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年前,曾在某拍賣會的畫冊上,見到一幅齊白石的《雞蛙蝦蟹》四條屏,“隆基仁兄論畫、隆基先生屬畫、隆基仁兄正畫、隆基先生正畫”的題跋赫然在目,并有說明介紹此畫的原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羅隆基。2006年嘉德秋拍,也有一幅齊白石的《五魚圖》,落款是“隆基仁弟清屬”。2009年北京傳是秋拍,又推出了一幅齊白石的巨幅墨竹,題名《清風(fēng)君子》,落款:“隆基弟清屬”,亦是羅隆基的舊藏?zé)o疑。至于這幾幅畫最終拍出了什么天價,我不曾留意,但對齊白石與羅隆基的交往,倒是因此細(xì)心尋究了一番。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北京,有一批知識分子出身的高級干部,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shù)鑒賞力都比較高,在政務(wù)之余,喜歡收藏,并且藏品甚豐。羅隆基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據(jù)葉永烈《撩開歷史的迷霧》所載:他曾親眼見過羅隆基生前所寫的藏畫目錄,其中雖不乏唐伯虎、史可法、康有為以及張大千、徐悲鴻、黃賓虹等名人的書畫,但收藏數(shù)量最多的卻是齊白石的畫。

白石老人與羅隆基的交誼,限于資料的匱乏,能說明他們有直接交往的文字材料僅查找到兩件。一件是《人民日報》1956年9月2日的一則新聞,大意是報道齊白石榮獲了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的國際和平獎金,有關(guān)部門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授獎儀式。會上,白石老人宣布將500萬法國法郎獎金的一半長期存在銀行里,以每年所得利息作為“齊白石國畫獎金”,并請郭沫若、陳叔通、羅隆基等人代他籌劃這一獎金的用法。能委托羅隆基代為籌劃獎金的用法,說明齊白石與羅隆基當(dāng)非泛泛之交。

另一件是毛澤東致羅隆基的一封親筆信,收在葉永烈所著《離人淚》一書中。由于《毛澤東書信選》未收該信,因而流布不廣。信的內(nèi)容很短,全文如下:“努生先生:來信并承轉(zhuǎn)齊老先生惠贈各件,均已收到,甚為感謝。請將我的謝意轉(zhuǎn)致齊先生為荷。順祝健康 毛澤東 九月三十一日”。至于齊白石為什么要通過羅隆基轉(zhuǎn)贈毛澤東,轉(zhuǎn)贈的又是什么?在信中是看不出來的,但齊羅之間不一般的交誼,由此應(yīng)是確定無疑的了。

據(jù)安福縣志辦的姚義興在網(wǎng)絡(luò)撰文介紹,羅隆基的唯一侄兒羅全歡曾針對上一封信有過釋疑,大意是:上世紀(jì)50年代初,齊白石有一個兒子在老家有一些田產(chǎn),在土改運(yùn)動中被劃為地主,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要將已在北京的這個兒子揪回家鄉(xiāng)批斗。白石老人恐有不測,心急如焚,于是請比較熟悉的朋友羅隆基幫忙。出于對白石老人安危的考慮,加上羅隆基了解到白石老人的那個兒子雖有剝削,但無血債,于是直接向周恩來總理匯報了此事。經(jīng)總理從中協(xié)調(diào),羅隆基又找到當(dāng)時的公安部長羅瑞卿,有關(guān)部門向當(dāng)?shù)厝罕娮隽苏f服解釋工作,白石老人的兒子免遭不幸。從此以后,齊白石與羅隆基成為忘年之交,曾將一些書畫精品贈送羅隆基。齊白石一些贈予中央領(lǐng)導(dǎo)的作品,有時就請羅隆基代為轉(zhuǎn)送。

對于齊羅這段交誼,由于沒有其他確切的解釋,羅全歡的說法雖不能讓人十分信服,但聊備一說。據(jù)林浩基所撰《齊白石》一書記載:建國之初,齊白石受湖南一位友人相托,給毛主席代轉(zhuǎn)去了一封信,這才知道毛澤東原來也是湘潭同鄉(xiāng)。過了些日子,他收到了毛主席的親筆信,字里行間,敬老崇文,謙虛有禮,使經(jīng)歷了人生滄桑的白石激動萬分。他操起刻刀,精心鐫刻了“毛澤東”的朱、白兩文壽山名章,托人獻(xiàn)給毛主席,以此表達(dá)他對領(lǐng)袖的崇敬之情。

1950年4月的一天下午,毛澤東派人將齊白石接到中南海做客,暢談甚歡。為感謝毛澤東,這年國慶前夕,齊白石從自己多年珍藏的書畫精品中,挑選出一幅立軸《鷹》和一副對聯(lián),同時又把自己使用了半個世紀(jì)的上等石硯,一并托人送到中南海。毛澤東收到這些珍貴的禮物后,很快給他送來了一筆豐厚的潤例表示謝意。

1953年1月7日上午,中華全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舉行盛會,慶祝一代丹青大師齊白石93歲壽辰(實際上是90周歲壽辰)。生日過后不久,毛澤東派人補(bǔ)送了四件禮品。齊白石激動不已,說:“毛主席今天給我送這樣重的禮,太看得起我了。古人講‘蔗境彌甘’,在新社會我可是享到了這份清福了。”這以后的幾天時間里,他一直沉浸在幸福、激動之中,很經(jīng)意地構(gòu)思、繪制了兩幅畫,送給了毛主席,一幅是《旭日老松白鶴圖》,一幅是《祝融朝日圖》。

