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shù)人和我一樣,在這五年來所感受到的變化,劇烈而深刻。國家和社會層面的諸多變革可在各類媒體中獲知,雖然往往來自閑暇時的瀏覽,但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認識更為深刻了。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已無需多言。黨和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利民舉措,不斷提升著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大時代中個人的喜怒悲歡自有相通之處,然個體的特殊性亦關聯(lián)著不同的人生。取此五年光景,略作回顧,或可為恢宏的時代畫卷提供些微素材。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教書育人是分內(nèi)之事,而這份工作近五年來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者,是面對的學生群體。大約從五年前開始,在眾人印象中還稚氣未脫的“00后”開始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流。與此前的學生相比,“00后”們在課堂上明顯更為活躍。他們思維敏銳,對于網(wǎng)絡時代的信息獲取多已駕輕就熟,也因此對老師的課程講授產(chǎn)生了更高的期許和要求。當然,“00后”們的自我主體性也隨之張揚。以我所講授的古代文學課程為例,同學們不僅積極回應課堂上的話題,而且時常在教務系統(tǒng)和微信中留言,希望增強互動,深度參與課堂。這樣的意愿之前還只是零星的存在,這五年來卻陡然增多,幾乎成為一種趨勢。甚至有同學直接建議,拿出專門的課堂時間,讓大家扮演自己喜愛的古人,并將相關作品內(nèi)容融入對話之中,上演專屬于古代文學的“舞臺劇”。雖然受制于課堂的規(guī)定,這樣的意愿并未真正實現(xiàn),但同學們對于古代文學的熱情及其背后深厚的知識積累,都深深地感染和震撼著我。
無可否認,這五年來的教學工作顯然越來越有難度,在講授基本的知識之外,還需要時常介紹學界的研究觀點及動態(tài),不僅要注重固有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未定知識的探索。但與此同時,內(nèi)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越來越深,那種與年輕而美好的靈魂相遇相知的渴望,那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共鳴及召喚,都在提示這樣一個事實——我們都是“日新”的“追夢人”。
在教書育人之外,科研是多數(shù)高校教師的重要工作內(nèi)容。這也意味著,我們既是教師,也是學者。而作為學者,近年我感受最深的是,發(fā)表論文的難度在增加。這種感受并非僅針對學界通行的核心期刊,也包括為數(shù)不少的普通期刊。自2018年開始,教育部已經(jīng)在一些高校啟動“破五唯”改革,即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并取得了相當?shù)某尚?,比如評職稱時的代表作制度。當然,營造我國學術界良好生態(tài),仍任重而道遠。
工作之外,尚有生活。五年來,我的生活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我從大齡單身到成功戀愛,再到走入婚姻殿堂,歷時兩年。那時候,我們的生活還沒有疫情的打擾,我和她一起看畫展、看電影、繞湖散步、享用美食,還一起到青島、成都等地旅游,那些美好而歡樂的時光,令我們難以忘懷。我猶記在參加一次聚餐后輕微腹瀉,微信聊天時與她簡單提了一句,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她忽然打來電話說快到我這里了。見面后得知,她在父母家找了備用藥,騎著電動車送到了我樓下。當時是夜里10點多,正值深冬。
可惜,在我們舉行婚禮后不久,武漢就暴發(fā)疫情,繼而全國開始抗疫。我們沒有如愿去旅行度蜜月,不過,在居家的日子里,我們不斷學習,磨煉出不少生活技能,享受著彼此的陪伴。2020年10月,我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女兒順利出生。從呱呱而啼,到牙牙學語,女兒已兩歲了。初為人父的喜悅與照料嬰孩的忙亂互相交織,成了這一階段的生活基調(diào),孩子的笑容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動力。
如今每次出門,女兒都會舉起小手,將口罩掛上我的耳朵?;蛟S在她看來,戴口罩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偶爾,我會給她講起人們不戴口罩的日子,雖然那時她還沒有來到這個人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摘掉口罩,露出笑臉,自由地呼吸,自在地行走在這片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