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止一部電視劇以抗日鋤奸女烈士鄭蘋如為原型鋪陳渲染,實則與歷史真實大相徑庭。當年李安導(dǎo)演的《色•戒》雖然于威尼斯電影節(jié)奪得金獅大獎,主角王佳芝的原型卻引起了爭議。電影系據(jù)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不可否認,張氏小說取材于當年暗殺漢奸而英勇犧牲的女烈士鄭蘋如的事跡。張愛玲近年來大受吹捧,我個人認為她的小說就是淪陷時期腐蝕人民的麻醉劑,與日寇在淪陷區(qū)推銷吸白面如出一轍。附帶提一句,她的漢奸丈夫胡蘭成的書也開始招搖過市,這若在韓國莫說出書,家產(chǎn)也是要籍沒的!
鄭蘋如是烈士,張愛玲雖然借助于烈士的事跡,卻改頭換面糅進了自己的經(jīng)歷。甚至不惜歪曲之能事,如寫主人公王佳芝實施“美人計”,伺機刺殺,但在漢奸為她買鉆戒的過程中為之感動,竟改變初衷!近來,鄭蘋如的小妹鄭靜芝向媒體澄清傳聞,這位80歲的老人希望不要對烈士的“崇高人格和志向”予以褻瀆。“把鄭蘋如描寫成以色相誘人的交際花”,希望觀眾“看過電影后切勿把片中沉溺情欲無法自拔的女主角與歷史上大義赴死的抗日烈士劃等號”!因鄭蘋如原為中統(tǒng)特工,故近日臺灣“軍情局”也證實:影片《色•戒》中王佳芝確有其人其事,即鄭蘋如。但據(jù)“調(diào)查局”公布資料,鄭蘋如遠非如《色•戒》中之描寫,而是英勇赴義的巾幗英雄!
我很多年前編著《舊中國“蓋世大保”秘錄》,即知鄭蘋如之名,爬梳史料,但卻不得其詳。如根據(jù)原中統(tǒng)高層人物汪曼云、馬嘯天供詞整理出版的《魔窟》一書,其中對鄭蘋如的描述即或詳盡,但由于角度不同,使人感受不到烈士的凜然大義!《色•戒》不僅歪曲了鄭蘋如,也美化了漢奸,如此暴露鼓吹漢奸的“人性”和色欲,令人扼腕道德標準的淪喪。
我們有義務(wù)復(fù)原烈士的本來面目。鄭蘋如1918年出生,父鄭鉞乃同盟會、國民黨元老,其母為日本人??箲?zhàn)爆發(fā),年僅19歲的她加入中統(tǒng),起初專事搜集情報。年輕貌美的她曾上過當時最紅的畫報《良友》的封面。她結(jié)識不少日偽高層,曾一度策劃綁架日本首相之子近衛(wèi)文隆,以結(jié)束抗戰(zhàn)。后來接受命令刺殺大漢奸丁默邨。在第一次狙殺未中已受懷疑的情況下,她又單身執(zhí)行刺殺,不幸被捕,于1940年壯烈犧牲。年僅23歲。據(jù)中統(tǒng)材料證實:她臨死都未暴露身份。鄭振鐸在1945年10月6日《周報》以《一個女間諜》一文贊其:“為了祖國,她壯烈的死去!她比死在沙場上還要壯烈!”鄭蘋如犧牲后并未得到公開表彰,國民黨當年宣布的《上??箲?zhàn)蒙難同志名單》也未載其名。
尤令人感動的是,一個忠烈之家孕育出了不止一個烈士。其父鄭鉞在上海淪陷后,拒絕日偽邀其出任偽司法部長之職。其弟鄭海澄在抗戰(zhàn)后從日本歸國參加空軍,于1944年1月在保衛(wèi)重慶的空戰(zhàn)中壯烈犧牲。她的男友王漢勛亦為空軍飛行員,1944年8月在執(zhí)行任務(wù)時殉職。至今,鄭、王二人的英名仍鐫刻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的紀念碑上。值得一提的是鄭蘋如的母親木村花子(中文名鄭華君),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夫攜女回到上海。鄭蘋如被捕后,日偽曾開出條件,如鄭鉞出任偽職,其女可保不死。母親愛女心切,但終未勸過丈夫一句!有深明大義的母親,就有視死如歸的女兒!可以想見,面對扼住女兒喉嚨的死神時,父母心中充滿了多少九曲回腸的痛苦!
鄭蘋如本來前程可以如花似錦,她生前是上海政法學院學生,父親是高級檢察官,前途可保無虞。她熟諳日語,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加上年輕貌美,過上錦衣飫食的生活易如探囊取物?;幽耆A還未嘗過愛情的甜蜜,曾與男友相約,待抗戰(zhàn)勝利再結(jié)連理。我想,這樣的奇女子,一定最忠貞她的初戀,最渴望享受愛的柔情,“直教人生死相許”,可惜上天辜負了她的一片丹心!其實,這才是銀屏所應(yīng)刻畫的萬種柔情!以告之后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真的不要褻瀆這位令人感佩的連愛情都沒有享受過而為國捐軀的奇烈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