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先生在官員腐敗、政治腐敗之外又提出“語言腐敗”,認為“語言腐敗”比其他的腐敗更普遍、更嚴重。
什么是“語言腐敗”?張先生解釋說:就是我們對于語言的濫用,明明是官方的代表,我們叫他人民代表;明明叫權大于法,我們叫它法治社會。冠善名以惡行,名字很好聽,但是做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仔細閱讀張先生對“語言腐敗”的解讀,感到張先生所說的“語言腐敗”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他的矛頭所指,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掌控話語權的權勢者。但張先生在闡釋“語言腐敗”與道德墮落關系時,有點信口開河,使人感到邏輯混亂,是非含混。他說:“語言腐敗導致道德墮落。道德是什么?道德其實是一種人的行為規(guī)范。道德的底線是什么?誠實,就是我們說真話,這是一個基本的道德要求。語言腐敗是什么?語言腐敗就是不誠實,實際上就是說假話。”
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雖然還有手語、旗語、燈語等代替語言表達的動作或方式,但我們所說的語言主要是指口語和書面語。
古人云:言為心聲。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都是人心的產物。一般情況下,“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所言沒有是非,胡說八道,那一定是“心之所感”沒有“邪正”??谑切姆?,言不由衷,巧言令色,花言巧語,胡說八道,虛假妄言,言不及義,言而無信,都是因為“心”出了問題。“心”是言行之本,心是道德之源。先哲們告誡世人“控制你的舌頭”、“三思而后言”,“說話要考慮所言對人對己對社會是否有用”等,都是發(fā)自于“心”,從道德層面作出的考量。有人說,語言是思想和心靈的外露,人的所悟所感所圖,都可以通過語言表露出來。這沒有什么錯,但決定表露內容的是“大腦”,是思維——思想道德在控制“舌頭”,只是,我們不能簡單依據其語言表露去判斷道德好壞罷了?!?/p>
十分明顯,“語言腐敗”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源自道德墮落。道德墮落是“語言腐敗”的源,“語言腐敗”是道德墮落的表象。道德底線被突破了,人的言行失去了道德規(guī)范,沒有什么東西控制“舌頭”,才造成語言的濫用,大話、空話、假話、套話的盛行。
明確一點說,官場上的“語言腐敗”幾乎都是源自官德墮落。而誠實是官德的第一要義,也是最根本的官德修養(yǎng)。“行德則興,背德則崩。”官德墮落,缺了誠實,才去假借各種美麗動聽的詞匯胡說妄言,兜售背離實際的東西,欺騙視聽,蠱惑人心,美化自己。現在,人民群眾對“語言腐敗”有意見,對說假話、湊數字、編政績很反感,實際上是對官德墮落的擔憂。
道德墮落源自對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漠視,而這種漠視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精神懈怠源自文化精神的失落。正是文化精神家園的荒蕪,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精神被摧殘,才使得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不再敬畏,才會導致“語言腐敗”。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重塑社會道德,喚醒人們對道德規(guī)范的敬畏,讓每個人的血管里都能流淌真誠的道德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