。深夜持齋聲寂寂,寒天媚灶睡蘧蘧?;帩M地閑追蝶,溪水當(dāng)門食有魚。賴是鼠嫌貧不至,不然誰護(hù)五車書。”清秀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只懶貓的形象。不捕鼠的懶貓辜負(fù)了貓的美名,明代龔詡有《饑鼠行》:“貍奴徒爾夸銜蟬,但知飽食終夜眠。癡兒計(jì)拙真可笑,布被蒙頭學(xué)貓叫。”老鼠的驚擾逼得詩人的兒子躲在被子里學(xué)貓叫。

貓兒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形成了許多民間風(fēng)俗。老鼠對蠶桑業(yè)危害很大,古人采用許多方法滅鼠,養(yǎng)貓即是其一,久而久之,杭嘉湖蠶桑之鄉(xiāng)有了用彩繪、剪紙、泥塑等工藝制作“蠶貓”的習(xí)俗。清代周瑛清《春蠶詞》詩曰:“蠶生戢戢滿庭隅,但愿蠅無鼠也無。大婦裹鹽呼小婦,前村趁早聘貍奴。”如今杭州“半山泥貓”泥塑便是古老“蠶貓”的傳承。古代人向鄰居乞養(yǎng)一只貓,竟然要簽契約。元代《貓兒契式》中有幾句詩:“倉禾自此巡無怠,鼠賊從茲捕不閑。不害頭牲并六畜,不得偷食諸物般。日日在家看守物,莫走東邊與西邊。”這是養(yǎng)貓人對乞貓者的叮囑與祝福。

詩歌記述了人對貓的情感,同時(shí)也贊美了貓的品格。韓愈《貓相乳說》記述了一只母貓為其他母貓幼仔哺乳的故事,贊揚(yáng)了貓的善良仁慈;宋代的錢時(shí)、戴表元、宋禧等寫有《義貓行》《余博士家貓相乳歌》等。貓的善良本性也給人類許多啟示。比如,南宋陳著寫有一首《憐貓示內(nèi)》詩,詩文是寫給妻子的,內(nèi)容非常感人。大意是說,家里有一只黑花的貓,已經(jīng)養(yǎng)了好多年。這只貓與主人同食同寢,深受寵愛。后來主人遠(yuǎn)行,家里無人喂食,貓只好外出覓食,鄰居?jì)D人給它食物,貓寧肯流著口水也不愿接受。夜里天氣寒冷,貓只能避到灶窟里取暖,全身沾滿了灰塵。主人歸來,貓兒圍著主人,像是訴說自己的委屈。主人哪里懂得貓的心思,看到臟兮兮的貓兒,便忘記了它從前的可愛,開始厭惡這只貓。陳著感慨道,貓還是原來的貓,只是皮毛變色了,人的憐愛之心就變了,多么令人嘆息呀!這種事難道只發(fā)生在貓身上嗎?人世間的夫妻情義也是同樣的道理。紅顏少年時(shí),兩心相愛如膠似漆,到了滿頭白發(fā),夫妻間還能想到對方年輕時(shí)的美嗎?這首詩以貓喻人,生動地闡述了夫妻互尊互愛的人生道理。

時(shí)代變遷,文化傳承,積淀下深厚而溫情的詩意貓?jiān)?,講述了貓文化與詩歌的融合,傾訴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對自然萬物的崇敬。詩意的貓?jiān)捠俏覀冇^察社會、品味生活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