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是一本有個性有特色的雜志。我對它產(chǎn)生這樣的認識并發(fā)生興趣是近幾年的事。

20多年前,我兼任單位工會的信息員,隔三差五往上級工會辦送稿,負責工會辦具體工作的蕭主任曾經(jīng)在我就讀的學校當過老師,我們之間很熟。工會辦訂了不少報紙雜志,我有時會借一兩本雜志拿回家看,以打發(fā)平庸單調(diào)的日子。記得當時書架上擺放了一本封面裝幀樸素的《群言》雜志,它在眾多華麗新潮的雜志中顯得非常異類,我以為它是學術(shù)性很強的讀物,便一直沒有碰過它。

三年前的一天,我到已退休多年的蕭主任(我稱他蕭老師)家看望,已70多歲的蕭老師一直讀書看報,筆耕不綴,我們始終保持著師生、文友的忘年之交,經(jīng)常為閱讀、寫作溝通切磋。那天在蕭老師家不知不覺度過了半個下午,告辭時,他說要借給我兩套舊雜志帶回去看。并且說,這雜志我一準會喜歡,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幫助。他轉(zhuǎn)身從書房拿出兩套套著牛皮紙的雜志,我掀開一角,見是《群言》,用棉線合訂在一起,保存得非常整齊干凈。

這兩大套《群言》分別是1992年和1993年出版的。當年,蕭老師退休,工會辦無人接手,加上當時忙于抗洪防汛,管理不到位,許多書刊沒能及時轉(zhuǎn)移。視書如命的蕭老師把《群言》當成了寶貝,從水災(zāi)中搶救出來,一直小心保存著。雖然兩個年份的期刊并不完整,但這里面卻傾注了蕭老師對《群言》的厚愛和珍惜。

20多年后的今天,重新閱讀當年的《群言》,回憶與之共同走過的時代,《群言》中討論的問題、學者們的思想言論在今天依然散發(fā)著光澤。我打心眼里喜歡《群言》的膽識和格調(diào)。

或許因為年近50歲,經(jīng)歷多了,對事物的認識、理解都比以前更全面、客觀。讀《群言》感到非常順暢親切,猶如與時代對話,與名家交流,向?qū)W問家們問道解惑。我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因為是借來的書,讀得就更加仔細。許多長者的文章筆力老到,文風雄健,立意并未隨時間的流逝而過時,他們談時事、論世界,擺觀點、評弊端,繪百態(tài)、樹正氣,歌善美、貶惡俗,博古通今,情理交融,讀來獲益匪淺。當年,季羨林、金克木、任繼愈、牧惠等大家正處在創(chuàng)作的盛年,他們在《群言》上留下的文字閃爍著思想辯證的光芒,引人共鳴、思考、借鑒、感動。

《群言》是講真話的舞臺,《群言堂》、《隨感錄》、《專題論談》、《問題探討》、《參政議政》、《征文》等欄目好看耐讀,多講實話,不空談?wù)f教,不做官樣文章,親和力、感染力直達人心。

1993年第七期是《群言》創(chuàng)刊第100期,7月號上開辟了百期紀念專欄,冰心、費孝通、蘇步青給刊物題了詞,孫越崎、周有光、季羨林、蕭乾、任繼愈等發(fā)來了賀詞,還有無數(shù)的熱心讀者表示祝賀。季羨林的賀詞最有特色,“我們的《群言》決不屬于‘四話’(指假話、大話、空話、廢話)類,它還能講一些真話,是與人為善的真話。它一不靠內(nèi)部新聞,二不靠秘聞和小道消息,專靠真理吃飯,一身正氣,威儀儼然……”《群言》就是靠講真話的本事,立足于思想文化前沿,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

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慢慢地將兩大套《群言》讀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喜歡上了這本刊物,當年便到郵局訂閱了它。

后來我歸還雜志,蕭老師說他現(xiàn)在眼神不好,手頭上還有老年刊物,看不過來,還給他就是讓它在那里睡覺。我若是喜歡,就送給我了。我一聽,高興得連聲道謝。

中共十八大后,中國又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征程。2013年第一期《群言》帶著信心和希望閃亮登場,“寄語二0一三”的專題論談讓人耳目一新,為之振奮;有關(guān)“八項規(guī)定”、“五位一體”、“中國夢”等的鋪陳謳歌像是久違的春風,令人愜意溫暖。今天的《群言》不忘初衷,依然站在思想文化的高地,觀國際國內(nèi)發(fā)展變化的大趨勢,察時代政治經(jīng)濟科教的大潮流,診政風民風學風的疑難病,斷靈魂的邪與正、善與惡。

從20多年前的舊《群言》,到今天的新《群言》,讀不同時期的刊物,我就像穿越了時光隧道,坐了趟過山車,令人欣慰感嘆。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了,中國在世界的聲望和地位提高了;二是自由和民主的進程加快,依法治國的理念在全面貫徹落實,和諧社會建設(shè)越來越充滿活力。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化時代,各種媒體、網(wǎng)站將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聲音、信息拋灑,叫人目不暇接,霧里看花,但高質(zhì)量、負責任、肯擔當?shù)拿襟w必定是這個時代的主角和主流?!度貉浴芬蝗缂韧爻幸u了傳統(tǒng),有廣泛的讀者群和作者源。

從舊《群言》讀到新《群言》,世事交替,物是人非,文字里的社會給我?guī)砹烁形颉_動,夢想在書里書外放飛,提筆想為《群言》寫點什么,但學力不濟,文采欠佳,還需努力。

《群言》給予我的幫助讓我銘記,寫不好,那就當個老實的讀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