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紅樓夢》中描寫了大量的“簾”意象,作者通過敘事建構、人物描寫等,使簾具有了敘事功能、抒情功能、美學功能的多重意義。在敘事功能上,簾起到豐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抒情功能上,簾起到揭示作品主題內涵的作用;在美學功能上,簾又起到增加小說審美意蘊的作用。
三次“摔簾”描寫及其刻畫的少女形象
《紅樓夢》在刻畫人物和設計情節(jié)的過程中,借助“摔簾”這個特定的動作,豐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為飽滿。
晴雯摔簾
晴雯是寶玉身邊丫鬟中出了名的暴脾氣,第二十回里,新年賈府下人賭錢取樂,麝月留守等候差遣,憐香惜玉的寶玉替她篦頭,招致回來取錢的晴雯的冷笑:“哦,交杯盞還沒吃,倒上頭了……我沒那么大福。”說著,拿了錢,便摔簾子出去了。這一摔簾子靈動地寫出了晴雯的小任性,而后面的動作更妙,晴雯出去后又聽見寶玉說她,于是,“忽聽唿一聲簾子響,晴雯又跑進來問道:‘我怎么磨牙了?咱們倒得說說。’”這生動地突出了少女伶牙俐齒反駁的形象,讀來使人忍俊不禁,鮮活地塑造了一個由著自己性子生活的率真的生命,使之后晴雯的抱屈玉殞更加讓人痛惜。
平兒摔簾
與晴雯的風風火火不同,平兒平素是最克制的,少有使性子的時候,但在第二十一回中也通過“摔簾”這一動作表達了她的小情緒:“說著,也不打簾子讓鳳姐,自己先摔簾子進去,往那邊去了。”賈府規(guī)矩森嚴,凡是主子出行,皆是下人掀簾子,而平兒這一摔簾,卻讓鳳姐“自掀簾子”,這是平兒因好意被辜負而生出了委屈的情緒,突出了平兒有生命力的一面,也使人窺見平兒在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后,周旋在賈璉、王熙鳳夫婦之間受夾板氣的處境。
黛玉摔簾
寶玉遭魔魘被救回來后,黛玉的一句“阿彌陀佛”惹來寶釵調侃。且看黛玉如何面對寶釵的打趣:
林黛玉不覺的紅了臉,啐了一口道:“你們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著好人學,只跟著鳳姐貧嘴爛舌的學。”一面說,一面摔簾子出去了。
這段描寫十分生活化,少女被戳破心思的羞赧形象躍然紙上,以動作寫心理,由“紅了臉”“啐了一口”“摔簾”幾個層次分明的動作,栩栩如生地刻畫了黛玉由擔憂到含羞的心理變化。
從這三次“摔簾”描寫可以發(fā)現,“摔簾”是少女的獨有行為,獨具少女的活潑嬌憨,嬉笑怒罵皆具美感。如寶玉所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隨著女子年齡的增長,逐漸被封建禮教的規(guī)矩束縛,再沒有了恣意青春的溫柔嬌美,而“摔簾”耍小性子的珍珠,最終也只會“輕輕掀簾子”了。
由“簾”的“隔與不隔”窺見女性時代悲劇縮影
“簾”在《紅樓夢》中出現了120余次,吃穿住行都離不開簾,如轎簾、車簾、門簾、床簾等,這些對簾的描寫體現了賈府的繁縟規(guī)矩、奢靡華貴,以及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從故事整體來看,《紅樓夢》中的“簾”更多起到了“遮蔽”與“阻擋”的作用,簾子既遮蔽了女子的青春,也阻擋了她們的情感流露,從簾的隔與不隔可以窺見封建制度下女子的悲劇命運與人生。
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古代女性要嚴格遵守三從四德,從小便被教育不得拋頭露面,如黛玉初入賈府,“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轎簾重重,遮住了閨秀的真容,同時仆從簇擁,又是掀轎簾,又是扶主人下轎,賈府的規(guī)矩繁縟、等級分明、尊卑有序可見一斑。
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皇權至上,因此賈元春省親時,面對骨肉血親,也不得不遵循皇家規(guī)矩,“又有賈政至簾外問安,賈妃垂簾行參等事”。
這是《紅樓夢》中讀來非常令人心酸的一幕,即使見親生父親,作為皇妃的賈元春此時也只能隔著簾子相見,更不能暢所欲言,只能說些冠冕堂皇的場面話,重重規(guī)矩阻擋了親情的流露,怪不得賈妃感慨,“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沉痛地道出了封建禮教對人情人性的踐踏與摧殘。
封建世道,女子生活本就不易,而受婦道束縛的寡婦生活則更為艱難。
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花,“穿夾道從李紈后窗下過,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堵曨悺份d:“簾,戶蔽也。”作為家具的一種,簾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遮蔽,保證一定的私密性。而李紈卻不安窗簾,任由過路的仆婦看見她的睡姿,這可能是她作為寡婦的一種避嫌行為,為了清白守禮讓眾人有目共睹,也可以防止他人捕風捉影。而周瑞家的不給孀居的李紈送花,也是因為大環(huán)境下不允許寡婦打扮得光鮮亮麗,同時寡婦也不能掌握實權,因此李紈只能“如枯木死灰一般”,這一細節(jié)也體現了封建禮教對寡婦人性的壓抑、靈魂的摧殘,以及世俗的趨炎附勢。
“簾”的美學意蘊
環(huán)境中的簾
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提出:“美感的養(yǎng)成在于能空,對物象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象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而“簾”由于能夠營造虛實相生之感,促成朦朧清新的“空靈美”,而獨具美學裝飾效果?!都t樓夢》中描寫最雅致、最能體現主人審美情志的非黛玉閨閣的“湘簾”莫屬。“湘簾”,即湘妃竹做成的簾子。首先,瀟湘館種有蒼翠茂密的竹子,頗有風雅意味,襯托著黛玉的清新脫俗。其次,湘妃竹寄托了黛玉如娥皇女英般對愛情忠貞的內心情愫,也暗示了黛玉相思化淚郁郁而終的悲劇命運。
詩文中的簾
“簾”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個常見意象,因可塑性強,廣為文人所使用。“簾”本身就帶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多用于委婉的傳情達意。“簾”在《紅樓夢》詩詞中出現20多次,如“杏簾在望”“穿簾礙鼎香”等。黛玉多次將湘簾入詩,寫出“半卷湘簾半掩門”“風透湘簾花滿庭”等詩句,體現了她的多愁善感、情意綿綿。
《紅樓夢》中的“簾”,既有實用價值,更有審美價值,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畫、情節(jié)發(fā)展的演變,從中可以體驗人物的生活氛圍,也可以窺見女性在封建時代的悲劇命運,更增加了《紅樓夢》的美學意蘊,豐富了小說的敘事內涵。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