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變化

進來我在美國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考取了駕照,有了在美國開車的資格,還買了一輛半新的福特車,可以自己開車到處轉(zhuǎn)了。在列克星頓這樣的城市生活,如果沒有車就等于沒有腿,哪里都去不了,也無法熟悉當?shù)氐纳?。因為這里既沒有公共汽車、地鐵,也沒有火車,只有汽車和飛機。所以出行只要不太遠都是自己開車。就是在當?shù)刭徫镆搽x不開車,這里所有的大商店都集中在郊區(qū)的幾個大購物中心里,美國人稱其為“mall”,如果沒有車就去不了這些地方。

以往我出門都是由朋友們接送,由于都是坐車,并不需要記路,所以在這里生活了半年多對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一點都不熟悉。買車后,我就開始看地圖,熟悉當?shù)氐穆肪€圖和地理環(huán)境。因為有了車才對當?shù)赜辛朔较蚋泻涂臻g感。

另一變化就是我搬新家了,以前我住在學校提供的公寓樓里,現(xiàn)在卻搬到一個美國的家庭里,和他們居住在一起。在國內(nèi)時,朋友曾和我開玩笑道:西方人總是把我們這些非西方人當“異文化”來考察,現(xiàn)在你也可以把他們作為“異文化”來考察。我也覺得到美國訪學,不應局限于坐在教室或圖書館里學習或查資料,而要了解、融入其鮮活的生活之中,并適應其生活方式。學問并非僅僅在書本中,更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所以,在到達肯達基大學前,我就要求藝術(shù)系為我聯(lián)系到美國人的家庭居住,我覺得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和當?shù)厝司幼≡谝黄?,融入在他們的生活中?/p>

到達美國后,系里給了我一套非常新的兩室一廳的公寓,條件非常好,所有的生活用具都非常齊全。系里考慮到我在這里的社會活動,還有與師生的往來,住在公寓比較方便。

幾個月后系里通知我,已找到一家條件非常好的美國家庭,他們愿意接待我,并不用付房租。隨后,系主任約我和安迪教授還有房主夫婦一起吃飯,我見到一對非常體面的60歲出頭的夫婦,氣質(zhì)非常好,雖然不再年輕,但看上去仍是女人漂亮,男人瀟灑。這家人姓弗博斯,男主人叫杰姆斯,是一位房產(chǎn)公司的董事長,女主人叫吉雅,在家料理家務。他們的孩子們都結(jié)婚了,搬出去居住,周末回來。所以他們拿出一間房給我居住。他們約我星期天到家吃里燒烤,順便看房子。

星期天我和安迪教授一起到了他們家,在一個非常大的湖邊,小區(qū)的地名譯成中文就是湖岸或湖邊。湖水非常清,岸邊到處是樹木和花草,還有許多飛翔的小鳥。這是一個富人區(qū),每一棟房子都非常講究,還有很大的花園。因為是周末,主人家聚滿了人,他們有3個女兒1個兒子,還有3個孫女2個孫子,大家在院子里吃燒烤,打撲克非常熱鬧。

他們家的房子非常大,一共3層,最底下一層是半地下室,是游樂和健身的場所,還有客房;一樓是廚房、客廳、書房,也有客房;二樓是主臥,還有客房。每間房間都非常講究和整潔,我挑選了一樓的客房。

第二天我就搬過來了。我很滿意這里的環(huán)境,不僅很安靜,還有很好的學習條件,每天說英語,每天接觸美國人,這才是真正地融入到了美國人的生活中。

美國人需要改變的生活方式

我住進弗博斯家的第一天,吉雅就約我一起開車送她的侄子回家。她的侄子在加州讀大學,畢業(yè)后和女友在華盛頓找工作,還沒有找到,又到了列克星敦住幾天,想看看是否有工作,也沒找到,只好回家。

吉雅開一輛大奔馳越野車,很有氣勢,我坐在副駕駛位上,她的侄子和女友坐在后座。這輛車配置很先進,車上的液晶屏幕,既可以當GPS,也可以連接電話,而且來電不用手工接聽,屏幕上會顯示電話號碼,傳出聲音,這樣就不用邊開車邊拿著話筒了,極為便利。而且倒車時屏幕還可以顯示出后面的路況,不用看后視鏡也能萬無一失。

一路上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年輕人找工作難。目前美國經(jīng)濟很不景氣,許多學生畢業(yè)后很難找到工作。以往美國年輕人都很自立,很少有大學畢業(yè)后還在家里靠父母養(yǎng)活,有的甚至在讀大學期間就勤工儉學,負擔自己的生活。但現(xiàn)在由于找工作難,所以許多年輕人開始當起了啃老族。

