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民盟“燭光行動”甘肅教師赴浙江培訓學習體會
在2014年4月19日到4月27日,我們參加了民盟浙江省委會“燭光行動”2014年第一期甘肅教師培訓。培訓地點安排在杭州十五中,在為期一周的學習中,我們受益匪淺,現(xiàn)將我們的一些收獲簡單的歸納如下:
一、群策群力,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杭州市第十五中學的教師備課采用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備課組,大家分工設計導學案,然后由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成員討論、優(yōu)化導學案,最后教師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充實導學案。在一周多的學習中,感覺它的優(yōu)勢很明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分工,群策群力。傳統(tǒng)的教案是教師自備自用,而導學案摒棄了這一點。它注重的是教師的合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案”到“學案”的改革,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關鍵。導學案增強了民主性和雙向交流性。學生借助學案,完成課前的預習部分,通過預習就理清了學習的思路,明白了自己的學習的障礙所在。教師通過批改預習作業(yè)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上有目標的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學生可以從學案上看到教師教學預設的全過程,通過學案設計的問答題和填空題,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既節(jié)約了教師呈現(xiàn)問題的時間,也避免了學生看完了課文頭腦里仍然是一團漿糊的情況。甚至部分學生還能夠在學案上補充問題,讓其他的學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舉一反三。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3.及時練習,當堂鞏固。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說就懂,一學就會,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說老師在時什么都會,老師一離開教室,所學的知識全忘了。這不是因為老師沒講透,而是學生缺少相關的鞏固練習。知識是需要反復練習,加強理解的。特別是數(shù)學學科,大多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加深記憶。導學案的大容量就是為這一點而設計的,而且上面的習題都是教師精挑細選出來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講精練。
4.教后反思,精益求精。一堂課下來,對于預計的教學效果,教師哪些地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哪些好的經驗要整理下來,可以推廣?不足之處問題出在了哪里?為什么?怎樣處理才會更好呢?都是需要坐下來好好反思,給每堂課一個小結。這樣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學。“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是導學案的三大特點。教學不是作秀,要真實的、有效地促就學生智能提升。為此,我們要學的、要做到還很多很多。
二、有的放矢,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充分運用“導學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教師不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灌輸模式,在學生很強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求未知。杭州十五中的課堂氣氛讓我們有很大的感觸,教師通過設計各種活動來鼓勵學生一起動腦思考,發(fā)散思維,最后不光使學生能達到會與懂的高度,而且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書本知識上拔高一籌。學生與老師的互動非常自然和諧。我們通過這次學習受益匪淺,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們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三、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單一的考試成績,而是更多的關注學生全方位的身心發(fā)展,多元化的評價一個學生。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狀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與其基礎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fā)展權利,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尤其對于學困生,教師更是采用多種方法如減少作業(yè)量、單獨談話、多鼓勵、盡可能的發(fā)現(xiàn)其興趣愛好,加以發(fā)展,讓其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成長的快樂。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是可貴的,培訓是精彩的。通過這次可貴而精彩的培訓學習,感慨很多,也打心眼里對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看法。感嘆與憧憬之余,我們只有靠自己的聰明與才智,努力勤奮的多學習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結合實際,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為家鄉(xiāng)教育的更好發(fā)展貢獻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