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特古道在新疆北部的尼勒克縣,尼勒克面積差不多有兩個南京那么大,一萬多平方公里,離伊寧只有一個多小時路程,給人最初的印象,就是這地方來去很方便。換句話說,過去很多年一直困擾游客的交通,已經(jīng)不再是個問題。新疆太大,非常遼闊,有很多美麗的風景,而什么地方最漂亮,則眾說紛紜,耳聞孟克特古道特別值得一看,也是幾個機緣湊在了一起,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身處其境。

說起來都是緣分,新完成一部長篇小說,拿下初稿后身心疲憊,很想出遠門走走,四處看一看,散散心。于是便有了與孟克特古道的不期而遇,這是我第四次到新疆。對于內(nèi)地游客來說,如今新疆有很多網(wǎng)紅景點。譬如前段時候自駕游大堵塞的獨庫公路,又如游客爆滿的那拉提草原,孟克特古道離這兩個時髦的景點很近。與身邊愛玩的朋友聊天,聊到大家都去過的北疆,都說不知道還有這個美妙的地方,自己竟然擦邊而過,當時怎么沒想到順道去看看,實在是太遺憾了。

毫無疑問,旅行者可能都有過類似的遺憾,我們不知道的好地方太多,也許就在身邊,錯過就錯過了。不過,既然是錯過,彌補也還來得及。桑榆非晚,檸月如風,后悔是沒用的,心動不如行動,與其心向往之,不如說去就去。俗話說,耳聞不如目染,眼見才能為實,一個地方究竟好不好,必須要親眼看到才能算。孟克特古道被譽為一條不應該錯過的小眾入門級的秘境,重點是小眾,重點是秘境,重點是不應該錯過。這些字眼預示著孟克特古道會有廣闊的旅游前景,不只是在今天被看好,被看好的可能還有它的未來。

孟克特是蒙古語,意為“永不融化的雪峰”,是歷史上的烏孫人西遷時走出來的道路。烏孫人原本生活在河西走廊,2000多年前,由于匈奴的逼迫,烏孫人不得不舉家西遷,沿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通道,進入了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他們趕走了同樣被匈奴驅(qū)逐遷移過來的大月氏人,占據(jù)了這里肥沃的土地,在這美麗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烏孫國也成為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大的國家。

孟克特古道的存在,證實了魯迅先生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惜后來走的人越來越少,當年烏孫人西遷所走的這條古通道,伴隨著諸多的歷史原因,便隱藏在美麗的天山之中。很長時間里,孟克特古道像神秘消失的烏孫國一樣,大家只能在書本上見到它們。時至今日,對于相關(guān)歷史仍有太多的未知。

我不是人類學家,不敢參與那些嚴肅深奧問題的討論,對有關(guān)的研究資料也是淺嘗輒止,越讀越糊涂。然而,這絲毫不妨礙我對孟克特古道的興趣,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失去的真相往往會讓后人著迷,對孟克特古道歷史的追尋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說,這個世界上再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如果完全脫離了人類文明,沒有了文化的痕跡,沒有了人的腳印,景色必定會大打折扣。烏孫國的歷史是人類文明史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不能因為它的消失,就忽視了它的存在。

孟克特古道的起點,在獨庫公路625公里的道標附近,終點是有著“百里畫廊”美稱的唐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也就是315省道的別勒布拉克村附近的岔口處,整條古道長度約為70公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遠懷失去的歷史,烏孫國顯然是遭遇了亡國滅種之恨。根據(jù)《漢書·西域傳》記載,烏孫國曾是漢朝西域諸國中的一個大國,可是到了不久以后的南北朝,已見不到烏孫國的蹤影。唐代的顏師古對《漢書·西域傳》作注,“烏孫于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彌猴者,本其種也”。按照這個觀點,烏孫人很可能是歐洲人種。到了明朝人所著的《西游記》中,烏孫國已經(jīng)被歪曲成了烏雞國。

