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國老少還都在為舟曲的事情揪心的時候,多家網(wǎng)絡和報紙爆出一條好消息——中國第二季度GDP超日本,成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了。

想想吧,世界第二,咱可是超有錢了呀!由不得傲然雄起之感頓生。不過,緊跟著還有另一消息——教育部某官員宣布,“未來十年我國仍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這是綜合我國的國情、國力做出的決定,我國尚不具備延長義務教育的條件”。

剛為當上世界老二樂得嘴還沒合上呢,這又說國力不頂勁了,咱倒是有錢沒錢啊?不是還有媒體放話:往長里說至多20年,短里說再過9年或就趕上老美,成世界老大了嗎?

有懂經(jīng)濟和不懂經(jīng)濟的專家掰開揉碎地解釋:總量是老二,一人均就沒戲了,就得往一百后頭找去了。這又接上過去“人口多,底子薄”的老說辭,苦口婆心地提示你要懂得大有大的難。

可咱還是不懂了,既已發(fā)達成“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錢也還要算計著花,連事關(guān)民族前途的教育大計都要打一打折扣,那么我們該怎么看待“中國行政公務開支是日本的18倍,位居世界第一”這樣的現(xiàn)實呢?

早在1995年,我國行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已達11%,到2006年已接近30%,而同年的日本僅2.38%、英國4.19%、韓國5.06%,印度6.3%,美國也僅為9%。

更有調(diào)研報告指出,在我國行政支出中,公車消費占比尤其高。目前,黨政機關(guān)及事業(yè)單位公務用車總量為200多萬輛,每年公車消費支出1500億—2000億元(不包括醫(yī)院、學校、國企、軍隊以及超編配車),年公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為20%以上。自2007年以來,該項經(jīng)費支出已接近9000億元。對照“尚不具備條件”的說辭,這錢花的是符合國情還是符合國力?

記得30年前有個口號——“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近年不見有人喊了,否則喊的聽的都會不好意思,因為一些比咱們窮的國家在教育投入上都超過了咱們。“百年大計教育第一”,此理盡人皆知,但也僅僅是知之而已,并不妨人家以“條件尚不具備”之類的東西繞得你一會兒云里一會兒霧里,讓你在仰望高高的GDP的時候,感受到些許無奈與疏離。

從網(wǎng)絡上看到不少網(wǎng)友把GDP謔稱為“雞的屁”,透露出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不耐煩。有一句話頗具概括性:“我們不關(guān)心‘雞的屁’,我們關(guān)心的是雞的蛋”。這話直白地表明了老百姓務實的態(tài)度,也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的經(jīng)驗——抓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放進自己兜里的才是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普通老百姓眼里,GDP僅僅是一組數(shù)據(jù)而已。當堅挺的GDP被當做成就和榮譽炫耀的時候,老百姓從中感受到的卻是別一番滋味。

一如被稱為北京南城土著的草根歌手川子在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中所唱的:

“……

但是我的寶貝,你知道嗎?

現(xiàn)在的錢有多么難掙??!

養(yǎng)一個孩子多么不容易呀!

計劃生育還有什么必要嗎?

偉大的祖國她超有錢吶!

四萬個億跟我有蛋關(guān)系呢?

驕傲的GDP它噌噌的長??!

能為我換來幾包尿不濕嗎……”

不管這歌詞是否引起你的共鳴抑或不認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源自生活,是以白描手法表達著無奈與不耐煩。這種無奈與不耐煩不僅反映在川子的歌詞里,它更多地存在于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在人們的行為舉止中。人們急迫而焦躁。當開胸驗肺、跳樓討薪、挾尸要價等極端維權(quán)事件不時爆出,當人們有病忍著不敢看,干一輩子買不起房的情況成為常態(tài)的時候,幸福和尊嚴不啻海市蜃樓。

現(xiàn)在時可聽到還富于民的呼吁,的確,是該還富于民了。人民的富裕也是國家的體面,讓百姓生活富足才是國家財富存在的意義。GDP如果是一頭肥豬的話,就應當有更多的肉放在百姓的碗里,而不該是讓人們在仰望中感到其“繩繩兮不可名”,乃至“復歸于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