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眾友聚會,因為七嘴八舌正上演的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續(xù)集),不知不覺中便扯起了“用人”這個話題。

用人,即指用有膽有識有德有才之人,而絕非酒囊飯袋、昏聵貪婪之輩。

話雖這么說,但有時候一些缺德少才之人因了某種關(guān)系,靠了某種手段(有說這手段也不失為一種“能”者),免不了也會登上權(quán)力的持有者、決策者的位置。這種人爬上高位并不可怕,只要那些德才兼?zhèn)渲巳栽谒麄冎希藗兊男睦锉銜?,事業(yè)依然有望,只是做起事情來恐怕要麻煩點,倒是真的。

用人,即用由人的智慧之火提煉而成的良苦計謀或勇武精神。曹操諳此理,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劉備信其道,以退為進,終于稱王西蜀。假如袁紹也是個善從良謀之人,假如劉備沒有諸葛亮鼎力相助,假如孫權(quán)不仰仗周瑜、陸遜,很難設(shè)想人們還能去演義什么“三國”!

用人的確是一門學問。曹操以威懾人,劉備以誠感人,孫權(quán)以恩施人,真乃各有高招。所以,才有那么多想乘坐他們的大船、從而實現(xiàn)個人夙愿之士為其效力。但也有如徐庶一言不發(fā)、身在曹營心在漢、且誓終身不事曹而甘愿埋沒一身才華者。

當然也有人辯解,像徐庶這樣的人才,雖不能為曹出謀,但不為他人設(shè)計,實際也算幫助了曹操。有人還設(shè)想,假如曹操有諸葛亮這樣的能人相助,歷史又該是一個什么模樣?諸葛亮為什么不去輔佐兵多將廣的曹操?曹操又為什么不先于劉備去顧請諸葛亮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諸葛亮乃賢能之士,焉肯去事奸猾暴虐(對歷史人物的重新評價,則另當別論)呢?

歷史就是歷史,早已容不得今人去作什么“設(shè)想”和“假如”了。

用人有信用、重用、利用之區(qū)別。這是王者心態(tài),這是霸者手段,這是智者憂思。

通常說,被信用是一種幸運,以此,他可于事主同時,達到個人某種目的,實現(xiàn)人生自我價值;被重用是一種機遇,以此,他可嶄露自己的聰明才華;唯被利用者最悲慘不過了。

呂布有勇無謀,只好被人利用;貂蟬承人恩惠,且又是一弱女子,不被人利用奈何?曹操的軍需官被利用,為穩(wěn)定軍心甘愿丟掉腦袋,可謂他忠心事主的一種選擇……

君不見,在《三國演義》一場場能人斗智的戰(zhàn)役中,那些軍事指揮家們不都在從戰(zhàn)略或戰(zhàn)術(shù)上利用他人之勢嗎?

任人唯賢或唯親,兩種對峙的用人之道,直把個“三國演義”妝扮得燦爛繽紛。

任人唯賢者唯才是舉,無德能之人難以由此騰至高位。但明者也難免有用錯人時,如諸葛亮用馬謖。但由于他能及時糾過自省,并因此導演出一場“空城計”,反而增加了人們對他的景仰度。心理變態(tài)的袁紹則不同了,吃敗仗不找自家原因,為顧及面子竟含羞殺死了曾經(jīng)向他苦進良謀的帳下賢士。

善良的人們還須警惕:有些貪婪、無恥之輩,為達一己之私利,常常以假相掩其卑鄙,一旦騙取信任被舉薦用之,其丑陋靈魂便會逐漸暴露,如當今那些竊取高位的貪污、受賄案犯者們。

論資排輩是任用賢臣良將的一道屏障,它像一塊巨大的石板,愚頑而殘忍地擠壓著人才的發(fā)育成長。

劉備不論資排輩,所以才甘拜山野村夫為軍師;孫權(quán)不論資排輩,所以才肯拜年輕的陸遜為統(tǒng)帥;曹操亦然,所以才有了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的千古絕唱。

當代改革大潮中的開拓者們也不論資排輩,他們敢叫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所以才使平川靜野聳立起一簇又一簇魅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