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有許多遠行的計劃,但總因種種借口,拖沓著,延宕著,一直未能上路。
直到那一天,他讀到了英國女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一個人的朝圣》,小說主人公哈洛德·弗萊的故事給他帶來很大的震動:從英國南部到英國北部的蘇格蘭,627公里的路程,他風餐露宿,走了87天,來到了那所療養(yǎng)院,見到了正被癌癥晚期折磨的同事。
這次遠行不僅給老同事送上了一個特別的臨終告別,也讓哈洛德·弗萊一路領略了那些平日里忽略的自然風光,他重新審視了自己曾經的生活,獲得了生命的啟迪,還喚醒了原本沉沉欲睡的愛情。
弗萊的經歷告訴他:待在原地不動,生活會變成一潭死水,也注定難以欣賞到跋涉路上的一道道迷人的風景。
他立刻放下那些盤桓于心中的顧慮,決定先邁開腳步,毫不猶豫地踏上遠行的路。
在大漠里迷路了,他沒有慌張,靠著北斗星的指引,不僅遇到了駝隊,補充了水和飲食,還撿到了沙漠玫瑰;租借的車子拋錨在山林深處,他在等待救援到來前,竟在路邊看到了一大片盛開的芍藥花,那些恣意絢麗的生命,讓他驚嘆不已。在阿聯(lián)酋,他的錢包丟失了,他教當地的孩子說漢語,解決了吃飯的難題;在囊中羞澀的日子里,他住涵洞、住早已荒廢的草屋,意外地看到了流星雨,看到蜘蛛辛勤織網的全過程……
他花了五年的時光,周游了25個國家,拍攝了數萬張風景照,寫下近百萬字的游記。他跟我聊起旅途上種種驚險的遭遇,是那么輕描淡寫,仿佛在講述別人的故事。而說起旅途中那些驚喜的發(fā)現(xiàn),他則興奮得手舞足蹈:“一路行走,哪里都會遇到好看的風景。”
我問他:“每次出發(fā)前,是不是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他笑著回答:“做好必要的準備就行了,路上遇到什么問題,再去想辦法解決就是了,要欣賞路上的風景,最重要的是先要上路。”
是啊,整天沉迷于幻想的人,只能看到身邊熟悉的東西,只能被枯燥和單調包圍。而勇敢上路的人,才能歡欣地看到那些迷人的風景。
一名想寫作卻遲遲沒有行動的學生問我:“老師,如果我寫的稿子不能發(fā)表怎么辦?如果發(fā)表的文章讀者不喜歡怎么辦?如果我勤奮筆耕數年收獲仍然寥寥怎么辦?”
我直言不諱:“如果你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遲遲不肯動筆,那你一定不會領略到寫作路上美麗而動人的風景。”
“寫作路上的風景?”學生驚訝地問我。“是的,只有你真正走上了寫作之路,你才有機會遇見那些只屬于你自己的獨特的風景。”我開導他。
我又向他講述一位農民作家的寫作經歷,只讀過五年書的農民,頂著眾人的質疑與嘲笑,即便遭遇一次次失敗的打擊,他仍不放棄,堅持20年,出版了六部長篇小說。而這位農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寫作的過程,就是欣賞人生風景的過程,那么多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那么多苦辣酸甜的生活,像一道道迷人的風景吸引著我,讓我一邊忘情地欣賞,一邊想努力地寫出來,讓更多的讀者也能看到……”
茅塞頓開的學生很快便拿起筆欣賞生活中的風景,也欣賞自己筆下的風景,在歡喜的欣賞中找到了寫作的樂趣,并有了沉甸甸的收獲。
人生短暫,抓緊時間上路,方能欣賞到那些迷人的風景?;蛟S這是生活給予我們最簡單也是最好的叮嚀,我們應認真傾聽,更應好好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