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反面角色,有時也稱為歷史丑角。這些人能被寫進史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被歷史寫成了丑角,如昏君、暴君、奸臣、佞臣、貪官,另如漢奸、賣國賊乃至大盜、匪首,尤其是其中的有名者,都要有一定的資格才成。也就是說,他們都有某些“大聰明”、“大本領”,盡管是“鬼聰明”、“鬼本領”。智能過分平庸、過分低下的人,是沒有資格被史書寫成反面角色(或丑角)的,俗曰“不配”。
當然,對那樣的歷史丑角我們不能欣賞,不能追求。但研究那樣的人何以曾經得勢、得意、得寵,從而看出他的鬼把戲,這是有意義的。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名的昏君、暴君之一是商紂王。他醉于享樂,在宮殿里設立了“酒池肉林”;他貪戀女色,寵信妲己;他使用了慘無人道的酷刑,包括剖肝挖心和“炮烙”。假如他剛一當上了王就這么干,此外再無什么本領,是連3天也混不下去的,很快就會被打倒。
而實際上,他當初曾是正面形象,身材魁偉,勇武有力,能征善戰(zhàn)。而且制服了“東夷”,將中原文化傳播到邊遠民族,對中國的統(tǒng)一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后來他腐化了,將他的王權予以無限膨脹,干了許多橫行無忌的事。連想出的壞主意,也是很多人想不出來的。這樣的“才能”,一經變成惡性的才能,注定完蛋。而且在歷史上也成了反面角色,成了丑角。
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爭論了多年,有的夸他雄才大略,有的則罵他是歷史上最壞的人之一。將他定為什么角色,這里姑且不論。但有兩點必須放在一起來看:一是他確實有很大的才能,統(tǒng)一了全中國;二是他的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很短暫,只有15年。雖然他有才能,連焚書坑儒那樣的壞主意也不是一般庸才能想出來的。但是這樣的才能為什么加速了他的王朝的滅亡?我看原因之一就是他將“集權”推向了極端化,野蠻化。
古代中國除了君主、皇帝之外,官僚中有“鬼才能”的也不少。
秦始皇死后,一度最得勢的是宦官趙高。他本來只是負責車馬的小官,兼之教秦始皇小兒子胡亥一點文化,和胡亥也較親近。他的地位,比起丞相李斯來太低了。但是趙高有膽子,對知識分子屬性太重的李斯又哄又嚇,李斯最后妥協(xié)了,致使趙高順順當當地起草了假詔,并下令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接著又將寫假詔的知情者、同伙李斯,借故殺掉了。于是,趙高就成了實際的執(zhí)政者,具有了“指鹿為馬”式的權威。趙高的聰明、本領體現在哪里呢?一個就是膽子大,心狠,一個就是具有對同伙(如李斯)先拉后打的心計、權術。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時候,有個人叫馮道。他先后在五個朝代中都當了大官,被稱為“長樂老”。馮道有什么本領呢?除了能寫出很漂亮的拍馬文章之外,就是油滑,見誰都笑嘻嘻,甜言蜜語。包括出使外族時,也對該族的頭領奴顏婢膝,媚態(tài)十足。對于為當官而當官的人來說,你能說這不是“本領”么?
明朝有個嚴嵩,本來是江西省分宜縣的一個小官。只因為明世宗信奉道教,便四下尋找擅長于寫歌頌道教的文章(學名叫“青詞”)的人。于是,嚴嵩成了此事的妙手,漸而從一般官員升為宰相。當了宰相之后,便把任人唯親、貪贓受賄、賣官鬻爵當成習慣。但嚴嵩畢竟會寫應景文章,又善于結黨營私而不露痕跡,這也叫有“本領”,是第一天貪污受賄而第二天就被查處的笨蛋者流大為不及的。
與嚴嵩相似的人還有清朝的和坤。他原不過是乾隆皇帝出行時的護轎校尉,官職很低。但他聰明,雖然讀書不多但回答問題時很機敏,很快就被乾隆提升為侍衛(wèi)兼副都統(tǒng)。第二年又當了戶部侍郎、軍機大臣。5年后他取得了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大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理藩院尚書等多種官銜,他的兒子又娶了乾隆的女兒??傊屠こ闪艘蝗酥?、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的大人物。他的“本領”主要表現為三種:一是在主子(皇帝)面前,他當奴才當得很漂亮,很受寵;二是在同僚中他很有結黨營私、互相利用的“才干”;三是在搞大貪大腐時很少去搞赤裸裸的勒索之事,收取賄賂時在手段上往往很“文明”,很“正當”。沒有一定的聰明,很難具有把國庫掏空了一大半的“本領”。
袁世凱被后人稱為“竊國大盜”。一個人能做到竊國,沒有大本領絕對不成。袁世凱先是在清王朝里受了寵,繼之又假意宣稱同意“共和”,實際上他又竊了清政府的王權。再后來又竊了共和的果實,自己稱了帝。他的“本領”之一,便是深懂世上最大的法寶是軍權。這一點,孫中山認識得不深,故而吃了虧,讓袁世凱得了手。
上述的反面人物,最終都沒有好下場。如此看來,那樣的人也算不得有真正的大智慧、大本領。世上有多種多樣的“術”,如技術、學術、心術、權術等等,為什么人們常常將“權術”視為最大的貶義詞之一?這是因為權術首先指的是將公權、民權化為私有,把社會賦予的正當權力變成謀私的把戲。行使公權的人也需要大聰明、大本領,而那樣的聰明、本領又必須遠離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