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他的散文新著《覺醒的力量》面世,這是他的第六部散文集,收錄了他2011年到2014年從未結(jié)集的散文作品,書中話題涉及哲學、信仰、閱讀、教育、生活等,但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是覺醒。
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哲學的沉思、信仰的追尋、經(jīng)典的閱讀、教育的進程、生活的磨煉,其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覺醒。倘若不能覺醒,哲學就只是邏輯,信仰就只是姿態(tài),經(jīng)典就只是文獻,教育就只是培訓,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在于你的。
他指出,覺醒是一種巨大的內(nèi)在力量,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力量,一切外來的負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你打敗。面對天災(zāi)人禍、世風不正、人心不善、身陷不義,你誠然仍會痛苦,但是,你一定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因為你知道,沒有什么能奪走你內(nèi)在的珍寶,使你的人生失去方向和意義。
閱讀至此,使人不禁心潮起伏,掩卷沉思,頓有醍醐灌頂、心明眼亮之感。覺醒,對人們來說太重要了!覺醒是靈魂的凈化、通透與飛升。覺醒的人,才是嚴格意義的人。
怎樣才能算是覺醒,周國平列出三個標志:一個覺醒的人,第一要有堅定的價值觀,知道人生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要被社會的習俗和潮流所左右;第二要有清楚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的稟賦和志業(yè)之所在,不被偶然的風尚和機遇所迷惑;第三要有強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靈魂的高貴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所影響。
他強調(diào),堅定的價值觀、清楚的自我認識、強大的精神性自我,這三者構(gòu)成了堅強的核心。有了這三者,一個人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他還提醒,覺醒是一個過程,需要不斷地鞏固和維護,如同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需要不斷地反省自己:我把名利之次要價值當成人生主要價值來追求了嗎?因為機會的誘惑或惰性的支配,我在做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了嗎?我陷在當下某個遭遇中,喪失了理性的沉靜和靈魂的自由了嗎?這些情形是人生常態(tài),唯有對其保持警惕,覺醒的力量才得以不斷生長。
周國平實際上是提出和力圖解決“一個人為什么要活著,怎樣活著”這一許多人為之困惑的問題。可以說,現(xiàn)在不少人頭腦里幾乎都被金錢、權(quán)力、豪車、別墅、股票、飯局、麻將占滿了,從來沒有考慮過覺醒這樣的問題,甚至認為今天探討這樣的問題太迂腐、太可笑。顯然,他們不是處于覺醒,而是處于昏睡,或者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狀態(tài)之中。所以,盡管物質(zhì)上脫貧了,富裕了,但精神上缺少幸福感、寄托感,因此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出來了。
我以為,當代人的覺醒起碼要清楚這么幾個問題:
人不能為金錢活著。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過多的金錢只是裝飾品,甚至是危險品。諾貝爾早就說過:“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夠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也就是說,能夠解決日常的衣食住行就夠了。金錢再多,不能換來幸福,換來愉快,換來健康,換來友誼,而且生命結(jié)束時,一分錢也不可能被誰“批準”帶走。如果一個人一味地為金錢活著,發(fā)展到不擇手段地謀取金錢,還會造成人生悲劇,過去、現(xiàn)在包括將來,都會有教訓反復(fù)證明這一點。
人不能為攀比活著。當下一些人的心煩意亂是盲目攀比造成的,別人有高檔別墅,自己也要有高檔別墅,別人有進口轎車,自己也要有進口轎車,別人子女出國,自己子女也要出國,甚至別人吸食毒品,自己也要吸食毒品。為什么文藝圈內(nèi)頻頻被曝出有人吸毒?正因為有些人居然把吸毒看成是身份的象征,真正是愚不可及,不可思議。
人不能為自己活著。雷鋒說過一句話,“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更美好”。這種高尚的境界永遠不會過時。人的視野一旦超越了對自身利益的過分關(guān)注,便會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另一扇窗中會展示出無比精彩的人生風景。柏拉圖、諾貝爾、安徒生、笛卡爾、貝多芬這些世界名人,一生忘我奉獻,甚至從沒進過婚姻的殿堂,但他們閃光的名字代代相傳,他們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覺醒,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覺醒,是建設(shè)文明國度的必然。精神文明建設(shè)需要國民的覺醒,需要每個國民成為有覺悟的公民。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同胞們,覺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