1957年5月22日,毛主席專門派了秘書陳伯達(dá)、田家英來到跨車胡同,探望齊白石,問候他老人家的生活起居、身體狀況。

從以上記載可知,白石老人給毛澤東送過三次作品:建國之初送的是“毛澤東”的朱、白兩文壽山名章;1950年4月送的是兩幅書畫和一個硯臺;1953年1月送的是兩幅畫。

另外《齊白石全集》中,1951年作《益壽延年》:款題“毛主席教正”。1952年92歲作《梅花茶具圖》,題“毛主席正”。1954年作《松鶴圖》,題“毛主席萬歲”。

這其中哪次是齊白石托羅隆基送給毛澤東的呢?由于毛澤東致羅隆基的信,未署年份,亦無郵戳,且齊白石去世于1957年9月16日,葉永烈斷定是在1951年至1957年間所寫,但恐怕也是不確的。如果從信中所述“惠贈各件”來看,1950年那次可能性反而較大,三件東西,分別是繪畫、書法、硯臺,最符合“各件”的特點,而前后兩次物件種類單一,均可以用“惠贈篆刻”、“惠贈丹青”來表達(dá)。此外,自從1950年4月毛、齊相識之后,交往日漸增多,似乎也沒有再通過中間人轉(zhuǎn)交的必要了。

從羅隆基收藏大量的齊白石繪畫,并接受委托轉(zhuǎn)交作品給毛澤東來看,齊羅之間有著一定的交誼。但是否如羅全歡所述,羅隆基曾在齊白石兒子的事上幫了大忙,難以盡信。因為從上面所引材料中完全可以看出,毛澤東對齊白石是尊敬有加的,齊白石與黨內(nèi)一些高級干部也都有交往,為了自己兒子的事情,為什么不直接去找毛、周反映?(1956年冬就直接去找過周恩來一次)或者可以找黨內(nèi)的高級干部反映,而為什么要找一個并沒有實權(quán)的民主人士呢?這是比較讓人費解的。況且羅隆基并未與其弟弟、侄子在一起生活,所以羅全歡講的這個故事只能姑備參考。

白石老人是著名畫家,但也有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性格特點,比如比較吝嗇,家里的柴米油鹽他都要親手掌管,平時他腰間就掛一串鑰匙,足足一斤多重,每天家里大師傅做飯的時候,都要先找他開柜取米。在潤例上也比較堅持。據(jù)齊白石嫡傳曾孫齊耕夫回憶:章伯鈞、羅隆基每人送來500元錢請齊白石畫蝦,并且反復(fù)叮囑白石老人要畫7只蝦,可沒想到最后齊白石只畫了5只。他說自己的蝦是100塊一只,結(jié)果弄得章伯鈞、羅隆基又各添了200塊,白石老人才肯補(bǔ)上兩只。如果此說屬實,則又說明齊白石與羅隆基的交誼似乎并不甚厚。(《南方日報》2007年9月26日)另外,吳祖光在1957年6月25日的日記中記載:“午后到編輯處開會,廠內(nèi)布置整風(fēng)學(xué)習(xí)也。談了羅隆基破壞‘齊白石電影事’。”由于此事能查到的材料僅此一處,難以明了事件真相,姑記之存疑。

1965年12月7日,羅隆基病逝。由于羅隆基無妻無子,他收藏的字畫將歸向何處呢?據(jù)當(dāng)時負(fù)責(zé)處理羅隆基后事的民盟中央機(jī)關(guān)干部回憶:“8日上午,公安部、統(tǒng)戰(zhàn)部已有人來過,分別帶走了羅的幾箱文物……統(tǒng)戰(zhàn)部把羅的衣服、字畫和無關(guān)緊要的書籍、信件交給民盟。羅的弟弟選了一些衣服、字畫、紀(jì)念文物帶走。”(王健:《八十年生平紀(jì)事》)

據(jù)葉永烈《離人淚》一書記載,羅隆基的弟弟羅兆麟回憶說:“羅隆基大部分遺稿,被有關(guān)部門拿走,他只拿到一小部分”;另據(jù)《撩開歷史的迷霧》一文介紹:羅兆麟在“文革”中也慘遭不幸,“所保存的羅隆基遺物中,有一百多幅名人字畫,除尚存十七幅之外,其余不知去向。”

而在另一位知情人的筆下,事情又成了這個樣子:“英雄無后,天才無種。羅隆基無妻又無后,他的弟弟與侄子繼承了他的財產(chǎn):拿走了他全部的字畫;賣了所有的青花瓷器;接手了數(shù)千元的現(xiàn)金;兌換了從前的美國朋友送他的六百元美鈔;大概他還留有極少量的黃金。叔侄倆把他的書籍捐給了民盟中央,獨獨甩下骨灰──羅隆基的骨灰,走了。(一九)八三年一個冬日的晚上,由羅隆基供養(yǎng)讀完大學(xué)學(xué)業(yè)的侄子來京出差,提著個大蛋糕探望母親。他喜洋洋美滋滋地告訴母親:前不久,挑了十八幅齊白石的畫(羅隆基專門收藏齊白石),以三萬元的價格賣給了省博物館,現(xiàn)在自己是個萬元戶了。母親送走客人后,哀嘆不已,說自己要有三萬塊錢就好了,可以留住老羅的藏畫。”(章詒和:《一片青山了此身——羅隆基素描》)

究竟誰是誰非,作為局外人,已無從評判,只能錄下各家所言,供讀者諸君參考。另外,本文開頭所提到拍賣會上的數(shù)幅齊白石送給羅隆基的畫,究竟是怎樣從羅家一步步走到拍賣會上的,應(yīng)該同樣也是局外人難以知曉的一個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