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去年年末中國證券市場的火爆表現和基金投資的賺錢效應,牛年伊始,投資就成為億萬國人茶余飯后最樂于談及的話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期最賺錢的并不是哪一支藍籌股,也不是哪位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而是一種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熟悉的投資產品——比特幣。
作為一種加密貨幣,比特幣在2020年已經經歷了一輪暴漲行情,2020年的最后一天,其價格已經超過29000美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眾多財經媒體和投資人都公開預測,其價格將在2021年首次超過五萬美元。然而,即使最樂觀的投資人也料想不到,僅到了2月中期,比特幣市場價格已經達到這一目標價位,總市值更超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的新寵。3月中旬,比特幣的市價更已超越六萬美元大關,一飛沖天,勢不可擋。如何理解比特幣的賺錢效應?比特幣是不是最理想的投資對象?答案也許并不那么簡單。
何為比特幣
簡單地說,比特幣就是一種沒有物理形態(tài)的加密貨幣。普通投資者很容易把比特幣和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移動支付聯系起來,的確,它們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進入流通,但是二者卻遵循完全不同的運行規(guī)則。無論我們使用支付寶、微信還是其他支付手段,交易的對象仍然是真實存在的貨幣,只是交易手段不再是傳統(tǒng)的現金支付或者銀行卡介質。其中發(fā)揮核心作用的仍然是政府主導的貨幣發(fā)行和官方金融監(jiān)管主導的資金結算體系。
比特幣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非官方屬性。它實質上是依據公開的、規(guī)范化的算法規(guī)則自發(fā)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型貨幣,擺脫了第三方中介的參與,可以由交易雙方直接進行價值的電子支付。比特幣沒有物理形態(tài),它是基于密碼學原理設計出來的虛擬貨幣,通常會被匿名收藏在一個包含著若干收款地址的電子錢包之中,每個收款地址都是一個包含33個字節(jié)的加密密碼字符。而每一次比特幣交易,都是通過點對點的互聯網,從一個電子錢包發(fā)向另一個電子錢包,并在比特幣代碼中記錄下錢包之間的電子交易,進而在整個網絡中進行廣播。由于每一筆比特幣交易都必須向網絡廣播,并由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進行驗證,而所有計算機用戶也都可以通過特別的軟件參與比特幣交易的驗證工作,因此即使出現了比特幣的重復支付,并形成多條包含相同比特幣交易信息的區(qū)塊鏈,比特幣的交易規(guī)則也只會默認最長的一條區(qū)塊鏈才是真正有效的經濟交易,而其他相對較短的區(qū)塊鏈都將被廢棄。在這一過程中,網絡空間中最早完成比特幣交易驗證工作的計算機,將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這也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挖礦”。
正因為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記錄都將保存于廣袤的網絡空間,比特幣的發(fā)行和流通就掌握在網絡中所有個體交易者手中。即使有人能夠偽造出假的比特幣,但是由于交易記錄不可偽造,因此可以輕易被識別,從而保證了比特幣交易的安全性。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由于參與驗證工作的用戶較少,“挖礦”獲得的獎勵可達50枚比特幣,如果按今天的比特幣市價核算,絕對是一筆不菲的收益。但是為了避免市場上過多的比特幣造成的通貨膨脹,比特幣算法規(guī)定,每四年產生的比特幣數量將減半,2020年5月11日第三次減半后,獎勵已經降到6.25個比特幣,再考慮到天文數字的市場參與者,當前通過“挖礦”的方式謀利已經相當困難了。
比特幣為何如此昂貴
在比特幣產生之初,根本沒人能夠想到它會引領數字貨幣的發(fā)展,進而成為財富的象征。直到今天,也沒人知曉創(chuàng)造了比特幣的“中本聰”是何方神圣。比特幣在誕生之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僅僅是流行于密碼學小圈子的高端玩具。直到2010年5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程序員拉斯洛·漢耶茲把10000枚比特幣交易給了一名英國比特幣玩家,作為代價,這位英國玩家用自己的信用卡為漢耶茲購買了兩個比薩餅。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比特幣的價值被與實物聯系在了一起。沒人能夠想到,僅僅10年之后,比特幣已經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寵,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如果按照今天六萬美元的價格核算的話,漢耶茲把億萬身家輕易拱手相讓,其代價不可謂不大矣。
比特幣的價值飆升主要源于其非官方屬性。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貨幣都是由政府強制發(fā)行的支付手段。未經政府授權而由私人發(fā)行的鈔票,無論工藝多么逼真,都只能是偽鈔。盡管貨幣的國家壟斷發(fā)行可以保證其權威性,但是在現代經濟體系中,每個國家都有著向實體經濟注入更多貨幣以刺激經濟發(fā)展的內在動機,而發(fā)行貨幣則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為簡便的做法。發(fā)行者總希望通過控制貨幣發(fā)行與流通,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往往會刺激國家之間的競爭性貶值。因此,在國家主導的傳統(tǒng)貨幣發(fā)行機制下,貨幣擴張幾乎是包治百病的良方,特別是在一些金融管理水平低下的發(fā)展中國家,濫發(fā)貨幣幾乎是政府推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最為常見的金融政策,像津巴布韋式的惡性通貨膨脹的悲劇也并不罕見。
