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記得,我是2008年加入民盟的。被批準入盟那天,我很激動,終于實現(xiàn)了我多年的夢想,找到了心的歸處,找到了家。入盟后的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向盟內(nèi)優(yōu)秀同志學習,對標先進,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淡泊名利,謙虛低調做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能擔當、敢作為的合格盟員。

怎樣為民盟組織這個家做些實事,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在組織的信任和培養(yǎng)下,2010年我從一個普通盟員當上了民盟常州市新的社會階層聯(lián)誼會首任執(zhí)行會長,2014年10月又被推舉為全國民主黨派中首個以先賢名字命名的基層組織——民盟李公樸支部的首任主委。組織為我搭建了能為民盟奉獻和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平臺。就任李公樸支部主委當天,我就暗下決心:決不能辜負領導和組織的期望,不能辜負全體支部盟員的信任。

我始終告誡自己,主委不是支部的領導,主委應該是以身作則、干盟務的帶頭人,支部建設的奉獻者。怎樣才能建設好這支“特殊品牌”的隊伍,是我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十分清楚一個道理:要建設一個集體,就是要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要讓支部盟員有歸屬感,凝心才能聚力,同心同向才能做事。經(jīng)過支委會討論商議,李公樸支部達成了“家園建設為基石、凝心聚力共擔當”的共識,確立了“愛國、民主、同心、奉獻”的支部價值觀。

宣傳先賢事跡、弘揚先賢精神是支部的初心和使命。支部成立的三年中,在民盟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支部盟員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團結協(xié)作,實踐了“宣傳先賢、倡導公益、關注民生、繁榮文化”的支部宗旨,積累了“信仰引領、感情維系、特色履職、無私奉獻”的支部建設經(jīng)驗,形成了“一面旗、一首歌、一段路、一本書、一幅像、一個家”的“六個一”支部特色文化。三年后,在“六個一”的基礎上,我和支部盟員繼續(xù)深耕支部特色文化建設,從編撰第一本書《追尋之旅》,延續(xù)為編印支部成立五周年紀念圖文集《我們的支部我們的家》《支部微刊百期匯》;從當初的“追尋李公樸足跡萬里行”這一段路,延伸為“崇尚英雄、關愛英烈遺族——攜手同行”這條永無止境的致敬英雄的大道;從支部的“一個家”,擴展到與兄弟支部“共建活動基地”和共享“盟員之家”,再到被批準為“民盟中央學習實踐基地”,努力發(fā)揮橋頭堡、工作臺、加油站、活力源、宣傳窗的作用;從舉起支部“一面旗”,到引領全盟基層組織飄展紅旗、亮明身份;從支部自編《支部之歌——公樸戰(zhàn)友在行動》“一首歌”,到激發(fā)其他支部盟員廣為傳唱。支部還開設自主品牌的微信公眾號,及時宣傳支部活動、展示支部風采、講好民盟基層故事;支部還設計了支部徽章和支部背心,樹好民盟形象,發(fā)出愛國、民主、同心、奉獻的民盟聲音……

豐富多彩的支部盟務活動也注入了我對民盟組織的情感,我對支部的熱愛與日俱增。回顧這不平凡的六年支部組織生活和盟務活動,一幕幕、一件件歷歷在目。支部盟員愛盟、為盟的事跡無法用文字一一細述,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行動,讓我一次次深受感動。我深深地愛著和我并肩奮斗的盟員兄弟姐妹們,更為自己是民盟的一員、是李公樸支部的一員而自豪,我深深地體會到盟務工作是充滿著強大正能量的工作,盟務活動是有情、有義、有擔當?shù)幕顒?,投入其中會讓我的人生旅途更加充實和富有,我為支部忙碌并快樂著?

在組織的培養(yǎng)下,我從一名普通盟員成長為常州市第十三屆、十四屆政協(xié)委員。在政協(xié)的舞臺上,我不忘自己的政治責任和使命,關注民生,認真調研,反復思考,參政議政覺悟和意識得到很大提高,多項提案被相關部門采納并榮獲優(yōu)秀提案獎。2017年12月6日,我被選為民盟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我的人生,因為加入民盟而變得豐富多彩。

特別應該感恩的是,2016年年底,我患上了鼻咽腫瘤,民盟中央張平副主席、宣傳部曲偉部長聞訊后打電話向我了解病情,為我安排醫(yī)院、聯(lián)系治療專家,多次來醫(yī)院看望。2018年7月,民盟中央陳曉光常務副主席到訪支部“盟員之家”,關心鼓勵我要保持樂觀、保重身體。2019年7月,我又住院手術,民盟中央丁仲禮主席委托民盟江蘇省委代他和民盟中央慰問我,民盟江蘇省委吳勝興副主委、唐雙辰秘書長代表盟中央和盟省委前來家中探望慰問,常州民盟許崢主委和原常州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張躍部長在百忙中也來家中看望我。張平副主席、曲偉部長經(jīng)常通過微信鼓勵我,外省市的盟組織和盟友也來電關心慰問我。四年多艱苦的抗癌歷程,讓我對生命、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也充分感受到身處民盟這個大家庭的幸福和溫暖。組織上和盟員兄弟姐妹們的關心鼓勵給了我戰(zhàn)勝疾病的強大力量和精神支撐,我這樣一名普通的基層盟員享受了如此高規(guī)格的待遇,內(nèi)心真的非常激動和感動。

目前我的身體逐漸在康復,上蒼給我余生,我該拿什么來回報我深愛的組織呢?民盟先賢華羅庚先生曾說,“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精神深深感化著我,也是激勵我為盟工作的強大動力。我要把對民盟的這份愛,傾注于盟務工作中,生命不息,為盟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