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義是一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當官做老爺?shù)念I導作風,黨和人民歷來深惡痛絕。早在1944年,毛澤東就給官僚主義畫像,說官僚主義“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不靠,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很像泥塑神像”。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又告誡全黨“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1963年,周恩來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干部會議上的報告中,著重講了反對官僚主義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列舉了官僚主義的20種表現(xiàn)。1980年,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官僚主義現(xiàn)象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它的主要表現(xiàn)和危害是: 高高在上,濫用權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好擺門面,好說空話,思想僵化,墨守陳規(guī),機構(gòu)臃腫,人浮于事,辦事拖拉,不講效率,不負責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諉,以至官氣十足,動輒訓人,打擊報復,壓制民主,欺上瞞下,專橫跋扈,徇私行賄,貪贓枉法,等等。”
對當下官僚主義的特點,可以用“軟、懶、散、庸、驕、貪”等字來概括。“軟”,就是軟弱無力,工作上不敢負責、不敢碰硬、不敢動真格的,遇見問題繞著走,是非面前不開口,甘當“老好人”;“懶”,就是缺乏擔當?shù)呢熑涡模裥傅?,不動腦筋,不思進取,拖拖拉拉,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滿足于照本宣科、照搬照抄,甘當 “收發(fā)室”、“傳聲筒”;“散”,就是紀律渙散,不受限制和約束,來去自由,常常是“上班點個卯,中午洗個澡,下午玩電腦”,過著神仙般快活日子;“庸”,就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渾渾噩噩守攤子,疲疲沓沓過日子,年年都是老樣子;“驕”,就是官氣十足,態(tài)度驕橫,唯我獨尊,盛氣凌人,不可一世,是“沒人惹”、“惹不起”的特殊人物;“貪”,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大搞權物交易、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鯨吞國有資產(chǎn),損害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官僚主義作為一種歷史現(xiàn)象,其產(chǎn)生與國家權力的不可分割性有關。社會主義國家的權力雖然屬于人民,但政權機關仍然不可能由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從事管理,而只能由人民選派、委托的干部代表人民去管理。雖然這些被選派、委托的干部已不再是舊社會的官吏,而是新社會的人民勤務員,但事實上他們?nèi)匀皇蔷唧w行使公共權力的少數(shù)人群,仍然有可能在缺乏有效制約監(jiān)督的情況下,利用手中的公共權力來謀取私利。他們當中有些人也會因為地位和環(huán)境的改變,漸漸脫離人民,不再對委托自己的人民負責,而只對直接任命自己的上級負責,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官員而不愿當人民的公仆,逐步滋長官僚主義的特權思想,產(chǎn)生“專干行政事務并在人民面前處于特權地位的特殊階層”。
封建的“官本位”思想是產(chǎn)生官僚主義和官僚特權的思想根源。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發(fā)展歷程,既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也形成了“官本位”思想、特權等級觀念等封建糟粕。落后的等級觀念和封建特權思想至今仍深刻影響著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近來,媒體爆料有些人“攤上事”之后,口無遮攔地叫喊“我是政協(xié)委員”、“我是人大代表”、“某某是我ⅹ”等等,就是自恃地位高人一等,手中有權,應該得到特殊照顧。究其原因,是封建官僚特權思想在起作用。
官僚特權思想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人們痛恨和反對特權,但潛意識里理解和寬容特權,不但不拒絕,甚至渴望得到和享受。官僚特權現(xiàn)象充斥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尤其在政府機構(gòu)和國企內(nèi)部,特權思想散發(fā)著腐爛的臭氣。政府機構(gòu)中的官僚特權者,已經(jīng)或正在形成與人民群眾相對立的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團,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心安理得地把黨和人民委托給他們的權力和公共資源當作自己的私產(chǎn),沒有“把謀求特權和私利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在企業(yè)內(nèi)部,分配按等級,不按貢獻、不按成就,惟領導馬首是瞻,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列寧曾尖銳地指出:“共產(chǎn)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這里的“這個”,就是官僚特權。蘇共之所以亡黨,就是因為黨員干部“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rdquo;,出現(xiàn)了一批“脫離群眾、站在群眾頭上的特權者”。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體制、機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以各種不同形式廣泛地存在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并且助長官僚主義和腐敗的滋生,侵害國家肌體,疏離黨群干群關系,損害黨的執(zhí)政形象,削弱黨的執(zhí)政能力,動搖黨的執(zhí)政根基。官僚特權是共產(chǎn)黨人的大敵、社會主義的大敵,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格格不入。在我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反腐倡廉,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就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
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遏制官僚主義這個沉疴頑疾,消弭其產(chǎn)生的深層病根,需要多管齊下。要從思想文化層面發(fā)力,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逐漸扭轉(zhuǎn)封建“官本位”文化的痼疾,提升每個人防范特權思想的文化自覺,從而鏟除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滋生的土壤。在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上著力,把官僚特權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鄧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科學地規(guī)范和配置權力,對權力運行的程序和責任有明確的界定,具有不能變通的強制性,是防止權力濫用、遏制官僚主義無可替代的利器。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用力,防止在黨和國家機關中形成官僚特權階層。為此,在大張旗鼓地宣傳和表彰優(yōu)秀干部的同時,按照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臉藴?,堅持群眾公認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原則,選拔那些黨性強、作風正、能力強的人進入黨和國家的公務員隊伍。此外,還要暢通“出口”,堅決讓那些當官做老爺?shù)墓倭胖髁x者出局。
如此,就一定能夠遏制住官僚特權,取得反對官僚主義斗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