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我沒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反正我自己在進入老年后,經常會出現懷舊情緒。那早已經消失了的歲月如同一張磨損的老唱片,只要它旋轉在我的腦際,就會慢悠悠地唱起往日的歌,盡管聲音不再清晰純正,但是在感覺上依然那么親切。這時就會有種溫馨氣氛,像三月里和煦的春風,在我沉寂的心空輕輕縈繞,讓我有種如醉如癡的感覺。
有人說,老年人懷舊不好,容易勞神傷身。從理論上講也許不錯,但實際上卻不盡然,懷舊的情緒處理得當,可以給人以感情慰藉和心理平衡。只有終日沉緬于往事之中,又不能自拔才會有礙身心,倘若處理好了絕對有益健康。何況人上了年紀以后,閑居時往往會想起陳年往事,刻意壓抑自己的思維,我以為總不是個好辦法,反不如任其自然流露。就如同人流眼淚,流多了會傷身,但是卻能緩解情緒,所以在遇喜逢悲時,人們總是無法控制淚水流出。懷舊亦復如是。
人生在世幾十年,誰能說得清會遇到多少事啊,當這些事情漸漸成為經歷,深印在腦海里就成為“心靈檔案”,到了晚年偶爾被什么人或事觸動,不管是如意的還是不如意的,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聯系到過去。比如,連續(xù)多年北京春節(jié)禁放鞭炮,開始的一兩年還覺得不錯,能夠過個安靜清潔的春節(jié),對于上點兒年紀的人也蠻適意。可是如此的春節(jié)又過了幾個,心里就覺得空蕩蕩的了,總認為沒有濃郁的年味兒,這時就開始懷念起過去的春節(jié)。過去那些熱鬧的節(jié)日場面頓時都呈現在我眼前,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此時也仿佛在耳畔響個不停,在往事的回憶中得到寬慰,失衡的心情也就漸漸平抑了。
說到懷舊,就不能不說唱過的老歌,聽過的中國、外國老樂曲。從記錄歷史的角度看,歌曲和音樂是最好的檔案,而且存在眾人的心室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翻閱”。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歌曲和音樂,既記錄著那個時代的生活,又反映著那一代人們的心聲,不管時光跨越多么久遠,只要一唱立刻就能勾起心思。比如傳唱至今的老歌《送別》,只要那樂曲一響起,有的年長的人就會哼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詞,如一道清澈的溪流,從他們的心泉淌出,滿是皺折的臉上立刻綻出笑容。甭問,準是這歌曲勾起他一段美好往事,不然他何以會有如此燦爛的微笑。
當然,有些經歷不平順的人,一旦想起痛苦的往事,心靈也必然受到折磨,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還必須看到,跟任何事情一樣,懷舊也有好壞兩方面,有過不平順經歷的人,有時想起那些往事再跟眼前生活比比,卻更容易滿足知足。我的前半生就很坎坷,真怕回想那些痛苦事情,可是當遇到當前的不平事,再想想過去的處境,覺得再怎么著也比過去好,心態(tài)立刻就又平靜了。別人也許會說這是阿Q精神,我卻不這么看,我覺得這正是懷舊的積極作用。生活里誰有什么痛苦,或者處理什么事情,一般好說“思前想后”,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懷舊就像一間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別看它破敗甚至于散發(fā)霉味,只要你走進去稍停片刻,你的最初感覺就會完全改變。這房子的老樣子和霉潮,都會變成揪心裂膽的大手,讓你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緒,說不清道不明地在你的心中縈繞。一旦被這種莫名的情緒纏住,有時接連好多天都心神不安,身置現時思想卻在過去的生活里??赡苁沁^去的愉快事情給我的撫慰太多太多了,以至于現在想起來仍然甜蜜;可能是過去的痛苦事情給我的傷害太大太大了,以至于今天想起來仍然惆悵。這就是懷舊的滋味兒。
不過,不管懷舊會是什么滋味兒,我依然愿意存留這種情緒,因為這是歷史的體溫和時代的脈動,在懷舊時我才會感到生命的鮮活。人不能光生活在今天,同樣應該生活在昨天,時空交錯的日子更有詩韻,更容易讓你知道什么叫歷史、什么叫悲歡??傊?,我從來不拒絕也不想拒絕懷舊,更多的時候倒愿意呆在懷舊的老房子里,消磨現有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