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故事說,有位阿婆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常穿著碩大的鞋子吃力地走來走去,有時(shí)候還免不了趔趔趄趄,每走一步,看上去都是“步履維艱”。晚輩問她何故,她回答:“大小鞋都是一樣的價(jià)錢,為什么不買大的?”
這位阿婆是聰明人嗎?似乎是,出了一樣的錢,自然要買大的,不然便是吃虧。但再仔細(xì)想,似乎又并不聰明,因?yàn)樾硬缓夏_,走路到底是不舒服的,乃至無法走路,而她居然樂此不疲。
這故事很像笑話,但又確不能當(dāng)笑話來看。
鞋子最重要的是合腳。合腳,意味著鞋穿起來才舒適,也才能走路、走長路。那位阿婆“另類”的想法,全然不考慮自己的腳舒適與否,能否走路,只是為了看起來的不吃虧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現(xiàn)實(shí)中,類似阿婆這樣的想法并不少見,甚至可說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態(tài)。舉個(gè)例子,有些人住賓館吃自助餐往往每餐都要吃到肚子發(fā)脹,哪怕一連幾天下來,胃已不勝負(fù)荷,但還是禁不起美食的誘惑。
坦率地說,那位阿婆的想法還是樸素的,她終究是為鞋子付了錢;而那些吃自助餐吃到撐的食客也終究是付了餐費(fèi),并且可能價(jià)錢不菲,其想法也無可厚非。但是這種胡吃海喝導(dǎo)致了胃病、“三高”等問題,受損的還是自己的身體,最終得不償失。
其實(shí),正如俗話說的“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人的需求,終究是有限的。然而,有些人卻欲海無邊。明知“日食一升”卻希求“良田萬頃”,明明“夜眠八尺”卻想占有“大廈千間”,那些無饜地追逐和占有更多財(cái)富,都是受了欲念的驅(qū)使,被欲望所挾裹。他們往往沒什么付出,或者不想付出,卻索取無度,貪得無厭。比如有些貪官居然在家中建了酒窖,專門藏著成百上千箱的名酒。他們比之那位阿婆和那些食客,才是真正令人不齒的。
不管買什么鞋子,合腳最重要。引申說來,不論追求什么,總要適可而止。無饜的欲念是需要遏制的,不然,很可能會(huì)被反噬。
也說一個(gè)不似笑話的故事。相傳宋仁宗年間,有個(gè)叫王妄的人,打柴度日,與母親相依為命。一日,他在山上看到一條受傷的花斑蛇,便捧回家,給它療傷,放在竹簍里飼養(yǎng)起來。
某次,王妄看到一張皇榜,說誰若能獻(xiàn)上夜明珠就封為士大夫,可享受榮華富貴。王妄回家跟母親閑聊提起這事。蛇聽到這話,便告訴王妄可以幫他成為士大夫——取下自己一只眼睛變?yōu)橐姑髦椋I(xiàn)給朝廷。王妄心疼蛇,說自己砍柴度日就行,不奢求榮華富貴,但花斑蛇再三懇求要以此報(bào)恩,王妄只好挖掉了花斑蛇的一只眼睛,將夜明珠進(jìn)奉朝廷,自己如愿當(dāng)上了士大夫,過上了富貴日子。
過了一段時(shí)間,宋仁宗又開出條件:“誰若再獻(xiàn)上一顆夜明珠,立即封他為宰相。”
這次,王妄沒有猶豫就跟花斑蛇說:“你再幫我一次,把另一只眼睛也送給我,我做了宰相,會(huì)更富有和榮耀。”王妄再三催促,蛇無奈回答說:“你已十分富裕,何必還求那個(gè)宰相?再說依你的能力也做不了宰相,且把另一只眼睛挖了,我也沒命了。”但王妄仍然堅(jiān)持?;ò呱咦詈笾缓猛猓珣┣笈R死前再曬一次太陽。王妄不假思索就答應(yīng)了。當(dāng)蛇曬到太陽時(shí),突然變得水桶般粗壯,大嘴張開,一下就把王妄吞進(jìn)肚子。
王妄死得似冤又不冤。冤,是以他的善良不該死;不冤,是他后來得隴望蜀,欲壑難填。
所以,吞噬王妄的不是蛇,而是他自己不知扼制的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