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明明坐擁豪宅名車,卻依然覺得自己缺的東西很多。而有的人只需面對一江清水、半輪明月,便愜意得仿佛擁抱了一個美好的世界。

祖父在世時,曾經(jīng)跟我提過一句老話:“過我眼,即我有。”我那時太年輕了,并不曾真正懂得這句俗語的豐富內(nèi)涵:世間的美景美物,乃至美人美事,見到過,欣賞過,真正地喜歡過,便自然會久久地留存心間。

1986年,我在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讀書。每到周末,我都喜歡逛校園附近的幾個舊書攤,但多是隨手拿起一本書,匆匆瀏覽一下,極少購買,只因囊中實在羞澀。

一日,我在一個舊書攤上驚喜地看到法國大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之一《在斯萬家那邊》,那本小說的語言太有魔力了,我只讀了兩頁,便有些愛不釋手了。

那本書九成新,定價三塊六。我咬咬牙,準(zhǔn)備跟攤主砍砍價,那位中年攤主仿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小心思,一臉不屑道:“這本書你買不起。”

的確,我兜里所有的零花錢總共也不會超過三塊,若是他能夠便宜一點兒,我可以買下它。但攤主一口咬定,售價10元,一分錢不能少。

我困惑地抗議:“明明只是一本舊書,為什么比新書還貴那么多?”

“物以稀為貴嘛,這么好的書,我是花了八塊錢收來的,不能賠本賣給你啊,你要是買旁邊那些書,我可以三折賣給你。”攤主顯然很懂書市行情。

那會兒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學(xué)生,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幾乎全靠學(xué)校發(fā)的22塊錢助學(xué)金維持。沒辦法,我只得戀戀不舍地將書還給攤主。

一周后,再次路過那個書攤時,我忍不住又停下腳步,那本《在斯萬家那邊》已不知被誰買走了,當(dāng)時那種整個心仿佛被掏空的悵然,至今仍清晰地記得。

若干年后,朋友贈我一整套七卷本的精裝《追憶逝水年華》,或許是時過境遷的緣故,我竟淡如尋常,反而念念不忘擦肩而過的那一卷,似乎已深深扎進我的心里。

那天,我陪同外省來的著名收藏家陳先生去哈爾濱的古玩市場淘寶。一路尋尋覓覓后,我們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居然看到兩件頗有些來歷的藏品,陳先生的眼睛立刻亮起來,他一邊與收藏者閑聊,一邊輕輕地摩挲著藏品,換著角度細細把玩,仿佛神魂都融了進去。

陳先生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嘖嘖地贊嘆其設(shè)計精妙,工藝精致,真乃難得的上等佳品。然而,令我十分驚奇的是,見到喜歡的寶物,一向出手闊綽的陳先生在這家小店里耗費了兩個多小時,好像只為著跟收藏者聊聊天,品鑒一番人家的寶物,絲毫沒有將其納入囊中的意思,他始終沒與寶物的主人探討轉(zhuǎn)讓價格。

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問他:“既然您那么喜歡那兩件藏品,為何不問問價呢?”“因為我不想奪君子之愛。能看得出來,兩件珍品都是那位主人的心愛之物。”“太遺憾了,有幸遇見了好東西,卻無法擁有。”我心里很為陳先生惋惜。“沒什么遺憾的,我已經(jīng)欣賞過了,便已擁有。”陳先生一臉的平和。“欣賞過,就已擁有?”我仍有些不解。“是啊,干我們這一行的,一生能遇見的好東西有很多,遇不到的好東西也有很多,有時,能夠一飽眼福,好好欣賞一回,就是在心里擁有了,沒必要也不可能將喜歡的東西都一一占有。”這一番話立刻解開了我心頭的迷惑。

細細想來,人生一世,能夠有幸遇見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夠駐足悉心欣賞,便是值得回味的美事了。那些長留在心靈中的擁有,遠勝于一時置于手邊的占有。

如是,我對曾經(jīng)擦肩而過的某些美好不再心存遺憾,因為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欣賞過,便已擁有”這八個字里深藏的人生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