吉雅說她的兒子今年36歲,剛剛失業(yè),心情很不好,對此她很憂慮,吉雅嘆道,看來這次美國的經(jīng)濟危機不會在短時期恢復,要有長期面臨這種困境的思想準備。她說,如果是這樣美國人恐怕要改變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從追求奢華和浪費到提倡儉樸的生活。

我向她提了一個問題,奧巴馬上臺后美國的經(jīng)濟有轉(zhuǎn)機嗎?民眾是怎么看他的?吉雅說,美國的經(jīng)濟問題不是奧巴馬一人就能解決的,這種轉(zhuǎn)機需要時間,正因為經(jīng)濟不景氣,并不是每個人都看好奧巴馬,但還是有不少人喜歡他,因為他年輕有活力,美國人希望看到一個新的有朝氣的國家,希望能舊貌換新顏。面對經(jīng)濟危機大家都覺得要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起來是不容易的。任何生活方式,久了就成為一種傳統(tǒng)和習慣。

吉雅家有一條狗,非常乖,非常聰明。一天吉雅和我到專賣狗用品的商店,這里商品豐富,遠遠的就看到許多漂亮的衣服,夏天的冬天的應有盡有,開始我還以為是兒童裝,后來才知道是狗的衣服。還有許多狗玩具,以及各式的狗窩、狗房子、狗籠子等。我看僅養(yǎng)狗這一項就能成就不少產(chǎn)業(yè)。在這里,狗的食品也十分豐富,既有普通的狗食,還有各種零食,餅干、蛋糕,各種肉干、魚干,價錢也挺貴,一小塑料袋的肉干要6美金,基本和人的食品價錢一樣。有人說在美國養(yǎng)一條狗比養(yǎng)一個人還貴,如果很節(jié)約的話,一個人的月伙食費差不多200美金,而一條狗一個月花費的錢也便宜不了多少。

我突然會想到當年考察過的隴戛寨,那里的村民們平均每家一年的收入是5000元人民幣,還不到1000美金,每家的消費是400多元人民幣,還不到100美金。我為我們的農(nóng)民們感到心酸,一家人的消費還不如一條狗的消費。反差太大了。

回到家,吉雅告訴我,第二天要早點起來,我們要去馬場。列克星敦是世界著名的馬都,有世界上最優(yōu)良的馬匹,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賽馬活動。一大早我和吉雅開車趕往馬場。清晨列克星敦的郊區(qū)特別美,草地樹木都被籠罩在霧中。我們到達一個馬場,那里有一棟高大建筑,走進去只見弗博斯和他的女兒、外孫女和外孫都在里面,12歲的外孫女埃蓮娜正在騎馬,旁邊一位年輕的女訓馬師在訓導她。小姑娘戴著頭盔,穿著漂亮的騎馬服,還真像一回事。

離開那里,我們驅(qū)車到一個大的訓馬中心,弗博斯先生年輕時愛打獵,愛騎馬,現(xiàn)在年齡大了,不能騎馬了就愛賭馬。他買了一匹良種馬放在訓馬中心,我們就是來看這匹心愛的馬。走進訓馬中心,到處是高大的馬棚,訓練場上一些騎馬的選手正在受訓。我看到不少的良種馬,非常漂亮,身上的皮毛就像緞子一樣,閃閃發(fā)亮。正在侍候弗博斯先生的馬的訓馬師看到我們來了,急忙把馬牽過來讓我們觀賞,這匹強壯的棕色馬,高大威風。孩子們看到它都非常興奮,吉雅說,這是弗博斯先生的最愛。

盡管美國經(jīng)濟不景氣,但對于富裕階層來講,生活并沒有多大的改變。記得吉雅曾說,也許在未來美國人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知道這種改變是怎么樣的,新的生活方式又會是什么樣,能否把美國人從經(jīng)濟危機中拔出來?不知道。

美國人眼里的中國廚藝

我免費住在弗博斯先生家,白吃白喝而且還不是短時間的居住,幾乎要達半年。我與他們素不相識,心里真是忐忑不安。于是我總想為這家人做點什么。好在我的廚藝還不錯,家里經(jīng)常只有我和吉雅兩人,我做好中國菜請她一起吃,她對我的廚藝大加贊賞,并告訴家里的每一位。有個周末,她的兒子一家來了,她讓我主廚,她的兩個孫子知道中午能吃中國菜非常高興。美國的廚房是開放式的,和客廳連在一起。我做菜時大家就在旁邊觀看。尤其是她的兩個小孫子,邊看邊叫“酷”。我不知道他們眼里的中國菜“酷”在哪里。