特別是自2008年比特幣誕生以來,從次貸危機到歐債危機,再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經濟多次遭遇重創(chuàng),即使是自詡為經濟自由主義大本營的美國,也連續(xù)啟動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把印鈔機開到極限。深受通脹之苦的全球民眾渴望擁有對沖通脹之利器,而比特幣的誕生正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傳統(tǒng)的貨幣發(fā)行機制下,民眾處于被動地位;但在比特幣系統(tǒng)中,貨幣的發(fā)行與流通完全是自發(fā)的,不受任何人的限制。歐美國家不斷加快的印鈔速度導致以美元、歐元為代表的主要貨幣的購買力持續(xù)下降,這反而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比特幣身上,許多人都把比特幣視為代表金融發(fā)展方向的新型貨幣,從而造成了近10年來波瀾壯闊的比特幣行情。
什么力量打造了天價比特幣
作為一種脫離國家屬性的非主權貨幣,比特幣并非什么空前絕后的新鮮事物。早在“二戰(zhàn)”結束之前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經濟學家凱恩斯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超主權貨幣“班柯”(Bancor)的設想;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也提出過貨幣非國家化理論。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還是實現歐洲貨幣大一統(tǒng)的歐元,都完全擺脫了對于單一國家或政府的依賴。
然而,在比特幣之前,從沒有任何一種超主權貨幣能夠在全球引發(fā)如此熱潮。在筆者看來,支撐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的核心因素是區(qū)塊鏈技術打造的高端形象,發(fā)行量剛性天花板給持有者帶來的價值信心,以及自發(fā)數量控制帶來的去政府形象這“三駕馬車”。
源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密碼技術的應用,打造了比特幣的高端形象。很多比特幣玩家自己都很難搞清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原理,這種神秘感反而讓人堅信,比特幣就是最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中的應用,代表著科技金融的發(fā)展方向。即使之后又涌現出了諸如以太坊、萊特幣、狗狗幣等一系列模仿比特幣運行原理的虛擬貨幣,也沒有對比特幣產生直接沖擊,反而讓更多人堅信虛擬貨幣的光明前景,進而推動比特幣價格的一路狂飆。
從魏瑪時代的德國到21世紀初的津巴布韋,世人見證了太多由于貨幣發(fā)行量過大而毀滅整個國家民眾幸福的悲慘事例。而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就嚴格限定了2100萬枚的發(fā)行上限。根據公開的算法,這一剛性的規(guī)模天花板必須在2140年前后才可以達到,誕生10多年以來,進入流通的比特幣數量才剛剛超過1000萬枚,這自然賦予了玩家們更多的信心。
幾乎所有自取滅亡的貨幣背后都有一個不負責任、濫發(fā)貨幣的政府。正是西方政府在應對危機中的無力,引發(fā)了民眾對于西方民主政治的極大懷疑,任何與當前政治機制格格不入的觀點或行為,都能夠引發(fā)民眾極大的擁護,這種逆反心理直接導致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和英國脫歐。而在金融體系中,超主權、不受任何政治派別影響,不受富豪、財閥支配的比特幣也被演繹為挑戰(zhàn)現行金融體制的孤膽英雄,它的興起更是當前西方民主政治動搖的真實反映。
比特幣還能漲多高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出比特幣的價格走勢,盡管當比特幣站上六萬美元大關時,很多分析師已經開始暢想它能夠跨越10萬美元、20萬美元乃至更高的價格門檻,但是幾乎所有的預測都像是一場押寶。
2100萬的數量限制決定了比特幣絕對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貨幣在真實商品交易中的媒介作用。設想一下,全世界比特幣的人均占有量只有0.003個,人們如何用這0.003個比特幣滿足生活所需?至少在今天,比特幣仍然只是一個財富的標志,更多投資者之所以選擇持有比特幣,并非指望憑其參與真實的經濟交易,而更多希望在未來以更高的價格出手變現。可以說,支持比特幣一路上漲的基本因素只是市場的信心,比特幣的價格變動不僅是金融問題,還涉及更為復雜的心理問題。比特幣的稀缺性能夠保證市場對其價格的信心,而金融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突發(fā)因素更能激發(fā)民眾的避險動機,這也就解釋了近一年來的比特幣狂歡。
2020年,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斥巨資購買比特幣進行投資,并宣布將允許使用比特幣購買特斯拉汽車。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也開始把比特幣納入投資組合。特別是伴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不斷上升,個人投資者開始逐漸退出交易舞臺,機構投資者成為投資主體,這更加帶動了比特幣市場的火爆。
然而,隨著各種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加速進場,比特幣的稀缺性開始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而比特幣價格的上漲,更使其在商品交易中的媒介作用逐步消退,比特幣已經純粹演化為投資炒作標的。正如之前的炒房熱、炒股熱和前不久的基金熱一樣,支持投資者的永遠是前人的賺錢效應,很少有人會沉下心去思考自己的投資對象是否真的有價值,也很少有人會像巴菲特一樣長久地持有投資品。決定比特幣市場價格走勢的永遠是漲價預期下的“羊群效應”,每個比特幣投資者也都是受腎上腺素驅使的非理性群氓。隨著全球經濟的緩慢復蘇,以及區(qū)塊鏈技術應用的普及,比特幣的火爆必將無法持續(xù),未來比特幣價格的大起大落仍將考驗全球比特幣投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事實上,盡管比特幣也曾在中國火爆一時,在一些擁有豐富水電、風電資源的區(qū)域,大規(guī)模布局比特幣礦機、參與“挖礦”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我國政府始終堅持對比特幣的審慎態(tài)度,也并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同時嚴格強化對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監(jiān)管,這也直接導致了比特幣在國內叫座不叫好的尷尬態(tài)勢。隨著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發(fā)行與流通的持續(xù)推進,比特幣等源于海外市場的超主權數字貨幣在國內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其火爆的賺錢效應和迅猛的價格飆升也必然難以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