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香山,非北京香山。
對于這座位于江蘇張家港市金港鎮(zhèn)南沙境內(nèi)的香山,我早已耳熟,卻并沒見過它的芳容。同事每每向我炫耀這座江南名山時,便會眉飛色舞,好像香山就是她的情人,令她魂?duì)繅衾@,難以忘懷:“香山一年四季花開不敗,蝶舞蜂唱,空氣清新,是個天然的大氧吧。躲避霧霾、沙塵暴、禽流感,香山絕對是首選之地……人若常在山里行走,定能百病不生。若能定居于香山,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前幾天,她發(fā)來登香山拍的照片,香山寺、梅花嶺、翠竹林……張張精美。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身臨其境走進(jìn)香山,才知道它的奇特和厚重。
周末,我們幾位文友踏上了訪山之路。
香山北枕萬里長江,占地面積3000畝,主峰高136.5米,為張家港全市諸山之冠,因其狀如伏獸,故有“臥牛山”之稱。相傳,香山是因吳王夫差攜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香山環(huán)境幽雅、交通便捷,有“香山十八景”之說。前來引領(lǐng)我們的美女導(dǎo)游用甜美的聲音,如數(shù)家珍地為我們介紹著香山的自然風(fēng)光和獨(dú)特的人文景觀。
隨眾人拾級而上,“香山十八景”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徐徐展開。梅花堂是蘇東坡仕途失意后怡情養(yǎng)生的地方,“蘇軾的詩、詞、賦、散文,成就極高,他在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rèn)為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一生品性高潔,不屈服于權(quán)貴,仕途上的不如意沒有使他消沉。他走遍名山大川,且行且歌,尋得香山這一方凈土,從此,門前植梅,后堂栽竹,冰天雪地,紅梅怒放,香飄萬里,蘇軾便與友人小酌,吟詩作賦,揮毫潑墨。他在梅花堂里寫了多少詩篇,怕是只有堂前洗硯池知道。香山也因梅花堂匾額的蘇軾題書而多了幾分靈氣和風(fēng)雅。
角逐天下,爭奪江山,英雄向來當(dāng)仁不讓,藏軍洞就是英雄運(yùn)籌帷幄的立足點(diǎn)、大本營。藏軍洞最早大約建于3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dāng)時,吳王闔閭稱霸于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于攻防戰(zhàn)術(shù)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在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cè),我們見到了這個約80厘米見方的洞口,只見它石板蓋頂,綠茵遍被,交錯縱橫地藏在大山深處,倍顯神秘。
愛江山更愛美人。歷來的帝王都愛美女,吳王夫差也不例外,他陪同西施來到香山游玩。山花爛漫,彩云朵朵,清風(fēng)吹來,陣陣奇香飄過,西施低頭一看,一種長得像馬蹄的綠色植物鋪滿了小徑,它開著俏麗的花朵,清香撲鼻,西施喜上眉梢,采了一朵又一朵,插在鬢角邊,綴在裙裾上,直采得花香盈滿懷,直采得手兒發(fā)了軟,這才作罷。夫差見美人這么喜歡,就常陪伴她來山上尋香、散心。從此,香山便有了一條浪漫的花香小徑,被人們稱為“采香徑”。
“香山十八景”真是景景各不同,我們走過姜子牙在北麓垂釣的釣魚臺,穿過大禹取泉水解渴的圣過潭,漫步于乾隆皇帝飲過水的圣清池邊,又登上了徐霞客曾三次游覽的桃花澗。登高望遠(yuǎn),一覽眾山小,一時心曠神怡,感慨萬千。香山悠久的歷史文化,讓我大開眼界。
兵馬嘶鳴、刀槍棋布、戰(zhàn)旗烈烈的烽火墩;鹿女起舞、禪曲清幽、茶香萬里的鹿女湖;林海莽莽、松濤涌動、百鳥齊唱的聽松吟……這些故事和場景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在香山留下的種種傳說,讓我入了迷。
走近聽松吟,只見林中清幽、香風(fēng)拂面,鳥兒啾啾歡唱,耳邊忽然響起了那首著名的二胡獨(dú)奏《空山鳥語》,我知道這是劉天華先生在為父老鄉(xiāng)親深情地演奏。這不是我的幻覺,是香山風(fēng)景區(qū)茶社里傳來的曼妙輕靈的樂曲。劉天華出生在香山腳下南沙境內(nèi),他與兄劉半農(nóng)、弟劉北茂被譽(yù)為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劉氏三杰”。
歲月生香,那些久違的傳說,被我們打撈上岸,依然是這么鮮活,讓人覺得我們就是在向美人微笑,與英雄交談,共才子吟詩。
天時尚早,我們登上香山最高景點(diǎn)聆風(fēng)塔,如同登上了上海的東方明珠,俯瞰山下全貌,只見江水滔滔,帆影點(diǎn)點(diǎn)。人與車行駛在馬路上,仿佛小螞蟻在搬家。具有約8000年歷史的東山村遺址盡收眼底,它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風(fēng)景畫,鑲嵌在香山周邊,香山更像一顆掛在云端的明珠,讓人愛慕稱贊。
從聆風(fēng)塔下來,天空忽然飄起絲絲細(xì)雨。
微風(fēng)細(xì)雨中,近處的香山寺更顯古樸莊嚴(yán)。那雕梁畫棟、飛檐斗角在煙雨中美得近乎虛幻。文友周老師由衷感嘆:“30年彈指一揮間,香山真是變化得太大了,變得讓人‘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你若驚動了天上的神仙,引得仙女下凡來,我們就讓你回到18歲。”同伴和周老師打趣起來。
導(dǎo)游聽了笑嘻嘻地說:“再過段日子,香山會更美。就是神仙也愿意留在香山看風(fēng)景。春天,櫻花園里,櫻花潔白如雪,花深似海,如同到了武大的櫻花園;夏天,紫色的薰衣草開滿香山角角落落,游人來此一游,仿佛普羅旺斯就在眼前;秋天,紅楓林中,滿山的紅葉與河水倒映,美不勝收,那曲久唱不衰的電影歌曲《滿山紅葉似彩霞》穿越山林,送到遠(yuǎn)方,醉了游人;冬天,梅花嶺上的梅,萬株齊放,女子可當(dāng)一回梅妃,跳一曲驚鴻舞,吹一段白玉笛。”導(dǎo)游的話讓我神往,我想,明年我一定會來,帶著我的姐妹們,徜徉花叢中,做一個回歸大唐的花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