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到底是進步了。隨著世態(tài)民風(fēng)的變化,人們頭腦中許多觀念,正在不斷地更新。其實這也是歷史的必然。有些沿襲多年的觀念,倘若依然故我地存在,別說社會不會進步,就是人們的生活也要停滯,什么“生機”、“希望”一類的字眼,最終還是做為向往留在人間。

那么,這眾多更新的觀念中,什么更令人欣慰呢?我以為,還是對人的看法和評價。

過去在極“左”路線的影響下,凡人凡事都得用階級觀點去看,只要是家庭出身好,政治上無問題,那這個人一定是好人。至于屬于無法改變的個人品德如何,似乎大可不必去問,就算干出些傷天害理的事來,也是小節(jié)。因此,在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里,有些整人、害人的“英雄”,也就大有了用武之地。這些人憑借善于投機、鉆營的本領(lǐng),很能博得當(dāng)權(quán)者的歡心,于是便對自己的“假想敵”大加討伐。特別是在人妖顛倒的“文革”期間,這些投機成性的人,更是淋漓盡致的大展其才,甚至于無中生有地制造“政治事件”,用來陷害正直的干部、群眾,以便為自己換取點便宜。

也許有人會說,在那么大的政治運動里,這種事是難免的。這道理并不完全錯,但事情并不那么輕松。在政治神經(jīng)繃得緊緊的那些年,有些人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隨大流干些錯事,這是可以諒解的。既無能力抵抗,又無膽量逃脫,只能如此而已。還有些人把一時的糊涂當(dāng)進步,真心實意的維護“精神支柱”,這同樣是可以原諒的。這都不能算做品德問題。而有些人則不是這樣,他們故意惹是生非,打小報告、造謠中傷,目的就是要害人利己,這就屬于品德問題了,決不能容忍和原諒。

檢驗這種人,其實也容易。尤其是在政治比較安定的今天,只要我們不太粗心,這種人稍做點手腳便可發(fā)現(xiàn)?;加羞@種屬于品德頑癥的人,如同吸毒成癮者,他是絕不會老實的,越是安定團結(jié),他越是有種失落感,總得想辦法發(fā)作。盡管有的時候不允許他胡作非為,更很少可能危及別人的政治、人身安全,但他的這些小動作也好似吃飯吃出蒼蠅,讓人不免感到惡心得想吐?,F(xiàn)在有些單位有的人之所以不愉快,正是因為還有著品德頑癥的病者在發(fā)病。

俗話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種患有品德頑癥的人的存在,是完全合乎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根本用不著大驚小怪。問題是有些善良人看不透這種人的本質(zhì),總以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過去特定環(huán)境里的事,在今天即使偶爾發(fā)作也成不了大氣候。豈不知這些人在為人處事上很有一套,或者利用家人好友為自己制造輿論,或者親自出馬干點什么討人喜歡,這樣也就掩蓋住了品德上的不治之病。不讓這種人表演、害人、擾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有一天他徹底暴露了,就等于給自己挖了個坑,被埋葬的只能是品德頑癥患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