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報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專辟欄目刊載了毛澤東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幅書法作品,內(nèi)容是詞作——《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在其右下方,還特別注明“此作品現(xiàn)存于中央檔案館”。
這是一首曾被譜成歌曲,并廣為傳唱的詞作。其內(nèi)容亦自然為大家熟知。
但是,只要對該報刊登的這幅書法作品稍加品讀,便會發(fā)現(xiàn)這幅書法作品的標題、落款有悖常理,甚至連詞序都顛倒了。
難道中央檔案館就存這樣的一幅書法作品?
有讀者出于愛護之心向有關部門征詢此事,得到的卻是一個非常自信的答復:這是毛主席當年的書法作品,不會有錯的……
然而,此后的第四天,該報在同樣的版面、同樣的位置,又一次刊登了該幅書法作品。與上一次所刊的相比較發(fā)現(xiàn):詞序順了,題款也有變化,但是否準確卻仍有存疑。當然,作為一介百姓自然無處校核原件。但卻說明,第一次所刊有錯。
錯了,而且是如此一件珍貴的書法作品,出現(xiàn)了如此不應該出現(xiàn)的錯——將原作的詞序弄顛倒,至少說明:刊載該作品之時,責任編輯并沒有負責任地進行閱讀,以致連詞序顛倒這樣的問題都沒有發(fā)現(xiàn);該責任編輯缺乏對中國古典詩詞的格律的起碼了解,缺乏中國書法作品題款格式的基本常識。
錯了,作為一家“國”字頭的大報,就要有敢于擔當?shù)挠職猓矣谡境鰜沓姓J錯誤,并向廣大讀者致歉。難道向廣大讀者致歉,很難嗎?!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劉云山同志,在2013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發(fā)表講話強調(diào),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黨的建設法寶,是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要把批評和自我批評貫穿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圍繞“四風”查擺問題、剖析根源,敢于揭短亮丑、動真碰硬,防止好人主義,克服庸俗之風,真正達到“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
事實上,該“國”字頭報紙的主管部門,早在今年7月就已指出: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合理調(diào)配時間,嚴肅認真“照鏡子”,主動“正衣冠”。
愚以為,在“國”字頭報紙上刊登如此重要的書法作品,卻出現(xiàn)如此重大的錯誤,正好可以當作一面“鏡子”好好地照一照,再好好地“正衣冠”。
真要想“照鏡子”、“正衣冠”嗎,請從向讀者致歉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