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雙手,在一個叫杜莊的地方栽下了一棵香樟樹。那雙手的主人并不知道,一次簡樸的勞作,留下的卻是一簇簇長久地蔭庇后世的枝干和葉芽。這棵樹,沐日光月光、沐風刀霜劍,一站就是1000年。1000年,成就了一棵樹的千年古意,成就了后來人探究的目光,也成就了許許多多不怠飛翔的心靈意象。
這棵樹,這棵沉思的古樟樹,這棵在流光里屹立到今天的古樟樹,這棵詩歌一樣韻味十足、一唱千年的古樟樹,經歷無數(shù)回塵世變遷、日轉星移才走到現(xiàn)在,又怎能不讓人震撼、驚嘆和沉思?這份震撼,緣于它的蒼老;這份驚嘆,緣于它的活力;這份沉思,緣于它本身就是難以窮盡的生命哲理。
自古至今,只要是有人跡的地方,樹木稍一成材便可能被砍伐。在人們口口相傳中,這棵古樟之所以能逾越千年,是因為它是一棵不成材的樹,長得虬曲怪異,橫生枝節(jié),沒有人正眼看過它。正是由于它的不起眼,才沒有遭到砍伐,有幸存活下來。
元末明初,江西一杜姓家族為逃避戰(zhàn)亂和饑荒,舉族遷徙來到嘉魚縣高鐵嶺鎮(zhèn)仁安嶺村,發(fā)現(xiàn)小丘陵坡腳處有一棵“粗如腳盆”的大樟樹,認定此處是風水寶地,遂在此地安家落戶,此后,便有了一個叫“樟樹杜莊”的地方。在“樟樹杜莊”,這棵樟樹不顯山不露水地存活著,逍遙著,成長著,以它的堅韌和耐性,吸納著日光月光,吸納著風雨雷電,吸納著世俗煙火。歷經千年的香樟樹悄然撐起的,是一片古意盎然、可資回味的人間景象。
千年歷練,造就了這棵樹滿目瘡痍的身軀。它的主干有雷擊留下的斷痕和縱橫交錯的歲月滄桑,它的樹徑最粗處竟要10多人合抱,它的根部有烈火焚燒后留下的痕跡。它龐大的身軀被燒出一個包容的缺口,可容納一桌人在其中圍坐休息。據說,這棵千年古樟被焚燒后了無生機,好多年都無力冒出一片新綠,附近的人們以為它被燒死了。沒想到,幾年后的一個春天,它看似枯槁的枝干像攢足了勁似的,終于冒出了一些小枝干,突突地向上生長,很快,這棵千年古樟又煥然一新,有了生機和活力。
世事常常是這樣,注定要成材的最后卻煙消云散,不知身在何處。而那些無法成材、被人嫌棄的,卻在櫛風沐雨的進程中存活著、生息著、吞吐著、繁茂著,昭示著虬曲向上的風流,抒寫著天長地久的意蘊。時至今日,一刻不停地奔涌而去的長江,纏著它,繞著它;鋼鐵鏗鏘、雀躍沸騰的臨港碼頭,惦著它,念著它;唐帽山下的北風亭,牽著它,掛著它;還有美麗的大巖湖,以細膩的心思滋著它,潤著它。
一個人,有緣抵達一個地方,是上蒼的關照和眷顧,也是不可逃避的宿命。一棵樹,從千年之前抵達今天,屬于它的宕蕩輪回的履歷,所構架的又該是一幅怎樣的圖景?我終究無法洞悉這棵樹所承載的、深邃得望不到盡頭的離奇和曲折,更無法深入這棵樹的內心,走進屬于它的精神世界,與它的靈魂共生共舞。我只能在歲月長河的一剎那,走近它,閱讀它,仰望它,膜拜它。而后,心生依戀,心懷景仰,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