沿著孟克特古道,20世紀70年代中期曾修建過一段戰(zhàn)備公路。當時是作為獨庫公路伊犁段的前身,由于自然條件過于惡劣,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最后被迫放棄,現(xiàn)在古道上仍然存有明顯的施工痕跡。那個年代的修路能力,顯然沒辦法與今天相比,換句話說,也只有在今天,我們才有可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開通和保護這條神秘古道,讓旅游者領(lǐng)略埋沒了幾千年的古道風光。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孟克特,我似乎選擇了一個最不應該來到唐布拉景區(qū)的季節(jié)。當?shù)厝藢ξ业某霈F(xiàn)感到很奇怪,十分吃驚地問我為什么不早點來,或者為什么不再遲上一個月來。早一個月來可以充分領(lǐng)略孟克特古道的冬景,晚一個月來則能夠邂逅野花遍地的春季。東道主的想法很簡單,唐布拉國家森林景區(qū)風光無限,他們當然希望能把當?shù)刈蠲篮玫木吧宫F(xiàn)給我這個匆匆而來的游客欣賞。

都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大家以后到了伊犁,除了去新源的那拉提草原、特克斯八卦城的喀拉峻草原、鞏留庫爾德寧的雪嶺云杉那幾個熱門景點之外,位于尼勒克唐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中的孟克特古道,也應該成為必打卡之地。在伊犁地區(qū),尼勒克的經(jīng)濟相對落后,旅游建設(shè)起步較晚。然而,恰恰是因為落后和起步晚,它的起點反而更高,更容易出新。

尼勒克有113條溝,溝溝都有景,景景能相連,森林、草原、飛流、溫泉、奇山怪石,應有盡有,真可謂百里長卷、天然畫廊。它的旅游黃金季節(jié)是夏季,而唐布拉景區(qū)最讓人稱絕的,是到了火熱的夏季,竟然可以在這里同時欣賞到四季的景色。遠處是雪山,你穿著夏日的汗衫,女士們穿著薄裙子,孩子們穿著短褲,在開滿鮮花的草原上奔跑露營。那時候,你會被唐布拉的深山峽谷所震撼,你會不禁感嘆,為什么大自然中那么多美好的東西、那么多奇妙的景色,都會同時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

未來的孟克特古道,注定會成為一個新亮點。孟克特古道屬于伊犁地區(qū)的后起之秀,它只是美麗的唐布拉風景區(qū)中的一條溝,若稱之為王冠上的明珠,起碼在我看來,并不為過。出門旅游永遠都會留有些許遺憾,東道主覺得我的這次出行有些匆忙,還沒有看到最美的尼勒克風光,還有太多的精彩,要等雪山開始融化,諸多精彩才能顯現(xiàn),讓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畢竟百花還沒盛開,萬物還未蘇醒,這些遺憾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得不承認,我并沒有看到電視風光片中的那些美景,而最美的孟克特古道,也是在東道主介紹的視頻中看到的。

但是我已心滿意足,因為腳踏實地、身臨其境,我還是在這欣賞到了足夠的美好。四時各異,成事在天,出門旅行不要考慮太多,想走便走,拿起背包就出發(fā),千萬不要耽擱。時間到了尼勒克的初春,杏花迫不及待地綻開了,不久前剛下過一場大雪,雪晴云淡日光寒,我在尼勒克與孟克特古道邂逅,有緣看到了此生最美麗的雪景。東道主笑著說,“這場雪是專門為你下的,你們在別處不可能看到這樣的雪景”。

確實如此,這樣的雪景很有層次,有豐富的變化,不只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雪山茫茫,干枯的樹影婆娑,潺潺溪水在路邊流淌,雪地上到處都是水墨畫一樣的美景。藍天白云,老鷹在空中飛翔,土撥鼠在雪地上撒歡,牛羊在山坡上艱難覓食。有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人跡罕至的孟克特古道,更增添幾分古老的神秘。

(作者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