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地講,因為討回公平正義的成本相當高,人們對契約精神的普遍遵守也就心存僥幸,加之傳統(tǒng)文化中“忍”的思想濡染,受害者往往以“吃虧是福”自我寬慰,卻放縱了不守契約的人。這既是一種無奈,又是變相地助紂為虐。人本是無私方能無畏,但總是有些人無賴亦可無畏,天長日久,習焉不察,一些人便囂張跋扈,橫行無阻,我們似乎也習慣了“法無定法”“你有政策、我有對策”“擺平就是水平”的處世哲學,是否遵守契約需要相機行事、看人下菜碟,總希望他人守規(guī)則,自己則最好能有凌駕于規(guī)則之上任意行事的特權(quán)。這種競相尋求規(guī)則之外好處的特權(quán)心態(tài)必然導致社會治理的無序,給更多的人找到破壞規(guī)則的理據(jù)。譬如,一個交通混亂無序的路口,各種交通工具和行人混雜在一起,都想不守規(guī)則優(yōu)先通過,其結(jié)果肯定是一片混亂,而這種狀況下,自然會有一批人理直氣壯地強行沖過,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顯得理所當然??梢?,在一個崇尚文明的社會,建立自省、自尊、自律的契約文化多么重要。
還記得2004年西安的“寶馬彩票案”嗎?農(nóng)村小伙劉亮中了即開型體育彩票的特等獎,應(yīng)得一輛寶馬車和12萬元現(xiàn)金。但是三天后,體彩中心通知劉亮,其所中彩票作廢,不僅一分錢獎金得不到,還判定他持有的中獎彩票是偽造的。這個小伙子無奈只得爬上西安市體彩銷售處門口的廣告牌,用極端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清白,引發(fā)大圍觀。最后警方介入,查驗彩票是真,劉亮得獎有效,背后操縱者十多人被懲處、判刑,正義得到伸張。但人性的丑陋與奸詐也由此暴露無遺,體彩的公信力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