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qū)的花壇里,我驀然發(fā)現(xiàn)一叢不知名的草,正綠得濃郁而張揚,仿佛灼灼的青春,叫人羨慕不已。而旁邊那些品種各異的小草,似乎也受了感染,也在恣意地秀自己的綠,翠綠、蔥綠、墨綠、油綠……比賽似的,誰也不服誰,像一群認真的孩子。
那個年輕的快遞小哥,整天穿梭于樓群間,腳步匆匆,似乎早已習慣了如此忙碌。
前邊那個休閑廣場上,幾個老人圍在一起閑敲棋子,附近一群大媽在跳廣場舞,一位老者在指導兩個徒弟練太極,那位中年男子像個學者,正口若懸河地闊談國際大事,身邊圍了一群“粉絲”,偶爾也有些爭論,嗓門兒很高,仿佛真理在握,一臉自信。
這是我身邊的日常景象,抬眼即見,凡俗、瑣屑、熱鬧,煙火味兒十足。
有時,我會不由自主地與一朵花對視,或蹲下來看一群螞蟻搬家,或駐足聽一些閑言碎語,或兀自一路漫步,關注一粒靜默的石子,品味一滴清脆的鳥鳴,可以隨心所欲,可以獨享,也可以與人分享,這日常里無處不在的小歡喜,點點滴滴,俯拾皆是。
更多的時候,我會隨手翻開一本書,徜徉于文字描繪的大千世界,繽紛的思緒便穿越了遼遠的時空,置身于或遠或近的彼方天地間,邂逅一串串的日常歡喜: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那方安然若素的田園里,在李白“對影成三人”的那輪皎潔的明月下,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的那條奔涌的大江邊,或者跟隨著梭羅的腳步去欣賞瓦爾登湖畔迷人的風光,或者陪著屠格涅夫到莫斯科郊外肅穆的森林走走……許多我們渴望的詩和遠方,就散落在周遭日常的山水間,伸出手,隨時可以掬一片悠然的云影,可以捧一懷的花香,此間之樂,此間之美,那兩只翩然的蝴蝶知道,那些瘋長的莊稼知道。
放下書,我會走出小屋,跟門口的保安聊聊漲工資的消息,跟樓上的鄰居切磋一下糖蒜腌制的秘方,跟新開張的小飯館老板娘侃侃經(jīng)營之道,跟街角擺攤理發(fā)的老大爺說說掌握一門手藝該有多好……那么多尋常人,那么多日常事,紛紛熱情地涌來,與我親切地握手,與我自然地攀談,觸摸皆歡的日常小事,宛如一條簡單的小河邊那些被露水洗過的小草,平易、隨和中,夾雜著不知來自何處的喜悅,散散淡淡,慢慢地從心頭拂過,像著名作家汪曾祺信手拈來的一碟小菜,只加幾滴香油、一點兒鹽末,尋常的蘿卜皮陡然有了難以言說的好滋味。
踱到陽臺,我給那一盆盆很少挑肥揀瘦的花草,松松土,澆澆水,剪剪殘枝敗葉,它們個個顯露著隨遇而安、四季明媚的樣子,皆是美麗的詩文。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活在日常里,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照料著日常的零零碎碎:種田的農(nóng)人,遵循時令的安排,有條不紊地耕耘、插秧、收割、存儲;流水線上的工人,日復一日地忙碌著,一件件相似的產(chǎn)品,述說著不一樣的心情;擺攤的小商販,叫賣的幾樣尋常物品,承載了幾許期望,也收獲了幾許快樂;那些被焦慮追趕的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輕松一些,又如何免于陷入一個個巨大的競爭漩渦……
將每個日子都過成一首詩的樣子,的確是一種奢望,卻可以忙中偷閑,可以鬧中取靜,以一顆平和的心,拂去煩憂、焦躁,讓歡喜如陽光一樣隨處灑落。
一位老詩人贈我剛出版的詩集,贈語是立刻扣動了我心扉的四個字——日常隨喜。
真好,生活隨簡,日常隨喜,向所有美好的事物致敬,心懷感恩地在人間走過,歡喜的漣漪不停地蕩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