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導向已把教育“傳道、授業(yè)、解惑、創(chuàng)業(yè)”逼成了商品買賣的過程。教授們疲于應付基金申請、論文指標、獎項評審,精力耗散,加之行政官僚欺壓,犬儒文化盛行,世俗蠻橫霸道,專心致志、無私奉獻相形見絀。
1919年,馬克斯•韋伯的《以學術為業(yè)》影響一代又一代學者為構筑人類文明社會奠基鋪路。反觀當下學界,沽名釣譽、弄虛作假的個案不時被披露;少數(shù)學人學術不求甚解,炒作概念,追風抄襲,諂媚官場,卻屢屢得手,自命不凡。常聞同事們私下抱怨單位內“小人得志,君子下跪”。極個別人甚至道德敗壞,氣節(jié)退化,行為不檢,被網(wǎng)民尖刻地形容為“白天叫獸、晚上禽獸”。教授整體尊嚴受損,廣大教授對此深惡痛絕。
為捍衛(wèi)科學凈土神圣不可玷污的嚴肅性,國際學術界時刻緊繃著對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行徑的懲戒底線。前一段全球沸沸揚揚的日本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STAP細胞制備論文造假事件,當事人的公開道歉難消眾怒,《自然》雜志將兩篇涉嫌論文撤稿,小保方晴子的導師、被認為有望獲諾獎的干細胞界頂尖專家笹井芳樹自殺,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論文導師常田聰受到停職一個月的處分,其他相關的指導老師受到訓誡懲罰。小保方晴子攻博時的早稻田大學校長鐮田薫負連帶責任,將自己五個月工資津貼的20%主動上繳,所屬的研究科科長也上繳了三個月工資津貼的20%,小保方晴子此前任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現(xiàn)任主席、“諾獎”得主野依良治引咎辭職。同樣曾轟動一時,至今余波未平的韓國黃禹錫干細胞論文造假事件,經(jīng)首爾高等法院判定:挪用公款、捏造論文,夸大技術的效率和轉向實用的可能性,騙取國民信任,嚴重毀損了韓國科學家在國際社會的信譽,裁量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兩年。與此形成鮮明對照,著有《21世紀資本論》的法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托馬斯•皮克迪今年年初拒絕接受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授予的“法國最高榮譽勛章”,理由竟然是:“政府沒有資格決定誰最有榮譽”。如此孤傲,或許著實讓東方人詫異。細細品味,不得不欽佩堪稱大師的托馬斯•皮克迪對科學純潔性的敬畏。這都再次提醒世人,無論群體或個體,創(chuàng)新的動力是內在的深思熟慮和睿智銳意,任何變味的外在引誘與高捧都是徒勞、短命,甚至禍害。
重塑價值導向的社會定位,重樹教授尊嚴,迫切需要全社會從機制到體制的建設性探索和法治的約束。建議:一是在機制上,教授職稱的自然晉升和越級提升(包括高端專業(yè)人才的引進)鐵律規(guī)定交由國家級同行同業(yè)學術團體評判或備有權威性第三方意見書,最大限度地貼近優(yōu)質的社會公信度;大幅減縮國家與地方政府型的各類名堂的評獎活動,營造“興趣驅動”、倡導“使命驅動”、削弱“功利驅動”、擺脫“生活驅動”,以利學術基礎型教授群體的精力集中和活力激發(fā)。二是在體制上,凡行政級別被提拔為局級以上的校長,不宜腳踩兩只船,嚴控掛名招帶研究生,清退變相占用的人力和財力資源,平息教授們的怨怒;賦予和擴容以教授群體為主導的學術委員會話語權空間;適度延長身體力行且學術造詣深厚的教授退休年限;確保退休教授群體體面的生活待遇和醫(yī)療保障。三是在法制上,對給國家財產(chǎn)造成重大損失,有損國家形象的害群之馬堅決繩之以法,不端學術行徑一經(jīng)查實及時曝光;國家級的各類評獎過程以及科研項目的立項、投入、實施、成果轉化要用法律予以監(jiān)督保障。要知道,缺失司法的利劍,縱有天大本領,也管不住時刻沖動的“假大空”。
(作者系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