我做了麻婆豆腐,韭菜花炒肉,炒西葫蘆,雞蛋西紅柿湯,還有一大盆涼拌面。廚房里沒有油煙機,又那么干凈,我真怕中國菜的油煙弄臟了他們的廚房。雖然他們現(xiàn)在覺得中國菜好吃,但等到吃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廚房到處都會蒙上一層油垢。所以我不敢做太多中國菜,尤其是那種需要熱油來炒的菜。即使這么幾個家常菜也讓他們吃得很高興。我做面條非常拿手,如果自己吃我會放點辣椒和花椒,因為母親是四川人,所以我做的是四川涼面,這是我從小在家里學會的。但在這里不敢放,怕老美們吃不慣。桌上放了一瓶老干媽辣醬,誰愛吃誰可以在面里放點。大家都非常喜歡吃。吃中國菜,自然用筷子,他們還專門準備了中國筷子,大人們還好,雖不習慣但都在試用。孩子們很有意思,不會用,也沒有耐心學,就一只拿一支,雙手同時用。這頓飯所有的菜和面條全部吃光,一點兒也沒剩。

那天弗博斯先生不在家,他也很喜歡吃中餐,有一天特意回家,早早就和我打招呼要吃中國菜。我做了米飯,炒了兩個菜,煮了肉丸湯。我給每人添了一碗飯,他們每個人用公筷輪流把菜裝在自己的盤子里,一次性放足,然后就只吃菜,很少吃米飯。結(jié)果他們說,中國的菜太咸。殊不知中國的菜是就飯吃的,而不是白口吃。最后,菜吃完了,飯卻沒人吃。我想,他們飯后會喝很多的水。

我的廚藝竟然大受歡迎,這樣我在他們家住下來也覺得安心一點了,畢竟還有一門受大家歡迎的手藝,這是我從沒想到的。

不同文化中的老年人生活

在我們眼里,老年人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吉雅卻不一樣,她今年64歲,孩子們都結(jié)婚了,也都搬出去住了。盡管房子很大,老倆口身體也很健康,但沒有一個人把孩子送回家給父母帶的。所以平時吉雅很清閑,每天看書上網(wǎng),開車出去購物。每星期還上一次健身房,到游泳館游3次泳。常常穿著牛仔褲或西式短褲、體恤、運動鞋,顯得既有精神,又年輕。雖然年齡大了仍然喜歡穿時裝,而且常常在網(wǎng)上購買或訂做。她曾拿一本時裝雜志給我看,里面有很多今年流行的衣服和佩飾。她看好幾件衣服和一條圍巾,在網(wǎng)上就可以買,非常方便。

吉雅平時穿休閑裝,有時和弗博斯先生出席晚會卻穿得很隆重,我發(fā)現(xiàn)即使她已經(jīng)60多歲了,打扮起來仍很漂亮,另有一番韻味。這都得益于她平時的健身和鍛煉。女人愛美很重要,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叫“女人80仍然是一枝花”,倒不是說女人到了80歲還會有多漂亮,而是那顆愛漂亮的心仍然不泯。人活就是活一個精神氣,那精神氣十足,人就不會很快衰老。

吉雅常常出外旅行,因為會開車,旅行就很方便。他們家在另一個州的海邊還有一套別墅,夏天她常常會去那里住,到海邊游泳。吉雅還有一個寄托就是去教堂,教堂經(jīng)常有許多的活動,每天讀圣經(jīng),常常做一些慈善活動,這樣的宗教活動使她的心比較和平安靜。

當然也有人覺得美國的老人自私,有位中國朋友嫁了美國人,夫婦倆帶著兩個孩子,還要上班,中國媳婦就希望美國婆婆到家里幫忙帶孩子,但那位美國婆婆卻無論如何都不肯來。即使來了也只是看一眼,抱著說幾句“我愛你”就走了。她經(jīng)常到教堂去幫助別人,但不會來幫助自己的孫子。

在美國幫助子女帶孩子的父母,都是來自中國的父母。這些老人們都是不遠萬里到美國來幫忙帶孫子的。許多老人在這里生活很不習慣,語言又不通,除了家人幾乎沒有社交生活,而子女們忙著上班,根本沒空陪老人。所以老人們到這里來就像被軟禁,生活非常單調(diào)。只有中國的父母肯做這樣的犧牲,肯將自己的晚年完全貢獻給下一代。

由于美國的父母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婆媳關(guān)系就沒有那么緊張。周末吉雅的兒子和媳婦到家里來看她,離開時媳婦緊緊地擁抱她,反復地說,我愛你!無論她們心里是否真愛,但這種形式很讓人感動。

真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老年人的生活,當然不僅是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的時代也會造就不同的老年人的生活。我想下一代中國老人的生活也許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