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匆粋€電視節(jié)目,叫《挑戰(zhàn)不可能》。參與節(jié)目的人都是平時與我們一樣的平常人,但他們走進演播廳,都帶著常人認為不可能的“高招”,向人們認知的極限挑戰(zhàn)。比方說,主持人從200支點燃的蠟燭中拿出一支,讓蒙上雙眼的美術(shù)家打開眼罩觀察一會兒,然后在美術(shù)家背后把這支燃燒的蠟燭放回那兩百支中。美術(shù)家轉(zhuǎn)身走近觀察200支燭火,在30秒鐘之內(nèi)居然準確無誤地挑出了這支蠟燭。這里沒有特異功能,就是美術(shù)家對微小火焰和燈芯的精細觀察,使他能從中發(fā)現(xiàn)細微的差別。還有開著直升飛機用起落架開啤酒瓶蓋的飛行員,用吊車在籃球場投三分球的女司機。特別是一個社區(qū)女民警,能從15個打扮一樣蒙面行走的孩子中找出其中的四胞胎兄弟,連國際刑警李昌鈺都感嘆:“我不行,做不到。”這個節(jié)目是對那些熱愛本職工作的普通人的贊揚,也讓我們看到人的能力可以達到的極限邊界。
在挑戰(zhàn)極限的同時,其實它也是在提醒人們,人的能力總有極限,不是“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更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凡是那種超越極限的話都是騙人的。最近幾年,幾位熟人的突然離世讓我感到,與“挑戰(zhàn)不可能”展示的生命張力相反,生命的另一種特征是脆弱和不堪一擊。詩人劉希全是位性情豪爽的山東人,正值中年,調(diào)到我所在的單位工作,有望一年后擔任主編。到任不足百日,孰料突發(fā)心臟病,沒來得及搶救,英年早逝。隨后又有幾位我熟悉的詩人相繼去世。其中有一位頭一天還說要出國訪問,自己上醫(yī)院去拿藥,可進了醫(yī)院就沒出來。
如果說生命是一只弓弦,《挑戰(zhàn)不可能》里的主人公們繃緊的生命之弦奏出了美妙的高音?,F(xiàn)實生活中,從我們身邊離去的那些人,他們在某一個節(jié)點上,這根弦繃斷了。人們常說“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誰能知道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也許每個逝去的生命,最后那一根稻草不同。因為不同,所以古人說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無常”。莊子是洞悉生命奧秘的大師,他講了32個寓言故事,大都與生命有關(guān)。他講“郢人運斤”的故事,有個叫石的匠人,能把郢人涂在鼻尖上的白粉用斧子削去卻不傷及郢人的鼻子。他還講大司馬手下有個鍛鉤刀的人,鍛出的每一把刀輕重一樣不差分毫,“非鉤無察”方能得心應(yīng)手。這些都是古代“挑戰(zhàn)不可能”的奇人。同時,莊子也講生命的另一面,那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他說,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知識和學問是無盡頭的,什么都要想得到,那就活得太累了。莊子真是辯證法大師。人可以在某一專門技藝上精益求精,創(chuàng)造出奇跡;同時人更要明白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要舍得放棄。懂得這個道理,“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梢员I恚梢匀?,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莊子講得真好:愿意去做大家認可的善事,但不要為名聲而去做;敢于做大家認為的錯事,但不要觸及法律底線,遵循常理和中道,這樣就可以享受人生。
莊子幫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人生有追求,術(shù)業(yè)有專攻,就能做出成績,甚至“挑戰(zhàn)不可能”;人生有得失,生有涯而知無涯,善待生命,要學會放棄和舍得。在你放棄的許多“舍不得”里,必有一根將是“壓垮駱駝的稻草”。
我以前讀《莊子》,怎么就沒有讀出這個道理呢?莊子早就告訴我們,那一根最后的稻草應(yīng)該早早丟掉。雖然我覺悟晚了,也要做個明白人。我也用手機,也開微信,但我絕不讓這小東西把我變成低頭族;人啊,就要珍惜“抬頭”過日子。我也喜歡小擺設(shè)小佩飾,但我絕不迷收藏;人啊,就要習慣“放下”朝前走。于是生活讓我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生命的每一個早上的陽光,都是讓人欣喜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