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土豪”一詞紅極網(wǎng)絡。“土豪”本指舊時富裕的、霸道的鄉(xiāng)紳,今天卻賦予新富群體的含義。“土豪”一詞的受寵,恰恰映射了當下中國社會人們習慣與觀念的轉型。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財富的積累,很多人便想著要過一種高檔次的“貴族”式的生活,最好的明證就是,我們的國民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何謂“奢侈品”?一般意義上是指超出人們生存與發(fā)展需求范圍的非生活類必需品,兼具高檔、獨特、稀少、珍奇、價高等特點。正因如此,奢侈品的營銷受眾往往是社會的最富有階層,象征性含義遠遠超出它的實用性價值。令我們想象不到的是,奢侈品在我國的風行卻帶有普及性、廣泛性,那些社會地位和收入相對較低的人,大都通過擁有世界流行的奢侈品來獲得一種標志性的象征和認可,收獲心理上的滿足與自信。究其原因,其中摻雜了告別貧窮、達到富有、炫耀身世、標榜高貴等諸多因素,擁有一塊名表、一款名包、一件名牌服裝自然成為一種尋求名譽和地位的自發(fā)、自覺行為。這被自嘲為“土豪”生活。

追求一種“貴族”式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是壞的事情。什么是貴族?《牛津現(xiàn)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是:Nobleman,指出身高貴的人。Noble 一詞本義就是高貴、高尚、偉大。西方人思維中的貴族,首先是人格的偉大、思想的深邃、行為的高貴、氣質(zhì)的優(yōu)雅,然后才是身世、教育背景、價值觀、行為、地位以及影響力。他們心目中的“貴族”隱含著高貴的氣質(zhì)、高雅的追求、寬厚的愛心、悲憫的情懷、承擔的勇氣、人格的尊嚴等等,而不僅僅是其擁有的財富與地位。一定意義上講,西方人講的貴族不一定是那些非常富有的人,主要還是指那些具有貴族精神,就是有教養(yǎng)、有思想、善克己、敢擔當、樂奉獻、有作為的人。

當下,我們很多富裕起來的有錢人,大都喜歡以“貴族”自居,自以為有錢既可成“貴族”,趨之若鶩地買豪宅、買豪車、戴名表、穿名牌、裝高雅,出入高檔酒店,穿梭高檔會所,一身珠光寶氣,崇尚“貴族”式的生活。說到底,這只是一種“暴發(fā)戶”的作派,是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莎士比亞說,一夜可以造就一個暴發(fā)戶,三代才能培養(yǎng)一個貴族。這說明貴族的教養(yǎng)與氣質(zhì),需要幾代人的培育,需經(jīng)長時間的浸染才能真正滲入血脈,成為習慣。“富”不可等同于“貴”,富是外在的、物質(zhì)的,貴是內(nèi)在的、精神的,“貴”不是外表的奢侈、華麗、氣派、顯赫,真正的“貴”表現(xiàn)在對道德價值的追求、對社會文明的引領、對社會責任的擔當。西方人崇尚的貴族精神根本不是“暴發(fā)戶”的精神,也不與傳統(tǒng)的“平民”精神相對立,更不意味著享有特權、養(yǎng)尊處優(yōu)、悠閑奢華、優(yōu)裕無慮,它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引導精神。自然,“貴族精神”并不必然地為貴族所壟斷,普通人只要不斷努力學習,講究修為,追求高尚,堅持自己的人格追求,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做到思想上自覺、行為上自律、責任上勇于擔當,人人都可以成為精神富有的貴族。

“土豪”如何去掉“土”味,是當下一個極富時代特征的命題。“土豪”形象的蛻變,關鍵是要追求精神的高貴,而非追求外在的奢華。華東師范大學許紀霖教授認為,真正的精英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人的貴族精神。他認為所謂的貴族精神應包含三個精神支柱:首先是人的教養(yǎng),良好的教養(yǎng)是通過家庭、學校、社交三種途徑被潛移默化地熏陶出來,而非教出來的;其次是社會責任,很多富人、有特權的人自認為是“貴族”,卻忘記了對自己的責任、對家族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大自然的責任,良好的教育就是要把貴族責任自覺轉化為社會公眾的精神追求,使每一個公民為社會的良性發(fā)展自覺地擔當;再次是心靈的自由,真正富有教養(yǎng)、敢于擔當?shù)娜耍蔷哂歇毩⑺枷?、堅韌意志、內(nèi)心自由的人。無論什么人,缺乏美德、榮譽和責任高于一切的情懷,即使富可敵國、權傾天下,但也無“貴”可言。因此,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學校與家長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起責任,就是祛除人身上可能沾染的自私、污穢、猥瑣之氣,培育孩子積極向上、健康陽光、敢于擔當?shù)木穹N子,使他們富有一個豐裕而陽光的精神家園。

講到西方社會的“貴族精神”,就不能不提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君子風范”。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所秉持和擁有的那種“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等價值理想,恰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追求,是一種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大家風范,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古代的“君子”與西方社會的“貴族”以及相應的“君子風范”與“貴族精神”大有相通和相似之處,且“君子風范”的內(nèi)涵更為深刻廣泛、含蓄內(nèi)斂,更為切合今天人們追求的風范修為。古人“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體現(xiàn)出“大丈夫”的志向和胸懷,這樣一種“人格樣式”和做人志向,不失為現(xiàn)代“貴族”的憧憬向往,依然有它深遠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含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生命力的體現(xiàn)與延續(xù)。

總之,精神的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貴族精神是歷練、是修養(yǎng)、是自尊、是積淀、是操守,并非用錢可以買到,并非奢侈品裝扮而成,也并非財富堆積可成。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未來的國民素質(zhì)決定著它發(fā)展的方向和文明的高度以及持久的競爭力,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精神富有的人,成為信仰堅定的人,成為胸懷寬廣的人,成為靈魂高貴的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貴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