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與馬腳都與舉止有關,舉止這兩個字,是看電視冒出來的,電視上總愛播放“開會”新聞,我們各級的開會大概都相仿,各位與會人士,個個西裝領帶。坐在主席臺的人都給個臉部特寫,這就是將來文字報道中會點出名字的首長,其他的遠遠望去,彼此彼此,都是聽會者,分不出張三李四。這就是西裝和制服的好處,強調(diào)身份,強調(diào)職務特色,悄悄淡化個人色彩。當然也有不同的會在電視上開著,比方海峽那邊的立法會之類,各式人物登臺,前胸后背都寫上自己的名字,經(jīng)常不是用嘴開會,而是拳腳相加地出演武打戲。我曾大為不解地問一個臺灣朋友:“都是民意代表,有頭有臉的人物,怎么這樣開會?”朋友釋惑:“民意代表嘛,要讓他的選民看到他呀!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那里,誰知道他想什么干什么?動手動腳才能上鏡呀,萬一上鏡看不清臉,拍到背上胸前的名字,大大提高曝光率呀!”啊,這就是不同背景的開會,大陸開會聽其言,海峽那面常在電視上觀其行。
我們常說“聽其言,觀其行”。行者,當然指人的各種社會活動,而“舉止”是行的基本的活動,有人把它叫做肢體語言。我們從小就常聽大人說“坐有坐相,站有站樣”,就是肢體語言的最初訓練?,F(xiàn)在的儀仗兵和禮儀小姐,就是以肢體語言表演為職業(yè)的專業(yè)人士。當然也有人不用訓練掌握的其他功夫,如2009年網(wǎng)上大紅的“奧巴馬女郎”,這個站在奧巴馬身后的淑女大學生,不動手,不抬腿,不動聲色地站了那么一下,竟然成為當年網(wǎng)絡紅人。我想,也許這會讓多少大學生夢里都想改學禮儀。早些時間讀《文匯報》上一篇新華社記者報道稱:“網(wǎng)絡安全部門的調(diào)查顯示……海南一家網(wǎng)絡炒作公司事先讓參與交流活動的上海某大學生王某某占據(jù)奧巴馬身后較佳的拍攝位置,并在交流活動當日,通過媒體安排一名公司人員進入場館,拍攝了多組王某某在現(xiàn)場的照片,于當晚以‘奧巴馬女郎’為題在境內(nèi)各大網(wǎng)站廣為張貼……據(jù)調(diào)查‘奧巴馬女郎’王某某出生于1987年6月,上海某大學在讀研究生。她與網(wǎng)絡炒作公司簽訂協(xié)議后,支付給網(wǎng)絡公司約40萬元的炒作費用。”嗚呼,比起扭彎腰的芙蓉姐和笑咧嘴的鳳姐,80后的王某確實出手不凡,她淑女般手腳不動安然站立,網(wǎng)絡上翻江倒海大紅大紫。長江后浪拍前浪,“奧巴馬女郎”把那些在電視上表演的衣背上寫字的政治家,一個個拍到了沙灘上!只可惜,不到兩年,紅過了,浪停了,40萬元的幕后交易,讓我們想起“舉止”下的兩個詞:做手腳、露馬腳。
有人說,這算什么?這不就是包裝嘛。當然,在這個商業(yè)時代,我們見慣了各式各樣的包裝,也見過包裝出來的各式各樣貨品。我們也見過各式各樣的人物系列:西裝領帶,職場系列;長發(fā)配休閑名牌,現(xiàn)代派藝術家系列;長須配唐裝再加玉石零碎配飾,國學藝術大師系列……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包裝之外,就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別,真?zhèn)沃妗Uf那是修養(yǎng),說那是氣質(zhì),說那是風度,說什么也與“舉止”相連,都是一伸手,一抬腳,一彎腰,一回首,怎么差別就那么大呢?
舉止中有人的教養(yǎng),那是品德的體現(xiàn);舉止中有人的修養(yǎng),那是品行的體現(xiàn),當然其中也有人的營養(yǎng)(包括錢袋的營養(yǎng)),身著品牌打扮合體。教養(yǎng)、修養(yǎng)、營養(yǎng),都重要,也會讓人舉止各異。品德、品行、品牌,都影響形象,只是內(nèi)修外飾作用不同。舉止肯定不僅是內(nèi)功,也要有外飾。內(nèi)外一致,相得益彰。怕只怕,內(nèi)修不足,縱是一身的世界名牌,只會更加惡俗。啊,我們進入了一個商業(yè)時代,對于許多人而言,也是一個“營養(yǎng)”豐富的時代,包裝過度的時代,千方百計搏出位的時代,因此,舉止能否得體,值得一想。
能夠吃飽穿暖的中國人,開始把文明寫上城市和鄉(xiāng)村的愿景。其實,一座城市的文明,除了歌劇院和博物館,更明顯的是每個居民的舉止。最好的舉止是兩個字:得體!什么叫得體?一言難盡,于是想出了這篇文章,與讀者一起細細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