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要代表老百姓發(fā)言

“群言”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寓意代表老百姓發(fā)言。一本雜志辦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代表老百姓講話,表達老百姓的訴求。這么多年來,《群言》做到了這一點,希望今后能做得更好。


丁石孫
2013年12月15日



愿《群言》愈辦越好

“中國民主同盟”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黨派。“民主”者首先要讓群眾講話,講出他(她)們的心聲、要求、苦悶、歡樂、夢想與智謀。故民盟中央的機關刊物取名為“群言”真是再貼切不過了。“群言”兩字有真意,不知出自哪位高人。我是《群言》的忠實讀者,《群言》是我的良師益友。“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自然規(guī)律。我謹以以上大白話于歲末獻上我的祝言,愿《群言》愈辦越好。


盧強
2013年12月30日于清華園



對《群言》改版寄語

《群言》雜志于1985年4月正式創(chuàng)刊,這是“文革”以后由民主黨派主辦,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第一家刊物。當時我已年過花甲,至今記憶猶新。那時中國剛從十年浩劫中走出來,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yè)百廢待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廢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明確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新樹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各項事業(yè)開始重新步入正軌,我國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人們期盼有更多正確的輿論導向。

那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恢復了行使國家權力,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也恢復了中共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傳統(tǒng),各民主黨派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tài)度參政議政、共商國是。有識之士已經(jīng)聽膩了“四人幫”的陳詞濫調,都盼望能聽到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肺腑之言。就是在這個時期,《群言》作為民盟中央主辦的政治性與學術性相結合的綜合性刊物,應運而生,受到知識界廣大作者、讀者的廣泛歡迎和好評。

當時取名《群言》,有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獻計獻策之意。雜志創(chuàng)刊時,得到了一大批在教育界、科技界、文化藝術界和出版界的高智力知識分子的支撐。胡愈之、楚圖南、費孝通、錢偉長、陶大鏞等民盟老一輩領導人和許多全國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紛紛撰稿;民盟的一批出版界精英參與到《群言》的編輯和出版工作中,刊物辦得有聲有色。

《群言》幾乎每一期都組織專題座談會,圍繞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問題來研討,參加者都是各領域德高望重,對該議題研究多年,富有真知灼見的專家學者。大家在會上各抒己見,但都不是拍腦袋的急就章,所以說《群言》不是草根大眾群言堂,而是專家學者的群言堂,是高智力知識分子的群言堂。在我印象中,當時討論最多的是教育和知識分子問題,像義務教育、素質教育和教育經(jīng)費問題就有不少文章;討論其次多的是關于國家區(qū)域開發(fā)、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問題,例如,三江源頭的開發(fā),黃河流域的開發(fā),長江三峽的水利問題等等。近年來討論較多的仍是高等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問題,“三農”和民生問題也受到了高度重視。

《群言》創(chuàng)刊近30年,這也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最快的30年,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30年。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后,我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不斷推進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標志著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今后我國仍將面臨穩(wěn)步增長的機遇期,但關鍵是全黨全民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埋頭苦干,實干興邦?!度貉浴吩谶@個時刻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群言》對刊物的性質要有正確的定位。原來的定位應該繼續(xù)保持,并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刊物的一個重點內容,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度貉浴芬凶约旱奶攸c,首先應以能夠凝聚共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思想,繼續(xù)保持民盟一貫秉持的愛國、民主、公正、正直等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把文教科技作為重點,重視知識和人才,尤其要重視教育公平問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在今天弘揚愛國主義仍然很有必要?,F(xiàn)在出國留學生的規(guī)模是過去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在學有所成后,并不選擇回國作貢獻,而是千方百計滯留在國外。因此,要大力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減少人才流失,鼓勵和扶持青年知識分子建功立業(yè)。

《群言》要繼續(xù)堅持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當今社會一部分人思想道德滑坡,貪污腐敗、學術風氣不端、損人利己等不正之風盛行,應該加以貶斥;另一方面,我們在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等方面同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群言》要在理論上深入研究,多宣傳,多弘揚,多鼓勵。

《群言》應不同于某一些專門學科的學術刊物?!度貉浴匪v的學術性,應該是綜合性的,包括理、工、農、醫(yī)和文、史、哲等等,它需要刊登最前沿的學術思想和觀點;但又不是情報性的,需要真知灼見,對有價值的新思維、新觀點,應該褒揚和介紹;對一些似是而非、嘩眾取寵和一些濫用新詞要做出有理有據(jù)的批評。民盟成員大多數(shù)分布在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學科齊全,人才濟濟,他們能夠接觸到學科的最前沿和我國科學技術的新思維、新技術,應該讓他們把新的思維和新科學技術的認識發(fā)表出來,鼓勵和催生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和理論發(fā)展,成為學術智庫。


鄔滄萍
2013年12月15日 時年91歲



希望更開放一些

最近我一直在閱讀《周有光文集》,發(fā)現(xiàn)15卷文集中有不少具有重大啟蒙作用的文章,最初都發(fā)表在《群言》雜志上,例如,《漫談“西化”》、《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現(xiàn)代化》、《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等等。至今仍有些文化界知名人士將曾讀過這些文章視為幸事。

所以,我希望《群言》不滿足以往取得的成績,繼續(xù)堅持同周老這樣的專家學者多聯(lián)系,邀請他們撰稿,表達自己先進的價值觀,發(fā)揮更多啟蒙作用。

《群言》堅持以辦成“知識分子的群言堂”為目標,開門辦刊,這很好。我希望刊物再開放一些:除設置專題請專家座談、筆談之外,還可以選擇群眾關心、內容寬泛的話題舉辦征文,并形成系列,連續(xù)刊登,從而廣泛反映大家的多種見解。如遇有重要的不同意見,還可另設“討論會”專欄,請讀者共同討論。

我以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我國發(fā)展文化、推進學術的重要方針,今日《群言》也應向這個方向努力。


于友
2013年12月19日 時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