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間,不覺竟上了點歲數(shù),難免不時想到“老”這事兒。
梁啟超說:“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思既往,則生戀棧心,保守,多憂慮,“一切事無可為者”;思將來,則生希望心,進(jìn)取,敢冒險,“一切事無不可為者”。
在《少年中國說》里,梁任公將衰敗的祖國比為“老人”,而將未來中國比為“少年”,反復(fù)強調(diào)老人與少年的性格對立,以“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一連九組同類比喻,闡明“少年中國”將如“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蒸蒸日上,走向美好未來的道理。他激情的筆鋒,他摯誠的愛國之心,感染了其時多少熱血青年!
撇開比喻不談,梁先生對于老人和少年性格特點的概論,又多么生動精準(zhǔn)。一個人從搖籃到墳?zāi)?,生理、外貌、心理、價值取向等等,別說老人與少年大不同,便是相隔很近的青年與壯年時期,也頗有異。這“異”,乃是自然規(guī)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你總不能否認(rèn)“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fā)源”這樣的狀貌吧。
然而,咱們切勿為梁任公汪洋恣肆的比喻所迷惑。他只是為了強調(diào)老少兩極的差別,而搜索枯腸地故意將兩方面夸張得那么尖銳對立,那么水火不容的。而且,他是以老年、少年比喻國之衰落、勃興,而一切比喻都是蹩腳的;如果還原到有血有肉的人之本身,咱們一定能發(fā)現(xiàn),其老其少也,非但不同之處顯然,相同之點也更多呢!
咱們?nèi)匀槐荛_梁啟超比喻的對象──國家──來談,他如此看待人之老少,那是100多年前的觀點。那是個什么時代?“人生七十古來稀”,是真“稀”,均壽40歲出頭。50歲,就當(dāng)太老爺啦!魯迅55歲逝世,看他最后幾年相片,純?nèi)焕衔桃粋€。20世紀(jì)30年代,激進(jìn)文人錢玄同說:“人到40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當(dāng)然他在搞笑,所指也許是40歲思想保守了,當(dāng)死,但也隱含了其時人們觀念中的40之“老”。今人八九十歲壽終正寢,稀松平常;40來歲,人家叫他“小伙子”呢。今天對“老”的界定與往昔不同,“老年觀”也隨之大異于前。
“思既往”,不是老年人的通??;而“思將來”,也并非少年人的專利。語言學(xué)家王力先生80多歲時作明志詩云:“漫道古稀加十歲,還將余勇寫千篇。”古文字學(xué)家商承祚寫過一首打油詩:“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難得計,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滿地爬,二十三十在搖籃里!”以99歲高齡西去的世紀(jì)文學(xué)老人謝冰心,生前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一直鼓勵小她幾歲的蕭乾,說倆人要攜手跨入21世紀(jì)。她的思想永遠(yuǎn)年輕,去世前幾年寫的大作《空巢》轟動文壇。依然健在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高壽一百有七,每月至少寫兩篇時事美文。誰說,老了就“保守”,“一切事無可為”?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是對的;但夕照自有夕照的輝煌和溫柔。
“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二者有別;但一本字典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一本精裝的字典,更添雍容華貴,雖無“戲文”的生氣、靈動,卻是別一番典雅風(fēng)景。
“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這即是偏見了;現(xiàn)在的事實是,戒毒所里百分之九十多倒是青少年。拿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與一個面黃肌瘦的少年比,咱們更愛誰、厭誰?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瘠牛、乳虎的形象是那么迥異;但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為人類作了大貢獻(xiàn)的牛,老來飼以美食,使之變“瘠”為“腴”,頤養(yǎng)天年,且“宜將閑情學(xué)少年”,可與“乳虎”媲美,各顯神采,不也昭示了社會的進(jìn)步和道德的增值嗎!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之鐵路”,似乎前者僅供觀賞,而解決實際問題,仍須后者;但“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金字塔”不妥善保護維修,也會大失光彩,連“中看”也不“中”了。而且金字塔畢竟是一種偉大存在,是人類文明的驕傲。
當(dāng)今之世,人道主義被喊得山響,甚至成了某些霸道強人干涉、懲罰他人的一件武器,一個借口,一道招牌。但據(jù)說最注重“人道”的那個地方,卻是“兒童的天堂,青年的戰(zhàn)場,老人的墳場”。假若真如所說,咱們不能不深感悲哀。試問沒有老人,兒童“天堂”從何而來?而青年在“戰(zhàn)場”拼搏,就是為了走向“墳場”嗎?從道德上看,這是一種墮落;從邏輯上講,這是一種悖論。老年人既然是人,自然也該享受人道主義光芒和雨露的滋潤。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這個問題愈加變得緊迫和現(xiàn)實。
社會理應(yīng)讓老年人高質(zhì)量地、快樂地活著。“西風(fēng)一夜催人老,凋盡朱顏白盡頭”,活得膩膩歪歪,被歧視,被限制,被忘卻,甚至被遺棄,被罵為“老不死的”,成了累贅……活啥勁兒!還是梁啟超說的:“人莫不欲其‘最上’之物”,切記,老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